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镭

作品数:46 被引量:594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栓
  • 5篇血栓栓塞
  • 5篇显像
  • 5篇肺血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4篇血管
  • 4篇血栓栓塞症
  • 4篇造影
  • 4篇栓塞症
  • 4篇小肠
  • 4篇内镜
  • 4篇肺栓塞
  • 4篇CT
  • 3篇动脉
  • 3篇血管造影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体模

机构

  • 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GE医疗集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呼吸疾病...
  • 1篇北京市呼吸病...

作者

  • 41篇张镭
  • 18篇翟仁友
  • 10篇王亚杰
  • 9篇丁毅
  • 7篇王辰
  • 5篇代华平
  • 4篇杨媛华
  • 4篇钱晓军
  • 4篇高燕莉
  • 4篇邓鑫
  • 4篇张杰
  • 3篇翟晓力
  • 3篇王铁
  • 3篇叶俏
  • 2篇郝凤桐
  • 2篇包娜
  • 2篇张曙
  • 2篇马展鸿
  • 2篇王丽
  • 2篇张松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外医学(呼...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病案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5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HE切片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HMB4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原因不明的肺部疾病,只发生在女性,特别是绝经前妇女。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和乳糜胸等。病理学检查显示不同成熟度平滑肌细胞在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增生,肺实质呈囊性变。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5例SMA、HMB45、MMP2均阳性; 1例的ER和PR均阳性, 1例仅ER阳性, 1例仅PR阳性, 1例的ER和PR均阴性。结论 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咯血、活动后呼吸困难应考虑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可能,病理检查可确定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诊断。
吕彧廖松林唐小奈叶俏张镭赵宏颖
关键词: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RERHMB45应考
双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评价双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中的价值 ,着重研究小肺动脉栓塞及大肺动脉内的细小栓子的显示方法和诊断依据。方法 对 39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 ,进行双螺旋CT肺动脉造影(DSCTPA)检查 ,且全部病例均经随诊证实。结果 中央型PE15例 ,周围型PE 19例。检出PE的直接征象 392处 ,间接征象 5 1例。DSCTPA诊断周围型PE的敏感性为 95 % ,特异性为 75 %。结论 双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 ,对诊断肺动脉栓塞可靠 。
邓鑫张镭王亚杰翟仁友
关键词:肺栓塞螺旋CT血管造影
CT仿真胃内窥镜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5
2000年
目的 研究CT仿真胃内窥镜 (computedtomographicvirtualgastroscopy ,CTVG)在胃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镜下所见。方法 对 6 9例可疑胃部病变患者行胃不同气量充气后螺旋CT扫描 (准直器宽度 3mm ,螺距 1 2~ 2 5 ,扫描速度 0 8s/ 36 0°) ,以获得容积扫描数据 ,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叠重建 (重建率 33%~ 6 7% ) ,再利用Navigator软件生成仿真胃内窥镜影像。结果 CTVG的准确性为 92 8% ,敏感性为 96 4% ,特异性为 78 6 %。CTVG对病变形态的显示与纤维胃镜 (fibrousgastroscopy,FG)检查及标本显示具有良好的对应性。CTVG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增殖性胃炎及急性出血性胃炎等细微病变结构的能力。当准直器宽度 3mm、螺距 1 2~ 1 5、重叠重建率 5 0 %~ 6 7%、呼吸控制良好、胃气量充足 ,以及采用适宜的扫描体位时可获得优质CTVG影像。结论 CTVG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查手段 。
张镭潘振宇翟晓力顾华王亚杰丁毅王丽梁颖翟仁友
关键词:胃疾病
CT仿真小肠镜与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间质瘤一例被引量:3
2006年
张杰张镭郝建宇关玉盘
关键词:CT仿真内镜小肠间质瘤小肠镜上消化道病变小肠病变
表现为双肺多发空洞影的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探讨以双肺多发空洞影为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影像科资料库中胸部高分辨率CT符合双肺多发空洞影(≥3个)的38例肺恶性肿瘤患者.肺原发性恶性肿瘤30例,肺转移恶性肿瘤8例,包括胃肠道肿瘤6例,外阴及头皮恶性肿瘤各1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32~ 83岁,中位年龄63岁.结果 肺原发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22/30例).影像学空洞类型主要包括不规则厚壁空洞12例,小环形空洞24例,囊腔样空洞11例,空洞伴周围磨玻璃影及实变影11例.空洞病变通常与结节、肿块、磨玻璃影共存(32/38,84%).空洞内软组织分隔常见(17/38,45%).空洞伴周围磨玻璃影或大片实变影及空洞液平仅见于肺腺癌,包括5例黏液腺癌.无论是肺部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腺癌均为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分别为29/30例和6/8例).肺鳞状细胞癌、外阴腺鳞癌和头皮血管肉瘤各1例.空洞形成的可能机制包括肿瘤中心坏死、黏液分泌、乳头状肿瘤形成的含气囊性区域和“活瓣”机制.结论 表现为双肺多发空洞影的恶性肿瘤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空洞形态多种多样,易误诊为良性病变,诊断时需提高警惕.
陈文慧张雪丽张镭翟晓丽张予辉韦萍代华平
关键词:肺肿瘤
CT仿真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小肠位于整个消化道的中段,各部分相互重叠盘曲,蠕动频繁,并且小肠疾病又多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所以针对小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一直徘徊不前。随着螺旋CT的出现和使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问世了[1]。CTVE可以通过重建消化道模拟内镜检查的效果,达到观察消化道疾病形态学改变的目的(如图1,2)。与真正的内镜检查比较,CTVE在诊断小肠疾病方面比在诊断上消化道和结肠疾病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本文就CTVE在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裴艳香张镭刘正新
关键词:CTVE内镜检查小肠疾病仿真内镜
64层CT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评价64层CT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70例疑似和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田检查,男性4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9.97±9.75)岁,其中50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冠状动脉狭窄〉50%。包括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例。平均心率(68.31±6.26)次/min,37例服用美托洛尔12.5~25mg。64层田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间隔1—15天。结果50例患者共分析了739个血管节段,200支血管,单支血管病变11例,双支血管病变26例,3支血管病变21例,40例有钙沉积。其中,轻中度钙化(〈400分)21例,重度钙化(≥400分)19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50%或不规则狭窄)38个节段,中度狭窄(70%~90%)44个节段,重度狭窄(≥90%)44个节段,完全闭塞7个节段。冠状动脉造影7例阴性者,64层田完全符合。影响诊断因素的3例4个节段因心率〉80次/min、呼吸配合不佳出现伪影,4例7个节段严重钙化影响狭窄的判断。敏感性91.7%,特异性97.5%,阳性相关率96.1%,阴性相关率98.6%。结论64层CT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无创检查和治疗初筛的可靠方法。
殷宝玲张镭缪国斌马展鸿范慊张辉张丽陆致玲张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
CT诊断缺乏泌尿系感染表现的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附4例报告)被引量:2
1999年
张镭高居中曹保信
关键词:肾炎CT病例报告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0例恶性,9例良性)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9.7岁。应用64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行灌注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1,流速4ml/s)。将动态扫描数据输入GE工作站(ADW4.2P),应用工作站随机Perfusion 3-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BF、BV、PS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的差异最显著。以BV≥4ml/100mg为诊断阈值,结节BV≥4ml/100mg的诊断为恶性,敏感性95%、特异性100%。恶性结节的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2.P=0.02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丁毅张镭钱晓军翟仁友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灌注
双排螺旋CT胸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4年
目的 :评价双排螺旋CT肺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5 6例志愿者用螺旋CT行肺部扫描 ,分别采用非对称扫描方式 (ASM ,1mm/ 10mm层厚图像分别采用高分辨算法 /肺算法 )、标准螺旋水平扫描方式 (SCT)、常规高分辨 (HRCT)扫描方式 3种方法进行扫描。将 4组图像分别对照研究。结果 :AS 10mm图像噪声、边缘锐利度明显大于SCT图像 ;AS HRCT图像噪声小于HRCT图像 ,两者对图像边缘的显示无显著差异。非对称扫描方式较患者按常规获得 2组图像的方法能明显减少体表辐射剂量 ,平均每层可减少辐射剂量 2 0 %。 4组图像对于小病灶、肺内各种不同病灶的显示能力是相似的。结论 :非对称扫描方法在图像质量未下降的同时 ,可以较常规的 2种检查方法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丁毅张镭钱晓军王亚杰翟仁友
关键词:双排螺旋CT胸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