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封顺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中缅边境
  • 1篇流域
  • 1篇跨境
  • 1篇安全复合体
  • 1篇边境
  • 1篇次区域
  • 1篇次区域合作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郑先武
  • 2篇封顺

传媒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缅跨境安全复合体及其治理被引量:10
2016年
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府与民族地方武装频发军事冲突,中缅边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缅两国因经贸往来、基础设施等合作,已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种"安全相互依赖"的格局。对中缅边境而言,"安全"不再是一个单维度概念。厘清其"不安全"的扩散机制,需从"安全复合体"角度审视中缅边境。在中缅边境这一"跨境安全复合体"中,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各安全领域通过各自的发展互动形成了消极的安全外部性,并透过中缅边境向两国扩散了跨境的安全影响。目前,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虽已开始执政并加速民族和解进程,但尚有民族地方武装尚未签署全国停火协议。当军事、政治冲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中缅边境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安全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中缅边境现存的边境联络官办公室机制,不仅在治理领域整合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议题,更取得了不俗的治理效果。随着未来边境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中缅边境亟须治理领域更广、制度框架多边、治理主体多元的治理机制来应对更大的挑战。
封顺郑先武
关键词:中缅边境安全复合体
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与“湄公精神被引量:8
2018年
1957年10月,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湄委会)成立,湄公河计划正式启动,直至1975年转型。其间,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在湄公河流域启动和建成一大批水电站、排灌站、水文站、气象站和试验农场等重要设施,并在航道改进及经济、社会诸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湄公河流域的持续开发和治理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行动和规范上逐步形成一系列颇具自身特色的实践特性。前者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合作领域的综合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互动层次的跨域性等;后者则主要形成了以湄委会为中心的制度架构和全体一致、共识性决策、共同参与等规范原则,并孕育了以共同目标意识、超越政治分歧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核心内涵的区域合作"湄公精神"。这些实践特性及规范原则构成二战后新生的区域合作"亚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融入东南亚本地区域合作实践进程,成为"东盟方式"的重要规范来源。
郑先武封顺
关键词:次区域合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