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在小儿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脑肿瘤切除术患儿术中回收自体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含量及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预后的影响,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白细胞滤器在小儿脑肿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检测术中回收自体血的脑肿瘤患儿手术前后颈内静脉、储血罐内、白细胞滤器滤过后血液中CTC的含量。并比较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组患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的情况和预后指标。结果 与术前颈内静脉血液比较,储血罐内、白细胞滤器滤过后及术后颈内静脉血液中CTC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异体输血组比较,自体输血组手术及麻醉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 <0.05),但两组术中异体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回收技术及白细胞滤器处理的自体血中CTC数量不会增加,在小儿脑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联合白细胞滤器技术对术后肿瘤复发率及预后影响不明显。
- 张娜魏伟许新科陈程谢观土徐颖怡
- 关键词:小儿肿瘤自体血回收白细胞滤器
- 基因多态性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介入手术中舒芬太尼(SUF)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72月,ASA分级Ⅱ级并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儿168例。使用丙泊酚2 mg·kg^(-1)、SUF 0.3μg·kg^(-1)及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1)行麻醉诱导,丙泊酚8 mg·kg^(-1)·h^(-1)维持麻醉。采用稀释采样法收集给予SUF后5、10、20、30、45、60、75、90 min的血液标本。使用U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SUF的药物浓度,并用Phoenix Win Non⁃lin^(TM)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基因型检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检测。应用SNPStats对基因型数据和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赤池信息量准则数值最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结果】共纳入可能影响SUF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关的靶点、代谢酶、转运体及通路相关的9个基因中3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发现基因ABCG2 rs2054576和OPRM1 rs4870266与SUF药物暴露量相关(P<0.05);OPRM1 rs2236257与SUF表观分布容积相关(P<0.05);CYP3A4 rs2246709和OPRM1 rs2236257,rs4870266与SUF药物清除率相关(P<0.05)。【结论】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ABCG2 rs2054576,CYP3A4 rs2246709和OPRM1 rs2236257,rs4870266的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地影响SUF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 李碧莲王思怡白雪刘瑶魏伟管宴萍钟国平宋兴荣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舒芬太尼小儿药代动力学
- 全身麻醉影响4~6岁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温情况,记录患儿3 d夜晚睡眠时长及术后疼痛评分(FLACC)、镇静躁动评分(Riker)和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随访术前和术后28 d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生活质量评价调查表(OSA-18)观察康复情况,并观察患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名患儿唾液褪黑素基线值(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7时(T8)比术前7 h(T4)降低(P<0.05),术后第2日早7时(T11)恢复,3 d(T4、T8、T11)早7时的唾液褪黑素均数超过3 pg/mL。测量3 d相对应的褪黑素时室内光照度和患儿体表温度无差异。FLACC评分、Riker评分和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8 d随访OSA-18评分低于术前(P<0.05)。20名患儿均无出现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全身麻醉影响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学龄前儿童在上午进行全身麻醉行短小手术不显著干扰褪黑素的分泌而造成昼夜节律紊乱。
- 邱倩琪宋兴荣孙昌志谭永红徐颖怡黄桂亮张娜李峥科魏伟
- 关键词:褪黑素昼夜节律全麻鼾症
- 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GluR2/N-cadherin信号通路介导的内嗅皮质突触可塑性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评价含Glu2亚基的AMPA受体(GluR2)/N-钙黏蛋白(N-cadherin)信号通路介导的内嗅皮质突触可塑性与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7只,18月龄,体重5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9):对照组(C组)、七氟醚麻醉组(Sev组)和氯胺酮组(K组)。Sev组和K组吸入3.6%七氟醚和1 L/min空气的混合气体3 h;K组麻醉前5 min时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麻醉后3 d时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内嗅皮质Ⅱ-Ⅲ层突触密度和兴奋性突触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嗅皮质GluR2、β-catenin和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逃避潜伏期延长,内嗅皮质Ⅱ-Ⅲ层突触密度和兴奋性突触百分比下降,内嗅皮质GluR2、β-catenin和N-cadherin表达下调(P<0.05),K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ev组比较,K组中央区停留时间延长,逃避潜伏期缩短,内嗅皮质Ⅱ-Ⅲ层突触密度和兴奋性突触百分比升高,内嗅皮质GluR2、β-catenin和N-cadherin表达上调(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激活GluR2/N-cadherin信号通路,增强内嗅皮质突触可塑性有关。
- 魏伟李传翔陈雁信卢俊鸣赵天云宋兴荣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钙黏着糖蛋白类内嗅皮层神经元可塑性
- 婴幼儿颅内肿瘤术中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 2022年
-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78例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儿,根据术中失血量(BL)与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中小出血组(BL/EBV≤0.5)和大出血组(BL/EBV>0.5),统计相关临床资料及出血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选取45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儿,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中小出血组患儿183例,大出血组患儿95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体质量≥12 kg、肿瘤直径≥4.5 cm,手术时间≥5 h(P均<0.05)。设定肿瘤直径≥4.5 cm分值为5分,手术时间≥5 h为2分,计算患儿的总分值即为大出血风险评分,该模型在回顾性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根据ROC曲线确定5分为是否大出血的临界值,灵敏度为66.8%,特异度为81.3%,准确率为71.0%;在前瞻性人群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6%、88.9%、87.0%。结论颅内肿瘤切除术婴幼儿肿瘤直径≥4.5 cm、手术时间≥5 h是导致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大出血风险评分模型对婴幼儿颅内肿瘤术中大出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刘建华张娜徐颖怡魏伟陈程谭永红
- 关键词:肿瘤手术大出血影响因素
- 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小量出血组(BL/EBV≤0.5)和大量出血组(BL/EBV>0.5),比较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大出血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对大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中大量出血组91例,小量出血组199例,大出血率为31.38%。体质量是术中大出血的保护因素(OR=0.786,P=0.011)、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6,P<0.001)。大量出血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量出血组,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术儿童术前体质量、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且术中大出血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张娜魏伟许新科陈程孙贵芳谭永红
- 关键词:儿童脑肿瘤出血预后
- 非插管全麻联合椎旁神经阻滞与插管全麻在儿童胸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 研究背景儿童胸外科手术在全世界逐步开展。然而,如肺漏气、肺部感染和通气相关的肺损伤等并发症在术后很常见,并可能影响长期预后。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干预措施...
- 魏伟
-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插管全麻
- 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内嗅皮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可塑性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内嗅皮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可塑性与小剂量氯胺酮减轻老龄大鼠七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8月龄,体重5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七氟醚麻醉组(Sev组)和氯胺酮组(K组)。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Sev组吸入空气(流量1 L/min)和3.6%七氟醚的混合气体3 h;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5 min后吸入空气(流量1 L/min)和3.6%七氟醚的混合气体3 h。麻醉后3 d进行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随后取脑组织,采用NISSL染色、高尔基银浸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内嗅皮质Ⅱ-Ⅲ层神经元密度、树突棘密度以及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和突触素(SY3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ev组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逃避潜伏期延长,内嗅皮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减少,PSD-95和SY38表达下调(P〈0.05);与Sev组比较,K组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逃避潜伏期缩短,内嗅皮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密度增加,PSD-95和SY38表达上调(P〈0.05)。3组内嗅皮质神经元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减轻七氟醚麻醉诱发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增强内嗅皮质神经元树突棘的可塑性有关。
- 赵天云魏伟张文华金宇林彭亮明王怀贞宋兴荣
- 关键词:氯胺酮内嗅皮层神经元可塑性树突棘
- 低浓度七氟烷辅助治疗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的效果:单臂、开放试验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低浓度七氟烷辅助治疗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急性期住院患者,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隔1~2 d吸入0.5%~1.5%七氟烷5 h,2周内治疗6次。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分评估治疗前疾病严重程度。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总体改善(CGI-I)评分评定治疗1、2周时的疗效,CGI-I评分≤2分为治疗有效。记录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SpO2、心电图、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试验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双相障碍患者4例、重型抑郁症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CGI-S评分≥5分。治疗1周时治疗有效率为56%,治疗2周时治疗有效率75%。治疗期间血压、心率平稳,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肝功能损害发生;仅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第1次治疗后出现轻度体位性低血压,其余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低浓度(0.5%~1.5%)七氟烷辅助治疗对精神疾病急性期患者安全有效。
- 赵天云凌秾喜石子文杨孝周权才王远胜秦静文徐彩媚张文华魏伟林传松宋兴荣
- 关键词:精神疾病七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