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15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地质
  • 6篇滑坡
  • 3篇地质灾害
  • 2篇地质调查
  • 2篇原位
  • 2篇灾害
  • 2篇金沙江
  • 2篇抗剪
  • 2篇抗剪强度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1篇大型滑坡
  • 1篇倒数法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效应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动
  • 1篇地质调查工作
  • 1篇地质力学
  • 1篇地质力学模型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贵州省交通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葛华
  • 7篇白永健
  • 7篇高延超
  • 7篇徐伟
  • 5篇铁永波
  • 3篇冯文凯
  • 3篇倪化勇
  • 3篇巴仁基
  • 2篇熊小辉
  • 2篇王琦
  • 2篇易小宇
  • 1篇刘新荣
  • 1篇林方成
  • 1篇王冬兵
  • 1篇陈宁生
  • 1篇任光明
  • 1篇任光明
  • 1篇王运生
  • 1篇周洪福
  • 1篇张启跃

传媒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5篇2022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南红层区黄子树滑坡形成过程与运动特征被引量:9
2020年
川南红层区褶皱强烈、岩性复杂、断裂发育,加之地形条件差,在雨季极易形成滑坡灾害。本文以川南红层区的黄子树滑坡为例,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对滑坡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离散元模拟技术对滑坡进行数值模拟,还原整个灾变过程,得出了滑体不同部位的位移时程曲线和速度时程曲线,取得如下认识:滑坡是特殊岩性组合与降雨或地震共同作用形成,整个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前缘蠕滑阶段、整体滑移阶段和碰撞堆积阶段,滑体最大滑移量达105 m,前缘滑体速度远大于后缘,最大速度达6.5 m/s,滑坡具有剧动启程效应和滞后效应,滑体速度在达到峰值后呈波浪式逐级减缓。
王家柱葛华高延超徐伟白永健刘立勋
关键词:数值模拟离散元
大光包滑坡滑带碎裂岩体原位钻孔剪切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安县大光包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滑坡南侧暴露长约1.8 km顺层滑带,其岩体高度碎裂化,引起广泛关注。为准确评价滑带碎裂岩体的强度参数,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细致的野外调查工作,采用法国Phicometre岩土两用原位钻孔剪切试验仪对大光包滑坡滑带碎裂岩体进行了原位剪切试验。将试验结果与Hoek–Brown岩体强度准则估值和基于工程地质类比法的力学参数建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大光包滑坡南侧顺层滑带碎裂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内聚力为245~480 k Pa,内摩擦角为25.0°~26.5°。
冯文凯易小宇葛华王琦刘志刚张光鑫
关键词:抗剪强度
川西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被引量:3
2022年
川西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和发育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深切割等作用,共发育地质灾害16411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是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Arcgis软件分析等方法分析发现,川西地质灾害具有成因机制复杂,突发性、群发性与链生性、危害大等特点。形成机理差异大,滑坡变形模式以滑移-拉裂、蠕滑-剪断、倾倒折断等模式为主;泥石流形成机理主要为土力-水力驱动型和堵溃型;崩塌失稳主要表现为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发育分布规律在低山和中山区呈带状,和沿活动断裂带和深切河谷呈线状集中分布;受地震和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年际变化大,2008、2009、2013年、2017年地质灾害频发、高发和群发期。
白永健铁永波铁永波熊小辉高延超熊小辉巴仁基高延超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程与展望被引量:5
2022年
西南地区发育有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史和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现状基础上,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分三个主要阶段对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山极高山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识别技术、特大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与风险防控、基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大数据智能挖掘的风险动态评价等,可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参考。
铁永波葛华葛华白永健高延超龚凌枫白永健田凯徐伟范文录张宪政
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现状被引量:26
2019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活动断裂发育且较为活跃,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相继发生了玉树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引发、触发、诱发产生了大量地质灾害,造成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收集与分析相关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进展与取得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活动断裂地质灾害主要控制因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演化模式、形成机制,不同性质断裂控制效应、断裂两盘差异效应、地震动参数效应、地形地貌效应等地质环境效应和地质灾害力学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中存在的如不同类型活动断裂和不同震级地震与地震地质灾害相关性、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等问题或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结果为地震地质灾害致灾机理、风险评估、防灾减灾等研究提供参考。
白永健倪化勇葛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汶川震区地震动三维地形效应的谱元法模拟被引量:15
2011年
针对三维波动弹性动力方程推导了谱元法算法,并考虑三维真实地形及介质的衰减特性,基于并行计算环境采用谱元法和ASTER DEM模型对5.12汶川地震动的地形效应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陡峻地形对地震波两个水平分量的影响要大于对竖向分量的.震中附近区域的PGA最大值为671cm/s2,高PGA区多分布于山顶及山脊区域.与平坦地形相比,PGA相对地形放大系数为-12%~110%,不同地点的z向速度分量波幅遵循峰顶、山脊得到放大或沟谷得到降低的模式.这说明与已有的二维概化模型计算结果相比,三维真实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比二维概化模型更为复杂.
胡元鑫刘新荣罗建华张梁葛华
关键词:地震动地形效应谱元法汶川地震
一种土样实验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调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土样实验箱。所述土样实验箱包括箱体骨架(1)、透明容器(2)、“冂”型架(3)和环境模拟盘(4),其中,所述透明容器(2)与所述箱体骨架(1)配合并嵌在所述箱体骨架(1)中,所述...
高延超倪化勇李战鲁葛华徐伟
文献传递
金沙江深切河谷百胜滑坡演化过程及成因机制被引量:9
2019年
受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作用和末次冰期暖湿气候的影响,金沙江深切成谷,高山峡谷区发育大量的大型滑坡,在降雨和河(库)水升降等作用下复活。为了分析降雨型深切河谷的斜坡稳定性机制,以百胜滑坡为例,采用地面调查和地质力学分析方法,对滑坡的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地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滑坡形成及复活演化过程可分为原始斜坡、岩体卸荷劣化、挤压塑性流变、降雨诱发失稳、滑体解体压密蠕滑、局部复活等6个阶段。在深切河谷的形成过程中,斜坡岩体在卸荷拉裂、后期水弱化和泥化等多种耦合作用下由稳态逐步演化至失稳。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1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库水位涨落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98,失稳破坏。
白永健王运生葛华倪化勇
关键词:金沙江地质力学模型
金沙江上游某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堵江机制被引量:14
2019年
金沙江上游地区堵江滑坡发育密集,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流域内的水库建设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目前针对金沙江流域的滑坡堵江研究,尤其是滑坡的堵江机制研究还相对较少。以现场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钻孔勘探成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金沙江上游某特大型滑坡的发育特征与堵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顺层陡倾岩质斜坡体上发育的以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的基岩滑坡,平面呈明显的圈椅状,总方量达6 000万m3,曾严重堵塞金沙江,整个滑坡堵江机制可以总结为:顺层斜坡高速滑动→前缘碰撞堆积→后缘推动形成一定冲高→强夯成坝→完全堵江。
王家柱任光明葛华
关键词:特大型滑坡滑坡发育
中国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十年(2011—2020)进展综述被引量:3
2022年
近十年(2011—2020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地质工作适应需求变化历经深度的转型发展,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成果。本文作者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和地质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结合西南各省(市、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评估报告、油气企业勘查成果,并查阅各专业领域大量文献资料,对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含矿产勘查等)进展进行较全面地总结和阐述,并提出未来十年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展望。近十年的重要进展包括较大幅度提高了1∶5万为主的区域地质调查程度;提出了特提斯构造演化、上扬子陆块前寒武纪构造-地层格架等新认识;提交新发现矿产地1400多处,实现了铜、锰、铝、金、锂、铅锌、铍、晶质石墨、磷、天然气等战略性矿产勘查突破和多个新区、新类型、新层系页岩气的重要发现;提高了西南山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水平;查明了重点地区和流域的水文地质和水资源状况,解决了乌蒙山等贫困缺水地区大批群众的用水困难;圈定了约53600平方千米富硒土地资源;新兴了生态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诸多调查新领域,探索建立了相关的调查理论与技术方法。调查成果提高了我国部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有效地支撑服务区域内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脱贫攻坚、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地质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工作,地质调查转型发展的成效显著。预计未来十年的地质调查会在支撑服务能源和矿产资源安全、地质安全风险防范、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生态环境整治、国土空间利用、区域地球科学理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等方
林方成李生曾琴琴任光明王冬兵张启跃葛华顾鸿宇
关键词:地质调查找矿突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