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核医学
  • 2篇核医学科
  • 2篇放射性
  • 2篇PET/C
  • 2篇PET/CT
  • 1篇医用回旋加速...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瘤
  • 1篇气体泄漏
  • 1篇自动化合成
  • 1篇显像
  • 1篇内分泌
  • 1篇内分泌瘤
  • 1篇内辐射
  • 1篇回旋加速器
  • 1篇机房
  • 1篇加速器
  • 1篇放射性同位素
  • 1篇肺栓塞
  • 1篇分泌

机构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余飞
  • 2篇杜雪梅
  • 2篇张延军
  • 1篇胡伟
  • 1篇陈博
  • 1篇冯洪波
  • 1篇宫晓艳
  • 1篇孙芳芳
  • 1篇陆陟
  • 1篇解敬慧

传媒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放射防护的措施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放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某医院进行检测和调查,对潜在的风险或不足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对PET/CT中心的扫描室以及其周围的候诊室、分药室、注射室以及加速器室外墙面进行工况下辐射防护检测,最大剂量率为0.40μSv/h;表面污染水平最大值为0.20 Bq/cm2;分装柜通风速率为2.52 m/s,各诊室通风速率为1.56~2.47 m/s;相关工作人员最新一期个人剂量检测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均在国家标准之内。结论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的放射防护可从机器维护、布局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等多个方面展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最大程地的减少人员所受的辐射剂量。
余飞
关键词:核医学PET/CT
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现状。方法以某三甲医院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场所包括回旋加速器工作场所、放射性药物合成室和注射室、PET/CT以及SPECT的工作场所,调查并统计上述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β表面污染水平以及3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年个人有效剂量。结果当工作人员在合成柜旁对放射性药物进行操作的瞬时剂量率最高;核医学工作场所均或多或少有β表面污染,其中尤以放射性药物注射室操作台污染最高,其次是放射性药物合成室操作台;核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年个人有效剂量控制较好,30名人员26名个人有效剂量在1 m Sv以下,4名在1~5 m Sv之间。结论虽然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未超标,但仍应加强放射防护,尤其是离放射药物最近地方,加强医务人员对于放射性药物的安全操作和管理,最大程度降低辐射危害。
余飞
关键词:核医学科
医用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气体泄漏至机房内辐射剂量的分析
余飞张延军肖德涛
^(18)F-AlF-NOTA-奥曲肽自动化合成及神经内分泌肿瘤PET/CT显像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自动化合成^(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奥曲肽的方法并进行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显像。方法利用Trasis AllinOne合成模块,将Al^(18)F与前体NOTA-奥曲肽在100℃下通过鳌合反应自动化合成^(18)F-AlF-NOTA-奥曲肽,并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对1例NET患者(男,35岁)行^(18)F-AlF-NOTA-奥曲肽和^(18)F-FDG PET/CT显像并比较显像结果。结果^(18)F-AlF-NOTA-奥曲肽总合成时间为35 min,合成产率为(55.8±1.8)%(经非衰减校正,n=6),放化纯>95%,稳定性好,产品的无菌和无热原要求均符合规定。与^(18)F-FDG相比(病灶SUVmax为3.8,靶/本底比值为1.03),^(18)F-AlF-NOTA-奥曲肽在NET患者体内显像清楚,病灶SUVmax为21.7,靶/本底比值为4.09。结论利用Trasis AllinOne合成模块制备^(18)F-AlF-NOTA-奥曲肽简单快捷,方法稳定,得到的产品放化纯高,能满足临床应用需求。^(18)F-AlF-NOTA-奥曲肽在NET患者体内显像具有较高的靶/本底比值,与^(18)F-FDG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宫晓艳孙芳芳余飞陈博冯洪波杜雪梅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奥曲肽氟放射性同位素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直方图法评价肺栓塞的研究
陆陟张延军解敬慧余飞杜雪梅胡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