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昕

作品数:389 被引量:1,908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1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52篇房颤
  • 149篇心房
  • 144篇心房颤动
  • 102篇动脉
  • 77篇血管
  • 74篇冠状
  • 73篇冠状动脉
  • 71篇消融
  • 57篇导管
  • 50篇心房颤动患者
  • 47篇导管消融
  • 47篇心肌
  • 37篇综合征
  • 35篇心病
  • 35篇冠心病
  • 32篇心血管
  • 29篇介入
  • 28篇射频消融
  • 28篇消融术
  • 27篇心脏

机构

  • 33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3篇北京大学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胸科医...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血管...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88篇杜昕
  • 275篇马长生
  • 207篇董建增
  • 99篇吕强
  • 90篇康俊萍
  • 78篇聂绍平
  • 71篇汤日波
  • 70篇龙德勇
  • 68篇胡荣
  • 61篇桑才华
  • 61篇刘小慧
  • 59篇张崟
  • 58篇蒋晨曦
  • 57篇刘晓惠
  • 53篇白融
  • 51篇刘新民
  • 51篇李松南
  • 47篇喻荣辉
  • 46篇贾长琪
  • 42篇刘念

传媒

  • 47篇心肺血管病杂...
  • 45篇中华心血管病...
  • 22篇英国医学杂志...
  • 22篇中国医药
  • 2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8篇中国心脏起搏...
  • 17篇中国介入心脏...
  • 12篇中华心律失常...
  • 1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1篇中国医刊
  • 10篇中国心血管病...
  • 9篇中华普通外科...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7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6篇中华医学会心...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9篇2023
  • 15篇2022
  • 19篇2021
  • 17篇2020
  • 16篇2019
  • 18篇2018
  • 15篇2017
  • 26篇2016
  • 21篇2015
  • 26篇2014
  • 22篇2013
  • 14篇2012
  • 20篇2011
  • 22篇2010
  • 8篇2009
  • 16篇2008
  • 14篇2007
  • 25篇2006
  • 25篇2005
  • 24篇2004
3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心耳封堵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左心耳封堵术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左心耳封堵术且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45 d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有效性终点为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及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果术中完全封堵左心耳23例,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为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中位随访时间12(6,24)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系统性栓塞及心血管死亡事件,有效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0/100人年。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大出血事件,仅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0/100人年。结论左心耳封堵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可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蒋超张妍李松南左嵩闻松男白融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卒中
顽固性高血压被引量:1
2013年
高血压带来的疾病负担巨大。62%的脑卒中和49%的心脏病归因于高血压,每年大约有710万人死于高血压,相当于全世界死亡人数的13%。虽然多数情况下,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或者药物治疗,或者二者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但是在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极高,这些患者就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刘欣杜昕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疾病负担药物治疗心脏病
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分析
2020年
目的: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是一种罕见的旁路类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右侧游离壁旁路伴心房多插入点的电生理特点。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患者8例(多插入点旁路组),同时连续纳入行射频消融术的典型右侧游离壁旁路患者24例(对照组)。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收集最早激动点的个数、位置及放电次数等数据,描述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消融过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14例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为既往常规消融后复发,右心房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40.4±5.3)?mm对(34.8±6.2)?mm, P=0.03]。激动标测结果显示,多插入点旁路组8例患者平均同时合并3(2,4)[ M( P25, P75)]个相互独立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所有的心房最早激动部位均远离三尖瓣环。对单个"最早"激动部位消融并不改变心动过速的周长,平均需要2.5(2,3)次反复标测,在3.0(2.5,4.5)个消融位点通过21(14,33)次放电之后,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成功阻断,平均总消融时间(787.0±445.4)?s。随访期间多插入点旁路组患者均未复发心动过速,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40.4±5.3)?mm对(38.4±6.9)?mm, P=0.02]。 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的心房侧可具有多个插入部位,通过对右心房进行完整地结构重建可准确识别各插入点位置并指导消融。
桑才华李梦梦龙德勇赖一炜蒋晨曦郭雪原赵欣李松南王伟汤日波杜昕董建增马长生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学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基于社区的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现状研究
杨晓辉马长生杜昕刘刚赵可星
破裂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早期结果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早期数据,评价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7例破裂腹主动脉瘤病人,根据处理方式分为腔内治疗组(rEVAR)和开放手术组(rOR)。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rEVAR组24例病人,rOR组13例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6.7%(rEVAR组)、30.8%(rOR组),P=0.413。次要观察目标中,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4min(rEVAR组)、372min(rOR组),P=0.000;平均失血量分别为213mL(rEVAR组)、4008mL(rOR组),P=0.000;平均输血量分别为1849mL(rEVAR组)、4692mL(rOR组),P=0.002;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时间分别平均为2.6d(rEVAR组)、8.6d(rOR组),P=0.012;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2.5d(rEVAR组)、21.4d(rOR组),P=0.025;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腔内修复术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有经验和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许永乐郭伟刘小平熊江贾鑫马晓辉张宏鹏张佳张敏宏杜昕王立军
关键词: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开放手术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当日PCI的安全性与住院临床结果评价
<正>目的了解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住院当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住院临床结果。方法 SUNDAY(Strategies for UA/NSTEMI and Delay of Angio...
聂绍平马长生康俊平吕强杜昕张奎郝鹏刘彤王苏胡荣贾长琪董建增刘晓惠吴学思
文献传递
心力衰竭的预后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04年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发病率高 ,总体预后很差 ,对心力衰竭预后的随机临床研究显示 ,NYHAⅠⅡ级患者的年死亡率在 5%左右 ,而NYHAⅢⅣ级的重症患者 6个月的死亡率高达 3 7% ;非随机临床观察显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年死亡率为17.1% ;而在大规模人群研究中死亡率更高 ,Framingham研究中心力衰竭的平均年死亡率为 2 1%。对心力衰竭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其中年龄增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YHA分级高、血浆BNP水平升高、体重指数明显减低和合并糖尿病、肾功能减低的患者预后不良 ,对不同病因的患者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较其他病因患者差 ,性别和伴发房颤对心力衰竭的预后在不同研究中结论不一致 ,此外 ,治疗方法对心力衰竭的预后也有很大影响 ,应用ACEI和β阻制剂及ICD植入等非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康俊萍杜昕马长生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年龄病因性别
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在广泛使用药物涂层支架的时代,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DESIRE(Dur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
吕强马长生康俊萍聂绍平高迎春杜昕刘新民贺立群贾长琪汤丽川阙斌刘晓惠吴学思
文献传递
单中心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的分析
2004年
  目的探讨我心脏病治疗中心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住院病例的临床特点、伴随疾病、治疗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患病率.……
王郡楠马长生刘晓惠杜昕胡荣康俊萍韩智红董建增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评价被引量:41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4例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前 5 0例的消融靶点为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的起源部位 ,消融终点为自发和诱发的房颤特异性早搏或房颤消失 (终点 1) ;后 2 4例的消融靶点为致心律失常性肺静脉的开口部 ,消融终点为该肺静脉的肺静脉电位消失 (终点 2 )。结果 共发现 111个异位灶 ,行76次消融术 ,有 5 8例 (78 4% )达到消融终点。随访 1~ 31(12 9± 6 6 )个月 ,2 3例 (31 1% )消融成功 ,可以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术中达到消融终点者的成功率为 39 7% (2 3例 / 5 8例 ) ,其中达终点 1者为 34 1% (15例 / 44例 ) ,达终点 2者为 5 7 1% (8例 / 14例 )。并发症 :无症状的单支肺静脉狭窄 5例(6 8% )、气胸 1例 (1 4% ) ,均发生于本组的前 30例中。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较为安全 ,但成功率尚待提高 ,目前可用于部分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而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马长生刘兴鹏刘旭杨延宗王建安颜红兵王勇周玉杰杜昕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