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超

作品数:4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多环芳烃
  • 2篇源解析
  • 2篇北京东南郊
  • 1篇当量
  • 1篇地表径流
  • 1篇悬浮颗粒物
  • 1篇气中
  • 1篇总悬浮颗粒
  • 1篇总悬浮颗粒物
  • 1篇污染
  • 1篇介质
  • 1篇径流
  • 1篇颗粒物
  • 1篇降雨
  • 1篇城市道路
  • 1篇大气TSP
  • 1篇PAHS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张树才
  • 4篇王学军
  • 4篇王开颜
  • 4篇张巍
  • 4篇万超
  • 4篇岳大攀
  • 2篇叶友斌
  • 2篇胡俊栋
  • 2篇沈亚婷
  • 2篇胡连伍
  • 2篇高艳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及相关介质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被引量:29
2008年
将道路地表径流及降雨、路面积尘和行道树树冠穿透水作为整体系统,对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进行分析.选择北京市3种主要类型城市道路(主干路机动车道、主干路自行车道、支路),于2006年雨季对上述4类介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5-6月各介质中PAHs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7-8月.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解析各介质中PAHs的来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径流中的PAHs更多体现路面积尘的来源特征,但在自行车道和支路,雨水和树冠水的影响也分别得到体现.多元回归结果表明,路面积尘和地表径流中PAHs的来源,在支路和主干路机动车道以机动车排放源为主,在自行车道,机动车源和燃煤源的贡献相近.雨水中的PAHs以燃煤/燃油源为主,行道树树冠水中机动车源的贡献较大.
张巍张树才万超岳大攀叶友斌胡俊栋王开颜高艳王学军
关键词:多环芳烃降雨源解析
北京东南郊大气TSP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被引量:25
2007年
通过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间北京市东南郊3个采样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对北京市东南郊大气TSP中的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解析.4个季节中16种多环芳烃组分比例变化反映出各个季节PAHs来源的变化;各方向风频数与PAHs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内PAHs浓度与西北方向的污染来源贡献密切相关;利用比值法进行源解析,发现研究区PAHs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此外机动车和焦炉源也可以识别出来;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出3个采样点各PAHs源的相对贡献率.
张树才张巍王开颜沈亚婷胡连伍万超岳大攀王学军
关键词:多环芳烃源解析
北京东南郊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相分配及其致癌毒性表征被引量:22
2006年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间北京市东南郊3个采样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和气相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利用GC/MS分析其质量浓度,对PAHs在颗粒相和气相间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环组分在气相PAHs中占优势地位,全年平均在95%左右;4环组分在颗粒相PAHs中全年平均占56%左右;5-6环组分几乎全部分布在颗粒相中。引入苯并[a]芘等当量毒性因子(TEFs),探讨致癌毒性组分在2相间的分配行为,研究发现低毒高质量浓度的低环组分与高毒低质量浓度的高环组分对致癌性贡献相当;利用苯并[a]芘等效质量浓度与16种PAHs组分质量浓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用于粗略计算大气中PAHs致癌性组分的等效质量浓度;在分析PAHs分配行为的季节变化规律基础上,结合气象参数和空气污染指数分析PAHs在大气气相和颗粒相中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分配系数与气象参数和API指数的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方程来计算PAHs组分在大气中的分配系数。
张树才张巍王开颜胡连伍沈亚婷万超岳大攀王学军
关键词:多环芳烃总悬浮颗粒物
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以北京城市道路地表径流中的PAHs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雨季在海淀区成府路和海淀路设置3个采样点采集了6场地表径流和同期雨水样品,分析了溶解相和颗粒相PAHs的浓度.对地表径流和雨水样品中PAHs的浓度特征,地表径流中PAHs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及辅助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淀路地表径流EMC值大于成府路,自行车道地表径流EMC值与机动车道相近,道路地表径流PAHs的污染程度不能仅根据车流量判断.对单场径流历时中PAHs浓度变化的分析和累积污染负荷曲线的研究均表明,道路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并不是普遍发生的,而是受路面积尘特征和降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张巍张树才岳大攀万超叶友斌胡俊栋王开颜高艳王学军
关键词:PAHS地表径流城市道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