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马兜铃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枳壳
  • 3篇相色谱
  • 3篇活性
  • 3篇活性成分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法
  • 2篇内酯
  • 2篇葡萄内酯
  • 2篇麸炒
  • 2篇蜜炙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HPLC含量...
  • 1篇胆碱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机构

  • 10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江西钟山药业...

作者

  • 10篇杨武亮
  • 10篇李正红
  • 9篇陈海芳
  • 9篇袁金斌
  • 9篇杨标
  • 7篇骆利平
  • 5篇魏莹
  • 4篇罗小泉
  • 3篇龚千峰
  • 2篇严志宏
  • 1篇张武岗
  • 1篇龚千锋
  • 1篇杨明
  • 1篇施敏

传媒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枳壳麸炒前后活性成分HPLC含量测定
目的:考察麸炒前后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P-HPLC测定麸炒前后枳壳药材中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桔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结果:枳壳经麸炒后...
李正红陈海芳骆利平杨标袁金斌魏莹龚千峰杨武亮
关键词:枳壳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献传递
枳壳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考察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测定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考察10批枳壳饮片麸炒前、后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麸炒后枳壳饮片中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橘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和马尔敏含量均略微下降,而葡萄内酯含量明显上升。葡萄内酯小剂量(0.6 mg·kg-1)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9 mg·kg-1)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的升高是枳壳炮制的目的,可通过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阐述枳壳饮片的炮制机制。
李正红夏放高陈海芳骆利平魏莹杨标袁金斌龚千峰杨武亮
关键词:枳壳麸炒主要活性成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药效试验
蜜炙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从化学角度探讨马兜铃蜜炙减毒的程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马兜铃蜜炙前后几种主要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其他色谱峰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蜜炙减毒的程度。结果:马兜铃经蜜炙后,几种马兜铃酸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有新的物质生成。结论:马兜铃经蜜炙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证实蜜炙能够减毒。
李正红杨标杨武亮陈海芳杨明袁金斌严志宏罗小泉
关键词:马兜铃蜜炙HPLC
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主要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借鉴传统中药炮制经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马兜铃及各个炮制品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同时检测,以其含量变化的大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潜力进行比较。结果各炮制品中马兜铃酸类物质(AAs)含量下降比例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碱制-醋制、碱制、蜜炙、盐炙、姜炙、炒焦和醋制。结论炮制后,几种主要的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炮制能降低马兜铃的毒性。
杨标李正红杨武亮陈海芳袁金斌
关键词:马兜铃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交设计优选马兜铃恒温干燥法蜜炙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恒温干燥法最佳蜜炙工艺条件.方法:以5种马兜铃酸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马兜铃的蜜炙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加蜜量和烘制时间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炮制温度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100 ...
杨标李正红杨武亮陈海芳骆利平魏莹袁金斌
关键词:马兜铃中药炮制
文献传递
葡萄内酯对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葡萄内酯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以及葡萄内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采用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采用ip东莨菪碱造模,葡萄内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514,0.771,1.028 mg·kg-1灌胃(ig)给药,阳性药物组给予多奈哌齐0.514 mg·kg-1,连续14 d。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谷氨酸含量。结果:葡萄内酯可以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P<0.01),葡萄内酯各剂量组可降低AChE活性(P<0.05),其中,葡萄内酯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葡萄内酯高剂量组均可降低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P<0.01);而各剂量组葡萄内酯对SOD活力的提高和MDA含量降低无明显影响。结论:葡萄内酯可以提高对东莨菪碱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和降低AChE活性有关。
陈海芳罗小泉张武岗袁金斌骆利平李正红杨标杨武亮
关键词:葡萄内酯氢溴酸东莨菪碱学习记忆
江枳壳不同采收期活性成分HPLC含量测定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江枳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RP-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的江西新干和樟树两个道地产区枳壳药材中活性成分(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川陈皮素、桔皮素、水合橘皮内酯、橘皮内酯、马尔敏和葡萄内酯)的含量。结果:枳壳药材中上述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随采收期的推延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江枳壳在大暑前后采收最佳。
李正红陈海芳骆利平杨标魏莹袁金斌龚千峰杨武亮
关键词:枳壳活性成分最佳采收期RP-HPLC
葡萄内酯对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考察葡萄内酯对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安理申组(1.028 mg.kg-1)和葡萄内酯低、中、高剂量(0.257,0.514,1.028 mg.kg-1)组,ig给药,连续52 d。采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中、高剂量葡萄内酯可以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提高其穿越平台次数,增强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葡萄内酯各剂量均能降低血管性痴呆大鼠AChE活性以及MDA和谷氨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葡萄内酯中、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DA含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谷氨酸对脑神经的毒害作用有关。
陈海芳骆利平袁金斌罗小泉李正红杨标杨武亮
关键词:葡萄内酯脑缺血损伤乙酰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马兜铃和蜜马兜铃毒性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马兜铃和蜜炙马兜铃急性毒性反应,测定其各自半数致死量,观察马兜铃蜜炙后大鼠肾毒性反应。方法:小鼠灌胃给药7天,观察其灌胃后30分钟内的自主活动或其它变化,记录7天内小鼠的死亡数及死亡时间,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其半数致死量。结果:马兜铃和蜜马兜铃对小鼠LD50分别为34.0 g/kg·天和62.6 g/kg·天;LD50的95%的置信限分别为42.0-27.7 g/kg·天和55.1-71.1 g/kg·天。结论:马兜铃具有较大的毒性,经蜜炙后其毒性降低,故临床宜采用其蜜炙品。
杨标施敏李正红杨武亮陈海芳严志宏袁金斌罗小泉
关键词:马兜铃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
陈皮本草考证被引量:16
2013年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并且结合近现代文献对陈皮名称源流、品种、道地性、功效主治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版中国药典均以陈皮为正名具有文献依据;2010版药典将陈皮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正品收载使用具有一定道理;本草记载的陈皮以广东新会为胜,这与现在陈皮的道地产区相吻合;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从古至今对陈皮是否存放;若需存放,存放时间这一问题多有争议。本研究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陈皮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本草依据。
魏莹杨安金骆利平李正红龚千锋杨武亮
关键词:陈皮橘皮本草考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