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油脂
  • 2篇脂肪酸
  • 2篇植物油
  • 2篇植物油脂
  • 1篇稻米油
  • 1篇脂肪酸分析
  • 1篇色谱
  • 1篇判别法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主成分
  • 1篇相色谱
  • 1篇光谱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甘三酯
  • 1篇SIMCA
  • 1篇FISHER
  • 1篇HPLC

机构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3篇范璐
  • 3篇周亚利
  • 2篇张欣欣
  • 2篇井银成
  • 1篇杨国龙
  • 1篇毕艳兰
  • 1篇霍权恭
  • 1篇朱桃花
  • 1篇杜淑丹
  • 1篇王宪周

传媒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9种植物油脂Fisher判别函数的表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研究为了建立不同植物油脂的识别方法,针对9种植物油脂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各脂肪酸甲酯的含量。以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和芥酸等9种脂肪酸为变量,应用Fisher判别法,建立8个判别函数,以第一和第二个判别函数得分绘制判别得分二维散点图,9种油脂聚成9类,并且原始判别和交叉验证的准确率均为100%。另外,比较不同判别函数下各类植物油脂的重心坐标可知,判别函数Y1下的重心坐标两两具有明显差别,故选取判别函数Y1作为外部验证判别函数。通过外部数据的验证显示,使用判别函数Y1能够准确判定未知样的归属,方法选择9种主要脂肪酸作为变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井银成范璐张欣欣杨国龙毕艳兰周亚利王宪周杜淑丹
关键词:脂肪酸FISHER判别法植物油脂
甘三酯-主成分分析识别7种植物油脂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以大豆油(33种)、花生油(39种)、葵花籽油(17种)、玉米油(10种)、棕榈油(28种)、芝麻油(37种)和菜籽油(58种)为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别测定其甘三酯组成.以乙腈和二氯甲烷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通过JUPITER C18色谱柱将油脂分离为多簇峰(38个);随机取2/3样品数量作为定标集,使用NIRCal-5.2软件的数据处理向导,以甘三酯相对含量为变量,对其进行log(logarithm)对数处理和ncl(Normalization by Closure)标准化处理,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CLU-PCA)方法,经过优化识别模型,7种植物纯油被正确识别为7类;其余1/3样品为验证集,除玉米油和菜籽油的识别率为90%和92%外,其他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和验证准确率均为100%.
范璐周亚利霍权恭朱桃花王彩霞赵忠华焦爱琴
关键词:HPLC油脂甘三酯脂肪酸
脂肪酸分析结合基团红外光谱吸收识别稻米油
2013年
采用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结合簇类的独立软模式(SIMCA)识别方法对稻米油进行识别分析方法的研究.计算4种植物油(稻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中8种脂肪酸含量;油脂样品和糠蜡样品采用傅里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分别扫描其光谱,以1 080~1 125 cm^(-1)和1 680~1 780 cm^(-1)波段处的吸收值为不同种类油脂的红外特征信息.用SIMCA识别法分别对4种植物油建立种类识别模型.然后,以各种植物油脂的脂肪酸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值信息为变量,建立各种油脂的主成分分析模型,随机抽取2/3的样本为训练集,1/3为验证集,对所建立模型进行识别并验证,两种变量得到的模型的Q值均为0.9.两种方法的识别结果分别为97%和100%.
张欣欣范璐井银成周亚利
关键词:气相色谱红外光谱SIMCA稻米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