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娜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对外汉语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交际
  • 1篇言语能力
  • 1篇交际
  • 1篇交际能力
  • 1篇教学
  • 1篇汉语
  • 1篇非言语
  • 1篇非言语交际

机构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篇赵春利
  • 1篇唐娜
  • 1篇程晓丽

传媒

  • 1篇海外华文教育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对外汉语非言语交际要素教学
2016年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主要的理论根据还是以语音、词汇和语法为核心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它促进了教学的系统化;后来接受了功能语言学的有关功能、交际的思想,它带来了教学的目的化;随着社会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语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交际能力不再等同于单纯的言语能力,非言语要素在交往互动中的作用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作者就以交际社会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在研究语感的逻辑本质、语感培养的原则和语感教学的方法的基础上(赵春利,杨才英2002),以目的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探讨视域,提出:尽管基于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是目的语语感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但是在实际的人与人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基于文化、心理和认知的表情、视线、眼神、手势、体态、体距、口气、语气等诸多非言语交际要素对语感能力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非言语要素在教学目的的确立、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师素质的培养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阐明非言语交际要素的性质、特征、内容及其在社会交际和课堂教学中重要性,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培养留学生使用汉语的社会交际能力。
赵春利唐娜程晓丽
关键词:交际能力言语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