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丽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消防
  • 3篇消防服
  • 3篇服装
  • 3篇出汗
  • 2篇热应力
  • 2篇热阻
  • 2篇显性
  • 2篇服装热阻
  • 2篇测量方法
  • 1篇应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湿舒适性
  • 1篇舒适性
  • 1篇水温差
  • 1篇暖体假人
  • 1篇热防护
  • 1篇热流密度
  • 1篇热湿舒适性
  • 1篇热舒适
  • 1篇热舒适性

机构

  • 8篇天津工业大学
  • 5篇康奈尔大学

作者

  • 8篇钱晓明
  • 8篇牛丽
  • 7篇张文欢
  • 5篇范金土

传媒

  • 4篇纺织学报
  • 2篇纺织导报
  • 1篇丝绸
  • 1篇纺织科技进展

年份

  • 6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服装热阻、湿阻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7年
介绍了人体热量散失的两种方式,由此引入服装热阻和湿阻的含义及其表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测量纺织品材料、服装面料热阻和湿阻的测量设备及方法,进一步介绍了客观测量服装总热阻、湿阻的设备--出汗暖体假人,对其"两步测量法"与"Walter一步测量法"的测量原理、测量系统、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文章还总结分析了服装本身、人体生理活动、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对服装热阻和湿阻的单因素影响及综合影响。最后说明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的具体意义,并展望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张文欢钱晓明牛丽
关键词:热湿舒适性热阻暖体假人测量方法影响因素
可降温式消防服的设计与降温效果评价被引量:18
2018年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排列对假人皮肤表面、管路下及管路间隔处、进出水口处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冷降温装置对降低假人皮肤温度有明显效果,且不同管路排列的降温效果不同:横向管路排列下假人皮肤表面温度比纵向高0.58℃,且在管路下以及管路间隔处的降温量始终大于纵向;横向进出水口处温差比纵向高3.8℃,20 min后,温差值依然大于纵向。穿着横向管路排列的可降温式消防服能有效缓解热应力问题,延长消防员工作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牛丽钱晓明范金土范金土张文欢
关键词:热应力消防服
成年男性各部位非显性出汗率的比例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局部非显性出汗率的差异以及人体各部位之间非显性出汗率的比例关系,首先对测量设备进行误差分析,对2种不同情况的曲线进行拟合;然后分别对环境温度为13℃和相对湿度为35%下3种活动状态(坐、站、2 km/h低速行走)下人体背、腰、胸、腹、臀、大腿前、大腿后、小腿、上臂、下臂的非显性出汗率进行测量并比较局部值与最高值的比例关系。结果表明:人体各部位的非显性出汗率以及总出汗率在3种运动状态之间无显著差异,站立状态比坐姿状态的总出汗率高出6.99%,行走状态比坐姿状态高出8.56%;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3种状态下相对出汗率比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张文欢钱晓明范金土范金土牛丽
换热管路间隔大小对可降温消防服降温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文章以循环管路降温方式的消防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当管路间隔分别为3、3.5、4、4.5和5 cm时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管路间隔大小对间隔处的降温作用有明显的影响,管路间隔为3.5 cm的管路处温度升温速率缓慢且持久,并且对间隔处的降温时间有延长。
牛丽钱晓明范金土
关键词:热应力消防服舒适性
消防服装防护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消防防护服装作为进入火场保护消防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备,防护性能得到不断的改进。从材料、结构等方面优化热防护性能及在消防服装内部设置微小气候降温装置以降低热应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消防服的防护性能进行评价。
牛丽钱晓明张文欢
关键词:消防服热防护热应激
人体出汗率的测量方法被引量:4
2018年
文章引入不可感知汗液和可感知汗液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出汗的定性测量、全身定量测量、局部总出汗测量以及局部非显性出汗测量方法,进一步介绍了体重差法、贴片汗吸法和通气汗囊法等3种目前常用的出汗量测量方式以及特点,最后对目前出汗率的测定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张文欢钱晓明范金土牛丽
人体出汗率分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为全面准确地评价人体热舒适调节过程中潜热的具体表现,从人体显性汗和非显性汗2种出汗方式出发,综述了国内外人体皮肤表面出汗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其测量方式和不同环境中的局部与整体出汗率。目前,通气汗囊法和吸汗贴片法是最为常用的2种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人体运动达到稳定时二者之间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对比局部出汗率结果显示,人体局部显性出汗率较高的部位是躯干部位,非显性出汗率最高的部位是手部和脚部,局部非显性出汗率范围在0.02~0.07 mg/(cm2·min)之间。人体局部出汗率的分布特点对服装设计以及暖体假人的皮肤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张文欢钱晓明范金土范金土牛丽
服装局部热阻与总热阻的动静态关系及其模型被引量:10
2018年
为研究人体在静止站立和行走时服装局部热阻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真人测试和假人测试服装总热阻之间的关系,利用热流计法测定人体设定的10个部位的热流密度,计算得到服装局部的热阻,通过面积系数计算得到站立和行走状态的服装总热阻;然后对不同测试条件下各部位服装的动静态热阻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拟合斜率,并探讨了不同状态对服装热阻的影响。结果显示:动态热阻明显低于静态热阻,10个部位动静态模拟斜率依次为0.72、0.75、0.87、0.74、0.76、0.83、0.82、0.90、0.61、0.64;斜率小于或等于0.76的部位受运动的影响显著。最后得到真人测试的静态热阻和动态热阻,真人和假人测试得到的静态热阻以及动态热阻之间的数字模型。
张文欢钱晓明师云龙范金土范金土
关键词:服装热阻热流密度热舒适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