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青年发展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SD大鼠重复给药毒性实验结合多终点遗传毒性研究
- 目的:开展SD大鼠3天重复经口灌胃给药毒性实验联合肝、肾和外周血碱性彗星电泳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对遗传毒性试验常用的溶媒及阳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比较.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离子水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
- 文海若毛志慧陈高峰宋捷李琛杨莹王伟凡王雪
- 关键词:骨髓微核试验SD大鼠
- 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对碱性彗星电泳和骨髓微核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开展SD大鼠3天重复经口灌胃给药毒性实验,联合肝、肾和外周血碱性彗星电泳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并对遗传毒性试验常用的溶媒及阳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比较。通过对比相同实验条件下开展的以染色体损伤和DNA断裂为检测终点的组合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给药和取材时间点以及阳性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离子水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玉米油组、环磷酰胺(CPA)10 mg·kg^(-1)组、环磷酰胺(CPA)40 mg·kg^(-1)组、N-乙基-N-亚硝基脲(ENU)40 mg·kg^(-1)组和甲磺酸乙酯(EMS)200 mg·kg^(-1)组,每组5只。连续3 d灌胃给药,实验期间记录动物临床症状和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3 h处死大鼠。称量肝、肾脏器重量,并收集肝、肾及外周血制备单细胞悬液开展多脏器碱性彗星试验。样本制片后分别经裂解、解旋、电泳、染色等步骤,使用Komet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取材同时收集骨髓细胞制作涂片,计数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含微核细胞发生率。结果:1)CPA、ENU和EMS均未对动物整体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2)只有EMS组的肝细胞、肾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刺猬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CPA及ENU对刺猬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ENU组在3种组织的彗尾DNA含量百分率及Olive尾矩与溶媒对照组比较为弱致DNA断裂作用;而EMS则在3种组织中均显示了强致DNA断裂作用。3)CPA作为经典的骨髓微核试验阳性剂,其微核结果显示了一定的剂量相关性;ENU的致微核作用相对较弱。结论:将多脏器彗星试验与微核试验与3天重复给药毒性实验整合是可行的;实验流程的标准化、阳性剂的选择及实验设计等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
- 文海若毛志慧陈高峰宋捷李琛杨莹王伟凡王雪黄芝瑛
- 关键词:遗传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
- 基于彗星实验的大黄素型单蒽酮体内外毒性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采用人肝细胞HepaRG构建的2D、3D细胞培养模型和大鼠体内重复给药体系开展彗星实验,探讨不同模型对大黄素型单蒽酮毒性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2D和3D HepaRG细胞培养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单蒽酮处理24、48、144 h后,采用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程度。25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照组、阳性对照甲磺酸乙酯(EMS)200 mg·kg^-1组及单蒽酮6.5、65、650 mg·kg^-1组,每组5只。对照组和单蒽酮各剂量组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15 mL·kg^-1,阳性对照组大鼠连续3d灌胃给予EMS。末次给药3 h后麻醉取血及肝组织用于彗星实验。结果:单蒽酮质量浓度为10μg·mL^-1及以下时对2D培养的HepaRG细胞无明显损伤作用。而当单蒽酮质量浓度为10μg·mL^-1时,在3D模型中培养的肝细胞尾DNA含量及Olive尾矩(OT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存在一定剂量相关性。体内彗星实验结果表明,单蒽酮650 mg·kg^1组大鼠肝细胞尾DNA含量及OT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各剂量组间存在一定剂量效应趋势;而各组大鼠的外周血有核细胞的尾DNA含量及OT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蒽酮经3D培养模型代谢后存在肝细胞毒性,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程度强于外周血细胞,推断其毒性与单蒽酮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有关。
- 文海若颜玉静王曼虹赵婷婷杨莹马双成汪祺
- 关键词:肝毒性彗星实验
- 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背景数据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总结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013-2022年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各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建立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各指标的背景数据库,为药物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本中心2013-2022年11项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对照组共计205只孕鼠和3037只胎鼠各项胚胎发育和胎仔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95%置信区间。指标包括孕鼠妊娠期体重和体重增长幅度、孕鼠摄食量、妊娠结局(妊娠率、平均黄体数、平均着床数、平均活胎数、活胎率、吸收胎率、死胎率)、胎仔生长发育情况(胎仔重、胎盘重、性别比)、胎仔外观异常率、内脏异常率和骨骼异常率。结果孕鼠妊娠期体重呈增长趋势,妊娠后期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增大。孕鼠摄食量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妊娠第20天进行剖腹产,妊娠率为93.2%,平均黄体数、着床数和活胎数分别为18.0±3.2,15.9±2.8和14.8±3.0,活胎率为93.4%,死胎率为6.6%;胎仔雄/雌性别比为0.94,平均体重为(3.6±0.3)g,胎盘平均重量为(0.6±0.3)g。胎仔外观异常发生率约为0.2%,内脏异常率约为0.8%。骨骼异常率约为1.2%,未骨化和骨化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于胸骨和舌骨等,胎仔的掌骨骨化数、跖骨骨化数和骶尾椎骨化数分别为7.0±0.7,8.0±0.1和7.4±0.5,第Ⅰ~Ⅳ胸骨骨化率较高,平均为98.6%~99.9%,第Ⅴ胸骨骨化率为(68.0±28.4)%,第Ⅵ胸骨骨化率为(82.8±23.9)%。结论初步建立了本GLP实验室SD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各指标背景数据库,为生殖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赵曼曼梁子禾刘晓萌杨莹王超赵婷婷耿兴超周晓冰王三龙
- 关键词:胚胎胎仔发育毒性SD大鼠
- 冬凌草甲素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影响的研究
- 目的 颗粒细胞是卵泡内主要的功能细胞,主要发挥营养和支持卵母细胞的作用,与卵泡发育密切相关.卵巢颗粒细胞的过度损伤会引发卵泡过度闭锁进而导致卵巢功能障碍.前期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可致体外胚胎发育毒性.本文以卵巢颗粒细胞为模...
- 郭隽杨莹王伟凡周晓冰汪巨峰
-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冬凌草甲素
- 重组抗CD52单克隆抗体的食蟹猴单次静脉注射毒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开展食蟹猴静脉注射重组抗CD5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单次给药毒性研究,考察动物体内耐受性、给药后出现的毒性反应及严重程度和药物毒性作用靶器官,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首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筛选出8只红细胞表面CD52抗原阴性食蟹猴,用于单次给药毒性研究。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包括溶媒对照组和3、10、30 mg·kg^(-1)剂量组,每组2只,雌雄各半。采用静脉推注给药,给药1次。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摄食量,每周称量1次体质量。分别在给药第2、8、15 d采集动物外周血液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包括血液学(含凝血)、血清生化(含电解质)。分别在给药第2、6、8、15、21 d采集动物外周血液进行T淋巴细胞及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分类计数。于给药第22 d解剖动物并进行大体病理学检查。结果:动物给药后,在10 mg·kg^(-1)和30 mg·kg^(-1)剂量下,会引起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亚群细胞数量下降,这些变化与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相关。受试物还会引起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网织红细胞数量和比例和总胆红素升高。结论:给予食蟹猴单次静脉注射3、10、30 mg·kg^(-1)重组抗CD5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后,动物耐受良好,最大耐受量是30 mg·kg^(-1)。本研究的给药剂量以及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发现,为后续开展长期毒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 王欣张琳杨莹齐卫红姜华林志王海彬耿兴超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食蟹猴
- 冬凌草甲素致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体外生殖毒性的研究
- 目的颗粒细胞是卵泡内主要的功能细胞,主要发挥营养和支持卵母细胞的作用,与卵泡发育密切相关。卵巢颗粒细胞的过度损伤会引发卵泡过度闭锁进而导致卵巢功能障碍。前期研究表明冬凌草甲素可致体外胚胎发育毒性。本文以大鼠原代卵巢颗粒细...
- 郭隽杨莹王伟凡周晓冰
- 文献传递
- 纳米银在SD大鼠体内急性遗传毒性研究
- 目的:对纳米银(silver-NP)及银离子(Ag+)诱发的骨髓细胞微核出现率及染色体结构畸变率进行分析,从而评价供试品对染色体的潜在损伤作用.方法:以蔗糖溶液和环磷酰胺分别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组,选择雌性SD大鼠单次尾静脉...
- 文海若杨莹淡墨王欣耿兴超徐丽明
- 关键词:纳米银染色体畸变微核
- 热炎宁合剂的非临床幼年动物毒理学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采用幼年动物对热炎宁合剂进行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为其儿科用药提供临床前安全性数据。方法:采用10日龄SD大鼠连续36天灌胃给予热炎宁合剂,观察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损害的可逆程度,评估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结果:给药后动物出现棕褐色水样便,与药物的药效作用相关;而深黄色尿液症状可能与受试物本身性状相关。离乳前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下降,给药初期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增长幅度减少;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雌、雄动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雄性动物网织红细胞含量及比例升高;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雌性动物血清中甘油三脂含量升高;给药组雌、雄性动物尿比重、尿酮体增加,尿颜色加深,雄性动物尿隐血含量增加、尿白细胞含量增加;以上指标在恢复期结束时均可恢复。此外,未观察到热炎宁合剂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给药组动物尿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未观察到相应肾脏组织病理学的明显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热炎宁合剂对幼龄动物不产生明显毒性作用的剂量为65.1 g/kg(相当于生药量)。这些结果为临床儿科剂量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 周晓冰郭隽曹兆军褚亚军霍桂桃屈哲杨莹赵婷婷王伟凡耿兴超张河战
- 关键词:儿科毒理学研究
- 药物生殖发育毒性安全性评价中形态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1
- 2015年
- 生殖发育毒性研究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学观察是生殖发育毒性研究中关键环节,在形态学检查中往往缺少标准化的程序,导致检查结果一致性差,对最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形态学观察的标准化是发展和完善生殖发育毒性评价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综述生殖发育毒性诊断标准、术语、结果和讨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标准化的途径,深入探讨如何在生殖发育毒性安全性评价中形成统一的、完全接受和认可的标准化检查和评价程序。
- 郭隽耿兴超刘晓萌王伟凡杨莹
- 关键词:药物安全评价发育毒性生殖毒性G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