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佳
-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坡耕地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研究
- 针对云南省山区坡耕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玉米间作草带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发生严重的7、8月份,玉米盖膜间作草带的径流和侵蚀比玉米顺坡裸地单作分别减少31.89%和85.52%;在...
- 安曈昕周锋杨友琼贺佳吴伯志
- 关键词:玉米坡耕地草带间作水土流失
- 文献传递
- 坡耕地甜玉米地膜覆盖间作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7
- 2014年
- 针对云南省山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甜玉米间作草带和辣椒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集中的6,7,8这3个月,间作处理的径流量比单作处理的径流量平均减少了29.08%,侵蚀量平均减少了52.36%。B处理(甜玉米盖膜+牧草)的总径流量比D处理(辣椒单作)减少了85.05%,B处理的总侵蚀量比C(甜玉米盖膜单作),D处理分别减少了62.58%,63.34%。在极高雨强下,B处理的径流量比D处理减少了75.29%,B处理的侵蚀量比C,D处理的分别减少了81.36%,98.34%。可见,甜玉米间作牧草草带是一种持续利用和保护山地水土资源的有效措施。
- 安曈昕贺佳杨友琼韩学坤周锋吴伯志
- 关键词:甜玉米草带间作水土保持
- 溅蚀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10年
- 溅蚀是水蚀的初始阶段,是雨滴对地表击打直接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动能减少,地表土壤颗粒发生位移的过程。溅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产生径流之前和刚产生径流时,是水蚀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溅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雨特征、土壤特性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其中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坡度、降雨特征、植被覆盖和土层结构。溅蚀量随坡度的增大逐渐增多,但是坡度超过临界坡度时,随坡度增大而减小;随降雨强度和雨滴大小增大而增大;地表植被对降雨有直接的再分配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截流、透流和干流3方面,当地表覆盖物超过1cm时,溅蚀可以完全消失;不同级配的土壤颗粒抗溅蚀能力不同,粒径在0.15mm附近的颗粒最容易被溅蚀,溅蚀同时随着土壤结皮厚度增大,土壤抗溅蚀能力增强。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溅蚀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完成的,较少有野外实地的研究,更缺乏在实际农业生产条件下的研究。所以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些地方坡耕地较多的情况,在不同作物、作物生产方式和土地耕作方式等条件下,探讨坡耕地溅蚀规律。
- 韩学坤吴伯志安瞳昕贺佳
- 关键词:水土流失溅蚀坡度降雨
- 间作群体生态生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1年
- 综述了国内外间作群体的生态生理研究进展,对间作群体的生态效应、生理效应、间作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以及间作群体内的个体变化状况和效益做出分析,并对间作群体提出展望:向着粮、经、饲多元立体化产业发展;解决间作复合群体的各种矛盾,实现精耕细作农业的持续发展。
- 贺佳安曈昕韩学坤吴伯志
- 关键词:作物间作生态生理
- 玉米与马铃薯的间作优势和种间关系对氮投入的响应被引量:28
- 2012年
- 氮是农业生产投入最大的土壤养分资源,有研究表明,氮投入影响间作体系的生产力优势。然而作为重要的旱地间作模式,玉米与马铃薯间作体系对氮投入的响应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探讨氮投入下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生产力优势特征、种间关系和作物生长以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降低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在初花期显著增加间作玉米的竞争能力,抑制间作马铃薯的竞争能力;收获期则增加间作玉米的叶生物量、叶面积和茎叶比,降低间作马铃薯的叶面积、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茎叶比,但对两种作物的比叶面积均无影响。综合以上结果,尽管该间作模式在氮投入下产量增加,但种间竞争加剧,间作优势呈现降低趋势。
- 吴开贤安瞳昕范志伟贺佳周峰薛国峰吴伯志
- 关键词:氮互利间作优势生物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