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红蕾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性状
  • 1篇森林生物
  • 1篇森林生物量
  • 1篇生理性状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可持续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结构
  • 1篇生物量
  • 1篇碳通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CD
  • 1篇污染
  • 1篇污染指数
  • 1篇物量
  • 1篇风速

机构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江红蕾
  • 3篇李霞
  • 3篇徐霞
  • 2篇田晓宇
  • 1篇刘霈珈
  • 1篇刘颖慧
  • 1篇吴克宁
  • 1篇赵华甫
  • 1篇龚容
  • 1篇许伟伟
  • 1篇李凯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被引量:3
2017年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江红蕾徐霞成亚薇李霞田晓宇
关键词:生态可持续土地利用
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的适宜插值方法和合理采样数量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对局部存在重金属污染地区采用适宜的插值方法和布设合理的采样点对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得到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并在镇域内布设2033个采样点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1830、1423、1017、610、203五个采样点样本子集。首先,运用普通克里金法(OK)、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反距离权重法(IDW)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进行插值预测,并通过交叉验证法进行精度检验。然后,在反距离权重法的基础上,对五个采样子集进行插值精度分析,得到大致合理采样数量。结果表明:(1)利用全集2033个采样点对3种插值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可知,RMSE表现为IDW(3.018)>RBF(2.942)>OK(2.837),ME表现为OK(-0.0736)>IDW(0.0214)>RBF(0.0096),MAE表现为IDW(0.5668)>RBF(0.5575)>OK(0.5227),3种插值方法在整体预测精度上差异不明显。而对于污染区域的识别,IDW在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预测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能较好的反应污染区域的空间变异特征。因此,认为IDW为较适宜的空间插值方法。(2)对不同采样数量的样本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可知,RMSE、ME和MAE在1017个采样点到610个采样点误差变化幅度分别为29.84%、71.31%和36.99%,误差增加幅度较前三个子样本间明显增大。在空间特征识别方面,2033、1830、1423和1017个采样点反映的污染区的空间分布特征非常相似,610和203个采样点预测的污染区域面积明显扩大,对各级污染区域的空间特征细节表现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该镇域内的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的研究,1017个左右采样点是比较合理的采样数量。
李凯赵华甫吴克宁江红蕾刘霈珈许伟伟
关键词:插值方法重金属CD
风速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在全球风速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研究风速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生态系统。近年来大量学者开始研究风速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得出相关的结论,(1)风速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叶片形态,适当的风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被初级生产力,而强风或持续大风不仅会对植物产生破坏作用,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2)风会最先带走地表细小颗粒,从而导致土壤质地变粗、水分下降、营养成分重新分配;(3)风引起地表边界层和大气边界层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交换,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导致地表微气候发生变化,如风速降低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4)风力作用使得土壤水分亏缺、营养成分变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草地覆盖度降低、物种生活型复杂化、耐旱植物增加;(5)大气稳定性、CO2交换速率和碳排放都会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碳吸收则相反,碳通量也因此发生变化。综上,风速降低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复杂且利弊相当,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更加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研究对象的多样化、加强控制实验的定量化研究、综合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整体结构和功能性的研究。
徐霞成亚薇江红蕾李霞刘颖慧
关键词:风速变化草原生态系统生理性状生态系统结构碳通量
沿气温梯度中国森林生物量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森林生物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利用生物量加权计算法和空间关联法,研究气温梯度下中国森林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温度梯度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随着气温的增加而持续升高,当气温达到一定值,森林总生物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继而又逐渐上升最后下降趋势.地上生物量随着温度梯度变化有微小差别,随着气温的增加而直接下降,继而又逐渐上升,最后呈下降趋势,在低温前期没有上升的趋势.2)植物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对温度有不同的响应机制,具有滞后效应.3)对森林生物量总贡献,地上生物量比地下生物量贡献大,茎生物量比枝叶生物量贡献大.以上结果表明了我国森林生物量随着气温的变化有明显规律可循,气温对生产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李霞徐霞龚容江红蕾田晓宇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