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燕燕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沉降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沉降
  • 2篇点目标
  • 2篇形态学梯度
  • 2篇矿区地表
  • 2篇建筑物沉降
  • 2篇反演
  • 2篇PS-INS...
  • 2篇波谱
  • 2篇沉降速率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面沉降监测
  • 1篇地下水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形变
  • 1篇张双楼煤矿
  • 1篇煤矿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6篇陆燕燕
  • 4篇柯长青
  • 2篇何敏
  • 2篇马东辉
  • 2篇蔡宇
  • 1篇何秀凤
  • 1篇陈德良

传媒

  • 1篇测绘工程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形态学梯度的反演城区建筑物沉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学梯度的反演城区建筑物沉降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建筑物在高分辨率的COSMO SkyMED雷达影像表现出强反射特性以及强相干性,首先基于波谱统计特性的相干系数阈值方法和基于后向散射强度的幅度阈值方法从...
柯长青陆燕燕蔡宇马东辉赵佳曼
基于DInSAR的徐州张双楼煤矿地表形变监测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徐州煤矿资源开采已造成了大规模的地面沉陷,为了为矿区安全开采和塌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对ALOS PAL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徐州张双楼煤矿区2011-01-16至2011-03-03期间的地表形变分布图。结果表明,张双楼煤矿在46d间隔里出现了3处沉降漏斗区域,漏斗中心最大沉降量达到420mm,并且沉降漏斗区域与矿区分布一致,说明DInSAR能够有效地监测矿区地表形变。
陆燕燕何敏何秀凤
关键词:DINSAR煤矿区地表形变
基于多源SAR数据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由长江入海前携带的泥沙在漫长历史时期中不断沉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由于该区域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地质发育背景,在构造运动、沉积物自然压实作用和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地面沉降灾害频...
陆燕燕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地面沉降地下水地质构造
PS-InSAR技术应用于沛县矿区地表沉降研究
徐州沛县地区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矿产资源的过量开采.本文以徐州北部重要煤矿产地沛县地区为例,对获得的2007 年~2011 年间的18 景ALOS PALSAR 影像采用永久散射体时序分析技术(PS-InSAR)进行...
陆燕燕柯长青
关键词:地表沉降PS-INSAR沉降速率
一种基于形态学梯度的反演城区建筑物沉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学梯度的反演城区建筑物沉降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建筑物在高分辨率的COSMO SkyMED雷达影像表现出强反射特性以及强相干性,首先基于波谱统计特性的相干系数阈值方法和基于后向散射强度的幅度阈值方法从...
柯长青陆燕燕蔡宇马东辉赵佳曼
文献传递
PS-InSAR在沛县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6年
以徐州北部重要煤矿产地沛县为例,采用永久散射体时序分析技术(PS-In SAR)对2007~2011年间的18景ALOS PALSAR影像进行时序分析,反演了该地区这4 a间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形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实验区域存在两处较大矿区形变,分别为沛城煤矿和孔庄煤矿,其沉降中心区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8 mm/y和-18 mm/y,且与实际矿区的空间分布位置一致;(2)受孔庄煤矿开采的影响,沛县北部的省道321以及县内道路沉降也较为明显,沉降速率为-8 mm/y;(3)其他形变区域中心形变速率为-6^-16 mm/y。
陆燕燕柯长青陈德良何敏
关键词:地表沉降PS-INSAR沉降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