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刍议儒家人生观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 2012年
- 大学生恋爱已是普遍现象,但在恋爱动机的选择、恋爱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处理和恋爱结果的面对,仍然存有不成熟的表现。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儒家伦理思想中重内在轻外在的择偶观、重精神轻肉体的性爱观、重诚信轻欺骗的诚信观以及重生轻死的生死观的合理内容对于今天大学生健康恋爱观的形成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高校进行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 张萍
-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
- 交互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向被引量:4
- 2021年
- 针对课堂教学现实效果与理想效果存在差距、学生所学与所能存在差距,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通过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平台、学习小组平台和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平台,实现原理回归课堂教学、学生实践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构建教师与教师交互、教师与学生交互和学生与学生交互的有序立体空间格局,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积极性,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改革创新呈现的价值是"两度两力一尊",改革创新彰显的主要特征是把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张萍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 以地域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探析——以甘肃地域文化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地域文化为载体是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原则,做到"为我所用"的精简合理有效文化资源和"三位一体"的网状密集结构,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力量,以此增强培育的实效性。
- 张萍
- 关键词:丝绸之路敦煌文化
- 关于冯友兰对中国现代化思考的反思——以《新事论》为中心被引量:1
- 2019年
-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作为哲学史家、哲学家的冯友兰一生以追求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为其进行哲学创作的内在动力,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新事论》是其典型代表。通过“别共殊”辨别中西之别,他提出“继往开来”的中国现代化之路径。“继往”是为了保持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存在性,“开来”则是为了延续中国的生存性。其路径围绕着三条关系网络,即产业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民族性与中国现代化、人的道德性与中国现代化。反思其内容的历史局限性,挖掘其思想路径价值,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 张萍
- 关键词:民族性道德性
- 试析毛泽东晚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被引量:1
- 2014年
- 从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开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这个问题就伴随而生,已经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阶段。在这个动态性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必然交织着正确与失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出现的曲折在一定程度上与毛泽东晚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所出现的偏离有一定关系。从实际、文化和时代三个重要理论维度探寻所出现的偏差并总结经验教训,对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意义。
- 张萍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 论道德与日常生活——读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
- 2015年
- 追求和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不仅是社会良性发展之所需也是个人立足社会之所需。通过对阿格妮丝·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道德定义、道德特性和道德知识(道德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逐层次分析,比较清楚地揭示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对日常生活进行引导,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过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赫勒有关道德的相关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前我国道德评价新标准具有新启示以及我国伦理道德建设的方向有一定现实价值。
- 张萍
- 关键词:道德道德习惯道德义务
- 《新世训》的伦理学启示
- 2009年
- 《新世训》伦理思想对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启示:体现在新的伦理学立场上,把大量道德中性的思想、行为从理学的"非此即彼"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减少了道德评价对人生的过度介入;体现在伦理观的特点上即理性化、平民化、生活化;体现在它的现代伦理意义上,给处于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价值依靠。从传统伦理思想中提取了人们的共识,给现代的人们自身的精神心里矛盾给予解脱,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和谐的生活提出了实际可行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法。
- 张萍
- 关键词:伦理学
- 从《新世训》看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构建
- 2011年
- 同一文本,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发掘出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冯友兰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构建的《新世训》,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赋予传统的伦理思想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肯定人的理性认识对判断道德行为的意义,从中揭示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所应具有的特征是自由化、平民化和生活化。
- 张萍
- 关键词:《新世训》理想人格和谐社会人性论
- 论民族院校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性
- 2014年
-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民族院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教育对象、任务、内容、形式由单一走向了多样。这种转变并没有使民族院校的特色褪色,反而使其所具有的政治性特色、民族性特色和文化性特色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兴旺昌盛。
- 张萍
- 关键词:民族院校民族文化
- 用学、术、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
- 2023年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守正创新是有机统一整体,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强根固本,守正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繁荣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走深走实的内在要求。学、术、道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即什么样的教师、用怎样的手段方法、传播什么样的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守正创新做好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