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峰

作品数:16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污染
  • 3篇氮磷
  • 3篇水质
  • 3篇面源
  • 3篇面源污染
  • 2篇氮磷流失
  • 2篇低碳
  • 2篇低碳生活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市居民
  • 2篇碳排放
  • 2篇土壤
  • 2篇全球变暖
  • 2篇足迹
  • 2篇磷流失
  • 2篇湖泊
  • 2篇计算器
  • 2篇教学
  • 2篇高校
  • 2篇变暖

机构

  • 16篇湖北大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许峰
  • 9篇黄运新
  • 6篇赵丽娅
  • 5篇陈红兵
  • 2篇秦云
  • 1篇樊丽芳
  • 1篇卢进登
  • 1篇宋娜
  • 1篇尹光霞
  • 1篇方定

传媒

  • 4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梁子湖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解梁子湖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采用遥感数据分析和流失系数法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5个镇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525.07 t和25.35 t,在常规施肥情况下,农田本底氮、磷流失量占全部流失量的比例分别为76.17%和75.30%,远高于当季施肥造成的流失.5个镇中涂家垴镇氮、磷流失量和流失强度相对较高.主要种植模式中,平地-旱地-园地的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全区的58.86%和63.87%.平地氮、磷流失量最大,占全区的93.02%和92.72%.研究表明,涂家垴镇是研究区内氮磷流失高风险区,而平地-旱地-园地是氮磷流失风险最高的种植模式.
谌婕妤王文荟杨思雨许峰黄运新
关键词:氮磷流失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量化――个人碳排放计算器的设计与应用
根据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测算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系数,确定我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碳排放的量化公式.使用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工具,制作出可以独立运行于Windows XP、Win7等操作系...
秦云赵丽娅许峰黄运新
关键词:碳排放碳足迹低碳生活全球变暖
文献传递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拦截系统构建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湖北省水库环库库区多以阶梯式农地为主,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宜昌市点军区王家坝水库为例,通过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水库水质,15个采样点的污染综合指数为2.95~4.16,平均污染综合指数值为3.55,水体总氮(TN)、总磷(TP)超标严重;同时在阐述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之上,论述生态拦截系统的原理及王家坝水库具体技术、措施,包括植物选种、生态壁、生态沟、生态塘等,为生态拦截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吴迪民莫彩芬柯杰陈红兵许峰
关键词:水质分析面源污染
棉铃虫寄主作物多样性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选取14个代表性点位对2005-2016年间湖北棉铃虫7种主要寄主作物种植比例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基于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的寄主作物多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时空差异或变化.从年度变化来看,除枣阳、公安、潜江、仙桃等少数点位外,大部分点位的寄主作物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从空间差异来看,14个点位中枝江和钟祥等地的寄主作物多样性相对较高,而枣阳和曾都等地的相对较低.按区域比较发现,鄂中北寄主作物多样性最高,鄂中南、鄂东北次之,鄂北最低.可为进一步研究寄主作物多样性对湖北棉铃虫的影响打下基础.
胡爱玲许峰焦雪敏杨思雨谌婕妤黄运新
关键词:寄主作物
农田土壤氮磷含量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农田氮磷排放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放潜力可能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农田氮磷排放潜力的影响因素,选点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西黄村,利用箱线图和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点土壤氮含量的平均水平为0.974~1.297 g/kg,其中秋季水田含量相对较高,而夏季旱地含量相对较低。土壤磷含量平均水平为0.491~0.676 g/kg,其中夏季旱地近居民区含量相对较高,而秋季水田远居民区含量相对较低。氮含量在季节、水旱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居民区远近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磷含量在季节、水旱作和居民区远近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谌婕妤杨思雨胡爱玲许峰黄运新
关键词:农田土壤氮含量磷含量面源污染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碳排放的量化——个人碳排放计算器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测算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系数,确定我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碳排放的量化公式.使用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工具,制作出可以独立运行于WindowsXP、Win7等操作系统的碳排放计算器.以问卷调查和计算器为基础,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模式,计算人均每天碳排放.针对特定案例,对个人碳排放进行动态分析,为个人减少碳排放提供简便易行的帮助指导.
秦云赵丽娅许峰黄运新
关键词:碳排放碳足迹低碳生活全球变暖
温度对湖泊沉积物中沉水植物残体厌氧分解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淡水湖泊水生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过程为沉积物中的异养微生物提供了重要的碳源,但是目前关于温度对沉水植物残体有机质分解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室内微宇宙模拟实验,研究了4℃和25℃时马来眼子菜残体在沉积物中厌氧分解特征及其主要的微生物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温度对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分解影响显著,25℃实验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纤维素去除率显著高于4℃实验组.25℃实验组沉积物初始腐殖质占TOC比例为18.23%±1.47%,90 d后达到约46%,这说明微生物对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分解促进了沉积物腐质化.此外,温度升高促进了纤维素降解细菌(如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生长繁殖,且硫酸盐还原细菌(如GOUTA19、脱硫球菌属(Desulfocuccus)、LCP-6、HB118)和铁还原细菌(如地杆菌属,Geobacter)是沉积物中主要的优势菌种.在25℃条件下,微生物硫酸盐还原、铁还原和产甲烷作用占马来眼子菜残体厌氧代谢的比例分别达到37.3%、27.8%和10.3%.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促进了沉积物中马来眼子菜残体的厌氧分解,且微生物硫酸盐还原、铁还原和产甲烷过程在其厌氧分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默张雅庆李家轩焦一滢赵丽娅许峰宋娜
关键词:温度淡水湖泊硫酸盐还原铁还原
省属高校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0
2018年
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省属综合性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迫在眉睫。但从现有的教师培养机制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严重的滞后和不少现实的问题。因此,采取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现实要求和实际意义。本文着眼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和现实需求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结合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陈红兵卢进登尹光霞许峰
关键词:省属高校校企结合
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时空差异及其与污染源的空间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解武汉市重点湖泊水质状况及其与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通过对武汉城区6个重点湖泊水质进行采样调查,运用遥感解译提取各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利用排污系数法和SCS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染源的污染负荷,分析了武汉城区湖泊水质的时空差异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污染源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指标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含量在春、秋两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季湖泊水质较秋季好,春、秋两季湖泊水质指标氨氮(NH_(3)-N)和COD_(Cr)含量以及秋季湖泊水质指标总氮(TN)和COD_(Mn)含量在武汉主城区与近城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污染源对武汉城区湖泊水质污染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城市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湖泊中TN和NH_(3)-N含量与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816,湖泊中COD_(Cr)含量与植被用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为-0.658,显示武汉城区湖泊水质与周边建设用地和植被用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表明武汉主城区与近城区之间的环境差异可对城市湖泊水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霍雯蓉许峰王文荟尹述政黄运新
关键词:湖泊水质污染源土地利用类型
长湖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为明确长湖流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了解高风险种植模式,以荆州市沙市区为例,采用流失系数法和遥感数据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乡镇农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总流失量分别为539023、19850 kg,其中岑河镇最高,分别占沙市区氮、磷流失总量的45%、43%;沙市农场氮流失强度最高,立新乡磷流失强度最高。全区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28%、23%。15种种植模式中,氮、磷流失最大的模式分别为平地-旱地-大田、平地-水田,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44%、46%。3种坡度中,平地的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最大,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91%、89%,陡坡地最小。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的49%、36%,水田分别占农田氮、磷流失总量的44%、53%。沙市农场和立新乡分别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旱地-大田、平地-水田分别是氮、磷流失高风险种植模式。
杨思雨谌婕妤焦雪敏王文荟尹述政许峰黄运新
关键词:遥感数据氮磷流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