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丽娟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信息化
  • 1篇通达
  • 1篇通达性
  • 1篇区域信息化
  • 1篇相关系数
  • 1篇城市
  • 1篇城市群
  • 1篇川渝
  • 1篇川渝城市群

机构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郭丽娟
  • 2篇王如渊
  • 1篇张学辉

传媒

  • 1篇人文地理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描述了我国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现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通过定量分析,计算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系数,发现二者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郭丽娟
关键词:区域信息化相关系数
四川盆地城市群主要城市通达性及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根据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和综合通达性模型计算了四川盆地城市群内18个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并建立最短时间距离矩阵表征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用最短时间距离计算的成都通达性最优,而重庆通达性居于第13位;综合通达性模型表明重庆通达性最好,成都居第2位,川东北城市也居于前列。研究还表明在四川盆地城市群内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紧密联系的空间一体化。但是,四川省各城市与重庆的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却很低,形成了明显的"空间背离"。未来几年内重庆将成为四川盆地城市群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郭丽娟王如渊
基于有效时间距离的城市相互作用模型及其应用——以川渝城市群为例
2010年
从人流和货流两个方面,综合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并以客运量、货运量体现四种运输方式的差异性,同时考虑列车的直达和中转、长途和短途、高速公路和非高速公路的差异性,结合班次、时间和交通密度引入"有效时间距离",并通过"农业人口调整系数"来反映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对城市引力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运用修正前后的模型对川渝城市群内18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修正以后的模型更加符合现实.修正以前的模型更加强调了"地理空间指向"性,而修正以后的模型更加强调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张学辉王如渊郭丽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