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综合指数(CI)变化。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前相比,两组神经肌肉电刺激时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7天时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增加(P<0.05),而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7天时CI、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增加(P<0.05);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7天时CI、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许伍环唐协林刘胜华张萍廖嘉川羊飞龙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低分子肝素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静脉血栓
- 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给予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给予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其并发症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
- 刘胜华姚庆宁唐协林黎乾科赵超钟俊肖奎周政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骨窗开颅骨瓣开颅
- 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7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FIB,判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分析术前FIB水平对术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77例患者中,23例(12.99%)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4.64±1.03)g/L,未再出血患者术前FIB为(3.07±0.50)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9,P<0.05)。术前FIB临界值为4.190 g/L时,预测术后再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98.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FIB水平、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均有关;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术前FIB≥4.190 g/L、术后收缩压≥200 mmHg、术后舒张压≥120 mmHg均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44、3.297、2.469、2.459。结论术前FIB水平是HICH微创穿刺引流术后再出血较灵敏的预测指标,临床需要对再出血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 刘胜华周政唐协林黎乾科夏湘平叶勇强刘怡东赵超肖奎羊飞龙何绍勇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再出血
-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5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中肿瘤切除情况、术前与术后激素水平、术前术后视力视野、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4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大出血2例,无死亡病例;肿瘤全部切除41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切率为93.3%。术前及术后1周、2周,监测激素水平,其中31例完全恢复正常,8例明显好转,4例无明显变化,2例出现激素水平低下,需服药维持激素水平,40例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术后2周激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激素下降率为91.1%。术前视力视野改变12例,术后10例不同程度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1例较术前进一步下降,视力视野好转率为83.3%。术中脑脊液漏6例,术后迟发性脑脊液鼻漏3例、颅内出血及血肿3例、颅内积气6例、术后尿崩16例、颅内感染1例。出院随访至少6个月,复发率为8.9%。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视野清晰、扩大了狭小空间内视野范围,利于鞍底重要结构的辨识,精确地保留正常垂体组织同时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 肖奎唐协林周良学刘胜华谢威夏祥国
-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单鼻孔蝶窦入路
- 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 2021年
-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CSDH)是指伤后三周以上颅内出血,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好发于老年人,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CSDH多选择手术治疗,且首次手术首选的方法为钻孔引流,但部分患者在钻孔引流术后有复发风险,复发率高达9.2%~26.5%[2],往往需采用大骨瓣方式手术,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我们采用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及包膜,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20例首次行钻孔引流术后在3个月内复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探讨神经内镜在复发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肖奎唐协林周良学刘胜华羊飞龙赵超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神经内镜
- 不同手术时机颅骨修补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脑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颅骨修补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脑功能的影响,探讨行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择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102例,根据颅骨修补手术时间不同分为A组(一期手术后4~6周)17例、B组(一期手术后7~8周)20例、C组(一期手术后9~11周)23例、D组(一期手术后3~6个月)27例、E组(一期手术后6个月以上)15例。分别观察各组颅骨修补手术前后颅内血供、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采用CAD/CAM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手术均获成功。颅骨修补后,各组神经、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均<0.05);除A、B组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术后两两比较P均<0.05。各组手术前患侧脑血流速率与健侧相比明显降低,两侧血流速率不对称(P均<0.05),修补后患侧血流均明显提高(P均<0.05),术前两侧血流不对称性得到改善;除A、B组术后患侧血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术后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颅骨缺损一期手术6周后颅骨修补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恢复。
- 唐协林姚庆宁黎乾科刘胜华钟俊肖奎赵超刘怡东
- 关键词:颅骨骨折脑血流脑功能手术时机
-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将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实验组按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的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化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种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 姚庆宁肖奎唐协林黎乾科刘胜华刘怡东赵超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规范医疗行为住院费用满意度
- 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开颅组两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脑水肿及GCS评分、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重症监护时间、30天内病死率、90天mRS评分等指标。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失血量、神经纤维束破坏程度、神经内镜组肺部感染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30天病死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内镜组90天mRS评分好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神经纤维束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 羊飞龙许伍环唐协林黎乾科刘胜华何绍勇侯小林
- 关键词:神经内镜基底节脑出血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期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及间歇性气压泵组 (对照组)。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总共12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7.50岁。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7.10岁。实验组中5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对照组中1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8例患者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实验组深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5/60)vs23.33%(14/60),P<0.05;13.3%(8/60)vs30.00%(18/60), P<0.05)。神经肌肉电刺激及间歇性气压泵均可提高腘、股静脉血流流速(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3天、第7天的C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许伍环唐协林刘胜华黎乾科羊飞龙
- 关键词:神经肌肉电刺激低分子肝素脑出血静脉血栓
- 患者版临床路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患者版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一种医患共同参与的临床路径工作模式。方法将7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并由责任护士或主管医师按路径表进行相应指导;对照组医生、护士实施常规的临床路径方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8.6±7.2)分和(74.3±10.7)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3±1.3)d和(9.2±2.1)d;两组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版临床路径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 肖奎姚庆宁唐协林黎乾科刘胜华钟俊赵超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