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璇
-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中微塑料复合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0
- 2022年
- 微塑料污染作为新型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其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及潜在风险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自然界中的微塑料与多种污染物共存所产生的复合污染,比微塑料单一污染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因此,对微塑料复合污染的内在机制研究及所采取的防控对策将更加复杂。该文按照土壤环境中与微塑料产生复合污染的污染物的不同来源,将微塑料复合污染划分为两种类型:污染物来自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等,称为外源性复合污染;污染物来自微塑料自身所释放的有毒添加剂等,则称为内源性复合污染。综述了土壤中微塑料复合污染的3种主要路径:一是微塑料与土壤环境中常见的主要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等发生吸附作用;二是微塑料与土壤微生物等形成生物膜;三是微塑料与自身释放的有毒添加剂形成共同污染。同时,分析了微塑料与以上不同污染物和自身释放的添加剂共同作用的过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微塑料复合污染所引发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微塑料复合污染研究一些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文旨在为深入探究土壤中微塑料复合污染的互作机理、风险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 谢洁芬章家恩章家恩刘自强危晖
- 关键词:土壤复合污染生态风险
- 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危害状况及管控策略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微塑料污染对地球表层生态系统的威胁并非“微”言耸听,已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并列,成为当前全人类面临的三大地球危机之一。微塑料污染管控和防治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但其作为新兴的全球环境问题,在防治上仍存在诸多挑战性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等问题。本文全面综述环境微塑料全球化分布的状况,详细分析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在不同维度和更广视野上提出从“塑”源减量到“塑”战速决的管控策略:即从全生命周期到全流程闭环管理、从多区域合作到全社会公众参与、从基础性研究到寻找关键技术突破口等,旨在为构建健康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公平合理的全球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及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谢洁芬章家恩危晖危晖陈璇
- 关键词:塑料管控策略污染
- 酸雨对生菜和上海青的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2023年
- 蔬菜在饮食结构中至关重要,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酸雨的频发会影响蔬菜正常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以生菜(Lactuca sativa L.)和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 L.)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法,以自来水(pH 7.0,CK)为对照,设计3个不同酸雨强度(pH 5.0,3.5,2.5)处理,研究不同酸雨强度对这两种叶菜产量、叶片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及其质量分数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H 5.0酸雨对生菜和上海青的产量无显著影响,pH 3.5和p H 2.5酸雨分别引起生菜产量下降31.3%和41.6%,上海青产量下降12.2%和27.6%。在不同酸雨处理下,供试蔬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总体变化趋势为:pH5.0>CK>pH3.5>pH2.5,且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分别下降21.4%-25.3%和15.6%-19.1%,说明它们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在受到弱酸性酸雨作用时会升高,强酸性酸雨胁迫时降低。在收获期,两种叶菜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为:p H 5.0>CK,pH 3.5>pH 2.5和CK>pH 5.0>pH 3.5>pH 2.5,且pH 2.5酸雨处理时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显著下降30.5%和10.7%。此外二者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在酸雨处理时显著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维生素C质量分数随着酸雨强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H 5.0酸雨处理时这4个指标达到最大值,在pH 2.5酸雨胁迫时抑制作用最强,上海青的这四个指标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下降11.8%、22.7%、11.9%、16.6%,生菜下降3.68%、11.0%、17.5%、16.1%,其中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酸雨对蔬菜的影响与蔬菜种类和酸雨酸度有关,酸雨pH<3.5时,会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结果可为蔬菜种植与风险防控提供相关参考。
- 王敬孟珂陈璇章家恩向慧敏向慧敏石兆基
- 关键词:酸雨生菜生理特性营养品质
- 环境微塑料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21年
- 微塑料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本文对环境微塑料的形态、来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生态毒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评述。环境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塑料垃圾、个人洗护品、清洁用品和化妆品等。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已呈全球化趋势,近岸、大洋、深海和极地都有微塑料的存在,深海是微塑料的主要汇集区。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则在空间上呈现分布不均的现象。研究证实微塑料可被生物摄取、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对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繁殖造成影响。因此,今后需要不断扩大研究广度和深度,加强微塑料在各环境介质之间、食物链/网中的迁移转化、毒性效应及其对人类健康影响、微塑料中化学添加剂在环境中可释放性和复合污染效应、微塑料对土壤养分迁移转化、循环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同时,要加强微塑料的源头管控技术、替代技术和污染修复技术研究。本文通过对微塑料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生态毒性综述分析和研究展望,旨在为微塑料污染及防控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 陈璇章家恩危晖
- 关键词:生态毒性迁移
- 生物炭和猪粪肥对铜污染土壤中蕹菜生长及铜形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5%质量的生物炭、5%猪粪肥单独或联合施用于外源Cu污染(0、200、400 mg·kg^(-1))土壤,对蕹菜生长和5种形态Cu含量(Tessier提取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分含量不高的Cu污染红壤中,施用猪粪肥能够显著提高蕹菜生物量(平均比CK提高56.4%),并促进蕹菜对Cu的吸收和累积;施用生物炭能降低蕹菜含铜量(平均比CK降低21.1%);单施猪粪肥或联合施用(5%猪粪肥+5%生物炭)的蕹菜含铜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了40.2%、31.7%(200 mg·kg^(-1))和27.5%、38.8%(400 mg·kg^(-1));未添加外源Cu污染时,土壤中铜的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各形态Cu含量随处理不同差异显著,其中单施猪粪肥的土壤中可交换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单施生物炭的土壤中有机物结合态Cu、二者混施的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u与其他形态Cu含量相比均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联合施用猪粪肥及生物炭处理的蕹菜生物量虽比单施猪粪肥的蕹菜生物量略有降低,但与单施猪粪肥相比,钝化土壤重金属的作用明显。
- 陈璇郭雄飞陈桂葵黎华寿贺鸿志
- 关键词:铜污染土壤蕹菜生物炭化学形态
- 2008—2018年广东省酸雨的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酸雨,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广东省近11年酸雨的变化趋势,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历年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中的SO2、NO2的质量浓度以及ρ(SO4^2−)/ρ(NO3^−)作为评价因子,通过ArcGIS 10.2软件统计并分析了广东省酸雨的年际变化特征、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pH年均值由2008年的4.88提高到2018年的5.55,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降水pH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状况可知,广东地区的酸雨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部的广州是一个势力较强、范围较广的酸雨中心,西达肇庆,南延至江门、珠海、深圳,涉及整个珠江三角洲腹地。到2016年,广州的酸雨情况已有所改善,4年平均pH值增长6.21%,但其他酸雨分布中心的酸雨情况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年均质量浓度从2008年的0.025 mg∙m^−3降低至2018年的0.01 mg∙m^−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全省各地市的大气SO2年均质量浓度在2018年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另一污染物NO2年均质量浓度从2008年的0.026 mg∙m^−3升高至2018年的0.028 mg∙m^−3,呈上升的趋势;广东省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4^2−,SO4^2−/NO3^−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广东省的酸雨已基本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防治对策:(1)做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能源清洁利用的规划布局;(2)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高效清洁节能技术;(3)强化环境管理、环保教育和全球环境治理工作。
- 陈璇章家恩向慧敏向慧敏
-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
- 不同林分改造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4种宫胁法改造林地、传统法改造林地和不进行林分改造的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样地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以探讨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改造类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宫胁法2和传统法林地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改造类型,宫胁法2改造林地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居最高水平,宫胁法3和宫胁法4最低;不同的林分改造措施土壤微生物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差异显著,但均表现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改造类型中,宫胁法2在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中均表现最高,宫胁法1在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量均表现最低,说明宫胁法2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上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宫胁法2最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从而能创造植被恢复过程中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 郭雄飞陈璇黎华寿冼丽铧董奇妤陈红跃
-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