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书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岩浆
  • 3篇岩浆演化
  • 3篇岩墙
  • 3篇岩墙群
  • 3篇锆石
  • 3篇斜锆石
  • 3篇U-PB年龄
  • 2篇岩床
  • 2篇岩石
  • 2篇岩石成因
  • 2篇基性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岩浆岩
  • 1篇元古代
  • 1篇早元古代
  • 1篇正长岩
  • 1篇韧性变形
  • 1篇三叠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山东莱克工程...

作者

  • 7篇杨书艳
  • 6篇彭澎
  • 5篇王冲
  • 3篇李秋立
  • 2篇王欣平
  • 1篇李伟民
  • 1篇梁琛岳
  • 1篇刘永江
  • 1篇温泉波
  • 1篇张丽
  • 1篇李婧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2篇2015中国...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辽东2115Ma海城基性岩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全球~2100Ma前后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华北东部广泛发育同一时期沉积-岩浆记录.对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些岩浆活动是否与板块边缘的俯冲作用过程相关.海城地区发育大量~2100Ma的岩床,其成因背景存...
王欣平彭澎王冲杨书艳
关键词:发育机制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华北太行岩墙群斜锆石生长世代和U-Pb年龄及其对岩浆演化的启示被引量:10
2016年
斜锆石U-Pb定年是基性岩墙时代确定的有效方法。前人对太行岩墙群高分异组岩墙(Ti O2通常〉1%,Mg O一般〈6%)进行了较多的定年,但缺少对低分异组岩墙(Ti O2约为1%,Mg O〉6%)的高精度测年。两者年龄是否一致是讨论两组岩墙是否来源于同一岩浆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对华北太行岩墙群丰镇地区低、高分异组代表性岩墙进行了斜锆石离子探针207Pb/206Pb定年。结果表明,低分异组车道沟岩墙207Pb/206Pb平均年龄为1768±4Ma(n=9,MSWD=2.1);而高分异组酸刺湾岩墙斜锆石207Pb/206Pb年龄可以分为两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80±3Ma(n=8,MSWD=0.65)和1760±3Ma(n=5,MSWD=1.7)。斜锆石成分分析表明,酸刺湾岩墙两组年龄对应的矿物成分存在差异,如晚期斜锆石比早期更富Ti,Zr/Hf比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小。据此认为,酸刺湾岩墙两组斜锆石可能结晶于岩浆不同阶段:早期(~1780Ma)的斜锆石可能结晶于成分更加原始的岩浆,很可能形成于岩浆房中;晚期(~1760Ma)的斜锆石可能结晶于成分更加演化的岩浆,可能是岩浆通道(岩墙)或岩浆房中。Zr/Hf值与单点年龄的负相关趋势可能记录了单斜辉石的结晶过程。已有的太行岩墙群U-Pb年代学结果集中于1785~1760Ma。我们的研究认为,太行岩墙群岩浆房存在了约20Myr,即岩浆房形成于~1785Ma,岩墙就位于1785~1760Ma。
王冲彭澎王欣平李秋立徐希阳杨书艳
关键词:早元古代岩浆演化
朝鲜半岛中南部三叠纪岩浆岩的分布、系列与成因浅析被引量:3
2016年
朝鲜半岛发育大量三叠纪侵入体,主要分布在半岛中部一个北东向走廊地带,该带状区域根据岩性差异,以洪城-高城一线为界分为两个亚带:北亚带(正长岩带/碱性岩带)主要分布在狼林地块南部及京畿地块北部,为碱性系列,以正长岩类为主;南亚带(二长岩带)主要分布在京畿地块南部-岭南地块,多为亚碱性系列,以(纹长)二长岩类为主,部分岩体有闪长岩-辉长岩端元,南部有少量A型花岗岩。这些岩体多形成于ca.230~220Ma,如本文获得的北亚带江北黑云母正长岩228.7±0.8 Ma锆石U-Pb谐和年龄。它们与本区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分布范围大致对应但稍大,说明它们是同成因的。岩石化学方面,这些岩体均显示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典型的大陆岩石圈特征。南北亚带相比,北亚带岩体SiO_2和Na_2O等的含量整体上略低,而K_2O、Sr、Ba、La、Eu、Y、Cr等及稀土元素含量略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La/Yb)N)略高。空间上,两个亚带内K_2O/Na_2O和SiO_2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从南向北,两个亚带内K_2O/Na_2O逐渐升高,SiO_2含量逐渐降低;但K_2O+Na_2O和Sr/Y的变化是相似的:南亚带从南向北,北亚带从北向南,两者逐渐降低。我们认为这些岩浆岩为同碰撞或者碰撞后产物,两个亚带之间的界线接近华北和华南古陆缝合带,岩性和成分的空间差异受控于华南古陆(朝鲜半岛南部)向华北古陆(朝鲜半岛北部)之下俯冲所形成的特定壳幔结构。
彭澎杨书艳王欣平
关键词:三叠纪正长岩
华北太行岩墙群斜锆石生长世代和U-Pb年龄及其对岩浆演化的启示
<正>大型基性岩墙群是前寒武纪超大陆对比和重建的重要地质依据之一。其中,对基性岩墙群进行精确的定年非常关键,而斜锆石U-Pb定年是基性岩墙时代确定的有效方法。前人对太行岩墙群高分异组岩墙(TiO2通常>1 wt.%,Mg...
王冲彭澎王欣平李秋立杨书艳
文献传递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张家堡地区出露两套花岗质岩石: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含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以及晚期侵位钾长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脉。详细宏微观构造分析发现,花岗质岩石遭受了两期变形事件:晚侏罗世高温韧性剪切和早白垩世低温韧性剪切变形。早期韧性变形温度约550-600℃,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此次韧性变形以单剪作用为主,岩石为L=S和LS构造岩,具有右行剪切特征。晚期韧性变形温度约400-450℃,绿片岩相,变形以纯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岩石以L=S构造岩为主,具有左行剪切特征。利用动态重结晶及亚颗粒粒径估算岩石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高温剪切带具有较低差异应力,较高应变速率,低温剪切带恰好相反。早期晚侏罗世韧性伸展变形与伊泽那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NNW向俯冲共同作用于欧亚大陆东缘相关,进入早白垩世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深部板块后撤(Roll-back),导致华北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医巫闾山地区发生晚期低温韧性伸展变形。
梁琛岳刘永江李伟民杨书艳温泉波李婧米晓楠张丽
关键词:韧性变形EBSD
华北太行岩墙群斜锆石生长世代和U-Pb年龄及其对岩浆演化的启示
大型基性岩墙群是前寒武纪超大陆对比和重建的重要地质依据之一.其中,对基性岩墙群进行精确的定年非常关键,而斜锆石U-Pb定年是基性岩墙时代确定的有效方法.前人对太行岩墙群高分异组岩墙(TiO2通常>1wt.%,MgO一般<...
王冲彭澎王欣平李秋立杨书艳
关键词:岩浆演化
文献传递
辽东2115Ma海城基性岩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正>全球~2100 Ma前后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华北东部广泛发育同一时期沉积-岩浆记录。对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这些岩浆活动是否与板块边缘的俯冲作用过程相关。海城地区发育大量~2100 Ma的岩床,其...
王欣平彭澎王冲杨书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