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被引量:4
- 2017年
- 如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渗入到野芥菜中,会给野芥菜的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环境释放前对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渗入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以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BC3m F2和BC3p F2及BC3m F3和BC3p F3,m表示以野芥菜为母本的回交后代,p表示以野芥菜为父本的回交后代)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密度(低密度为15株/区,高密度为30株/区)及不同种植比例(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以4∶1、3∶2、1∶1混种)时的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条件下,单种时BC3F2和BC3F3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低密度混种时,在4∶1和3∶2下,只有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以1∶1混种时,只有BC3m F2和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高密度混种时,3个比例混种下4种供试回交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C3m F3的各适合度成分都与混种比例不相关。表明携带抗性基因的BC3F2和BC3F3在野外都具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BC3m F3定植的可能性较其他供试回交后代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基因逃逸的策略上,在防范初始杂交发生的同时,也应该防范回交后代的产生。
- 王晓蕾王建张庆玲闫静强胜宋小玲
- 关键词:回交后代适合度
- 两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和野芥菜的回交1代子代的染色体行为研究
- 由于油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且能产生大量的花粉,同时在自然环境中存在许多野生近缘种,因此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napus,2n=38=AACC)的抗性基因能否渗入(introgression)到野生近缘种,...
- 闫静
- 关键词:转基因油菜回交后代染色体行为
- 文献传递
- 一种应用蛋白乙酰化抑制剂来改善生猪应激和肉品品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蛋白乙酰化抑制剂来改善生猪应激和肉品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宰前半小时至1小时腹腔注射姜黄素,剂量为15‑20mg/kg,可显著降低生猪应激水平,表现为血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皮质醇和热休克蛋白浓...
- 李春保闫静周光宏徐幸莲
- 文献传递
- 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后代的适合度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能否成功逃逸到野生近缘种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回交3代子1代(BC_3F_2)和子2代(BC_3F_3)在田间条件下的适合度,为转基因油菜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野芥菜、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BC_3F_2和BC3F3为材料,研究在低密度(每区15株)和高密度(每区30株)单种及不同种植比例(野芥菜、回交后代的混种比例分别为4∶1、3∶2和1∶1)混种条件下,野芥菜与BC_3F_2和BC_3F_3的总适合度。[结果]单种条件下,BC_3F_2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性差异。混种条件下,种植比例为4∶1时,BC_3F_2在2种密度下的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在混种比例为3∶2和1∶1条件下,BC_3F_2在低密度条件下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相当,而在高密度下的总适合度显著低于野芥菜。BC_3F_3在各种种植条件下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结论]BC_3F_2的总适合度受种植密度和比例的影响,在低密度3∶2和1∶1混种比例下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相当;BC_3F_3的总适合度不受种植密度和比例的影响。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BC_3F_2和BC_3F_3都具有在野外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BC3F3定植的可能性较BC_3F_2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基因逃逸的策略上,除防范初始杂交发生外,也应该防范回交后代的产生。
- 张庆玲王建强胜王晓蕾闫静伏建国宋小玲
- 关键词:回交后代适合度
- 从亲和性及F_1的适合度评价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向不同种群野芥菜的基因漂移风险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向不同种群野芥菜(wild B.juncea)漂移的可能性,为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为父本,17个种群野芥菜为母本,研究人工授粉条件下的结实能力和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及F1在温室(套袋自交)和田间(开放授粉)的适合度;统计F1后代的出苗率及抗性基因的传递频率。[结果]供试的野芥菜授2种转基因油菜花粉后每角饱粒数大于8粒;获得的F1植株对相应除草剂都具有抗性;温室和田间种植后营养生长良好;温室条件下自交不结实;田间种植后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及每角饱粒数均显著低于各自的亲本野芥菜,单株有效角果35.42~147.00个,每角饱粒数0.19~0.78;绝大多数F1的总适合度和各自的亲本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各F1后代种子都有20%以上正常出苗,且有8.33%~77.78%的后代表达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结论]2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具有相似的向各种群野芥菜漂移的可能性。在我国释放转基因油菜务必防范向野芥菜的基因漂移。
- 王建闫静张庆玲郑爱琴强胜刘琳莉伏建国宋小玲
- 关键词:转基因油菜亲和性F1适合度
- 一种应用蛋白乙酰化抑制剂来改善生猪应激和肉品品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蛋白乙酰化抑制剂来改善生猪应激和肉品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宰前半小时至1小时腹腔注射姜黄素,剂量为15‑20mg/kg,可显著降低生猪应激水平,表现为血液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皮质醇和热休克蛋白浓...
- 李春保闫静周光宏徐幸莲
- 文献传递
- 蛋白质组学揭示宰前温和驱赶改善猪肉品质的潜在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宰前不同驱赶方式对生猪造成不同程度应激,进而影响猪肉品质。本实验以45头6月龄大的生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完全温和驱赶组(全温组,n=15)、声音温和驱赶组(声温组,n=15)和传统驱赶组(传统组,n=15)。宰后测定生猪血液应激指标、肌肉品质和理化指标,并利用蛋白质组学鉴定影响宰后肌肉能量代谢与肉品品质的调控蛋白,探索宰前驱赶影响肉品品质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组,全温组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应激程度最低;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PSE(pale,soft,exudative)肉发生率下降;宰后45 min和3 h的pH值显著提高(P<0.05);宰后45 min和3 h的ATP含量显著增大(P<0.05)。相似地,声温组应激水平也低于传统组,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力、45 min和3 h的pH值、45 min和3 h的ATP含量等指标都处于中间水平。此外,蛋白质组学鉴定出46个差异蛋白,包括能量代谢相关的ATP依赖性6-磷酸果糖激酶、α-1,4-葡聚糖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线粒体肌酸激酶2以及肌肉收缩相关的肌球蛋白7。两组温和驱赶方式都减缓肌肉中的能量代谢进程并改变肌肉收缩状态,进而提高宰后肌肉pH值、糖原和ATP水平,最终改善猪肉品质。
- 邹波何广捷赵迪闫静张泽徐幸莲周光宏李春保
- 关键词:能量代谢肌肉收缩猪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