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回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胃肠间质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3年
- 患者,女性,37岁,已婚。因腹痛5天入院。B超显示子宫前方有7.5 cm×6.3 cm×6.3 cm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似呈分叶状,内回声杂乱,血流信号丰富,内回声不均,似与腹腔、肠管相连,与子宫未见明显血流连续。术中见回肠肿瘤与乙状结肠、子宫前壁及盆壁粘连(图1),予以分解后见粘连肿瘤自发性破裂。手术方式为肠管及肿瘤切除术,肿瘤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既往史:2015年于外院行剖宫产术。G1P1A0E0。
- 张艳丽胡俊波郭鹏刘涵瀚闵晓红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胃肠间质瘤回肠
- 左侧甲状腺髓样癌合并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两种癌的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MTC合并右侧PTC伴两种癌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左侧叶:大小3.5 cm×2.5 cm×1.0 cm,切面见实性结节,大小1.0 cm×0.8 cm,胶质结节,大小1.5 cm×1.0cm。甲状腺右侧叶:不整形,大小4.0 cm×2.5 cm×1.5 cm,切面见2枚结节,大小分别为2.5 cm×1.8 cm、1.6 cm×1.4cm。镜检:左侧叶实性结节的细胞呈片状、巢状、梁状排列,由多角形、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被不等量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间质内有明显淀粉样物质;右侧叶结节呈复杂分枝乳头状结构,毛玻璃样核,核沟核内包涵体易见。免疫表型:左侧叶瘤细胞TTF-1、Calcitonin、CEA、PCK、CD56和Syn均(+),Cg A、CK19、HBME-1、Galectin-3、TG、PAX-8和S-100均(-),Ki-67增殖指数为5%;右侧叶瘤细胞CK19、HBME-1和Galectin-3均(+),TG局灶(+),PAX-8、CD56(-),Ki-67增殖指数为5%;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MTC合并PTC为罕见的甲状腺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MTC需与PTC、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未分化癌、低分化癌和玻璃样变性梁状肿瘤鉴别。
- 王琴胡俊波胡顺则闵晓红郭鹏刘涵瀚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髓样癌乳头状癌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孤立性宫颈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孤立性宫颈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孤立性宫颈转移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大体检查:全子宫大小为11 cm×9 cm×4.5 cm,宫颈管长4 cm,宫深约4.5 cm,肌壁厚3.5 cm,宫内膜厚0.5 cm;子宫颈外口3 cm×2.5 cm;子宫肌壁间可见一枚灰白结节,直径0.5 cm。左侧输卵管长5 cm,直径0.5 cm,伞端开放;左侧卵巢大小3 cm×1.5 cm×0.5 cm,右侧输卵管长7 cm,上附囊肿一枚,大小4.5 cm×3 cm×3 cm,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伞端开放;右侧卵巢大小3.5 cm×1.5 cm×0.5 cm。镜下,宫颈间质可见一0.9 cm×0.4 cm的肿块,异形细胞在间质中浸润性生长,细胞核浆比增高,核深染,部分细胞胞浆红,周围宫颈未见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原位腺癌病灶。免疫表型:CK7(+),EMA(+),GATA3(+),GCDFP15(+),Mammaglobin(+),E-cadherin(+),Her-2(弱+),ER(+),PR(局灶+),P16(-),P63(-),P40(-),PAX8(-),P53(-),Ki67LI(约10%),CD31及肿瘤细胞D2-40示脉管内可见瘤栓。术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扫描发现骨转移。结论非生殖道肿瘤转移至宫颈较罕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需要与宫颈原发低分化腺癌、宫颈消化道转移性腺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等相鉴别。
- 王琴何明胡俊波闵晓红高霞郭鹏胡顺则刘涵瀚张艳丽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宫颈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神经少突胶质细胞增生1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者女性,31岁。体检发现右附件包块3个月。月经规则,5/40天,经量正常,无痛经;LMP:2018年10月24日。妇科查体:右侧附件可触及男拳大小包块,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尚好;左侧附件未及异常。B超示右侧附件不均匀包块,大小6.6 cm×4.8 cm×4.4 cm,内见3.4 cm×2.3 cm×2.1 cm的高回声,余处为液性暗区,性质待定,畸胎瘤待排。血AFP 1.09 ug/ml,CEA 0.98 ug/ml,CA-12513.2 U/ml,CA19922.5 U/ml。既往史:2015年12月甲状腺恶性肿瘤在外院手术;2011年11月在外院行左卵巢畸胎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与本院会诊意见一致。
- 张艳丽胡俊波郭鹏刘涵翰王琴闵晓红
- 关键词:畸胎瘤
- 睾丸萎缩附睾管筛状增生1例
- 2019年
- 患者男性,18岁。主诉“发现左侧睾丸萎缩变小1年余”入院。体格检查:阴茎、阴囊发育可,双侧阴囊不对称,左侧阴囊稍空虚,表面皮肤无明显色泽改变,阴囊内双侧睾丸均可触及,右侧睾丸发育可,左侧睾丸质地软,大小1.5 cm×1 cm,无明显触痛。彩超提示左侧睾丸萎缩,无血流信号显示,双侧睾丸微石症。
- 王琴胡俊波郭鹏闵晓红刘涵瀚张艳丽胡顺则吴欢
- 关键词:睾丸萎缩免疫组织化学病例报道
- 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六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子机制等,并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6例病人中,囊性4例,实性2例。发病部位为肾上腺5例,后纵隔1例。镜下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被纤细纤维分割成巢团状,肿瘤细胞小而圆形,染色质细腻,可有小核仁。免疫组化PHOX2B、Syn、CgA及CD56染色均(+)。结论先天性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具有异质性,可自发消退或分化为良性的神经胶质瘤等,也可迅速恶化、转移迅速进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 张艳丽胡俊波郭鹏刘涵瀚
- 关键词:囊性肾上腺
- 微小RNA-9-3p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9-3p(miR-9-3p)对Wnt/β-连环蛋白(β-ca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TPC-1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PC-1细胞,转染miR-9-3p inhibitor(抑制组)和空质粒(空转染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组miR-9-3p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TPC-1细胞中β-cat、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Twist1和上皮钙黏素(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抑制组TPC-1细胞miR-9-3p的表达水平为0. 21±0. 10,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 02±0. 16和空转染组的0. 98±0. 15(P<0. 05)。MTT结果显示,抑制组TPC-1细胞培养24、48、72、96 h后的增殖率分别为(95. 68±4. 34)%、(87. 46±4. 59)%、(78. 11±4. 63)%和(71. 24±3. 91)%,低于空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抑制组TPC-1细胞侵袭数为(157±62)个,少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0. 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抑制组TPC-1细胞愈合率为(34. 02±7. 11)%,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0. 05)。抑制组TPC-1细胞β-cat核转移情况弱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抑制组TPC-1细胞β-cat、VE-cad和Twist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 15±0. 29、0. 23±0. 08和0. 65±0. 20,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0. 05),而E-cad蛋白表达水平为0. 85±0. 17,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转染组(P <0. 05)。结论下调miR-9-3p可抑制Wnt/β-cat信号通路的激活,逆转TPC-1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降低PTC的侵袭和迁移活性。
- 王蓉钱崇崴田亦文郭鹏黄自明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子宫肌瘤单次整体超声消融治疗无效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单次整体体外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方法:对子宫肌瘤单次整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治疗资料及术中所见、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HIFU治疗平均功率362~400W、辐照时间998~2947s、治疗剂量398500.0J^1178800.0J、治疗强度789~1091s/h;HIFU治疗后11~1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核磁共振检查或超声检查提示瘤体未明显缩小或稍增大,HIFU治疗后至手术时间为11~22个月;其中4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超声所见:子宫浆膜层光滑,与盆腔脏器、腹膜均无粘连,受照子宫肌瘤病灶中心1/2~4/5区域均为灰白色干酪样或乳状坏死,瘤体表层1/5部位见粉色典型螺旋状平滑肌组织结构、质地较软,部分呈囊性变;子宫浆膜层、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外观正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瘤体组织为平滑肌组织或有透明变性,无恶性病变组织。结论:肌瘤的部位、瘤体血供及治疗能量是影响HIFU疗效的重要因素,个体化治疗是HIFU成功的原则,彩色多普勒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 吴莺高悦王燕金志春郭鹏
- 关键词: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效
- CINⅢ患者的临床处理结局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CINⅢ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及病理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阴道镜下活检确诊并行锥切手术的CINⅢ病例229例,对其中58例行全宫手术的病例,进一步比较其锥切切缘状态与全宫手术标本病灶残留的关系。结果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与锥切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1.66%(187例);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的病例共42例(升级率为18.34%),其中38例升1级(升级率为16.59%),4例升2级(升级率为1.75%)。锥切切缘与全宫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一致占87.93%(51/58),41.38%(24例)锥切切缘阳性的病例在全宫手术标本中有病灶残留;12.07%(6例)锥切切缘阴性的病例在全宫手术标本中有病灶残留,甚至诊断升级。结论 CINⅢ锥切切缘状态与全宫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但仍有部分锥切切缘阴性的病例在全宫手术标本中有病灶残留。
- 吴绪峰蔡鸿宁高晗胡俊波郭鹏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全子宫切除术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