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旭

作品数:3 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病
  • 3篇缺氧
  • 3篇缺氧缺血性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脑病
  • 2篇新生儿缺氧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新生儿缺氧缺...
  • 2篇足月
  • 2篇足月儿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机构

  • 3篇延安大学

作者

  • 3篇姜泓
  • 3篇鲁旭
  • 1篇李兴珍

传媒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视频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脑功能特点,观察早期脑功能监测在HIE临床分度、评估神经系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出生的6 h以内入院的患儿58例,根据HIE的诊断标准分为轻度(H1组)、中度(H2组)、重度(H3组),选取同期非脑损伤足月儿21例作为对照组(H0),在入院后6 h内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持续监测20~24 h。分析a EEG的背景波最高振幅/最低振幅、睡眠觉醒周期(SWC)、背景活动、a EEG结果、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 5项指标;在生后3~7 d进行头颅MRI检查;并在出生3 d及2、4周进行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不同程度脑损伤患儿的神经行为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1)4组患儿最高/最低电压均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10/256.6,P<0.05);组间比较,H0和H1组的最高/最低电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的最高/最低电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组患儿的睡眠觉醒周期(H=62.47,P<0.05)、背景活动(H=66.92,P<0.05)、aEEG结果 (H=57.97,P<0.05)、头颅MRI分度(H=68.71,P<0.0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相关性分别为:r=0.861,P<0.001;r=0.855,P<0.001;r=0.745,P<0.001;r=0.937,P<0.001。(3)H0、H1、H2、H3组患儿3 d及2、4周NBNA评分均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任意两组间患儿NBNA评分均值在3 d及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HIE临床程度的加重,最高电压逐渐上升,最低电压逐渐下降,HIE临床程度越重,电压上升或者下降的幅度越明显。通过对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患儿进行脑功能监测,分析最高/最低电压、SWC、背景活动、aEEG及头颅MRI结果可为患儿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鲁旭姜泓
关键词: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振幅整合脑电图神经行为评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性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进展、动态以及褪黑激素、托吡酯、神经生长因子等多种药物治疗早产儿、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等,以期为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张渊韬姜泓李兴珍鲁旭
关键词: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足月儿药物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9
2016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血流异常引起的缺氧缺血性神经系统疾病,是围生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重度围生期窒息是新生儿HIE的病因。HIE可以导致不同的后遗症,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阐明HIE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相对困难,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从脑组织生物化学代谢改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系统机制异常、宫内感染等引起的脑损伤及神经元凋亡引起的脑损伤与神经元再生的保护作用5个方面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鲁旭姜泓张渊韬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