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向科

作品数:1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矿床
  • 7篇金矿
  • 6篇冬瓜
  • 6篇金矿床
  • 2篇地球日
  • 2篇地质博物馆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多金属矿床
  • 2篇蚀变
  • 2篇世界地球日
  • 2篇围岩蚀变
  • 2篇流体
  • 2篇流体包裹
  • 2篇流体包裹体
  • 2篇金属矿
  • 2篇金属矿床
  • 2篇包裹体
  • 2篇博物
  • 2篇博物馆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博物...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南水北调中线...
  • 2篇中国黄金集团...
  • 2篇国土资源实物...
  • 2篇云南黄金有限...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黄金集团

作者

  • 19篇周向科
  • 5篇骆华松
  • 4篇毛冰
  • 4篇王建国
  • 3篇唐郑宁
  • 2篇章西焕
  • 2篇易锦俊
  • 2篇刘荫椿
  • 2篇谭锴
  • 2篇杨国军
  • 1篇叶青培
  • 1篇赵兴玲
  • 1篇祁小军
  • 1篇黄静宁
  • 1篇吕林素
  • 1篇卢世银
  • 1篇高芯蕊
  • 1篇胡志丁
  • 1篇徐立国
  • 1篇马旺

传媒

  • 5篇中国矿业
  • 3篇地球
  • 2篇管理观察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岩矿测试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5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列廷冈-勒青拉矽卡岩型Fe-Cu-Pb-Zn多金属矿床白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以列廷冈-勒青拉Fe-Cu-Pb-Zn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Fe矿化阶段白云母的定年研究,从成矿流体演化持续时间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系统的野外踏勘、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工作表明,列廷冈-勒青拉矿床中发育与磁铁矿共生的白云母。对白云母进行的Ar-Ar同位素测年工作表明,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51.00±0.38 Ma,等时线年龄为50.45±0.62 Ma,认为其代表了列廷冈-勒青拉矿床氧化物阶段铁矿化过程中开始结晶的白云母达到Ar-Ar体系封闭后的年龄。对比前人得出的辉钼矿年龄(61.96±0.58 Ma),提出二者年龄的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同位素体系在不同矿物中封闭温度的不同所致,认为该矿床热液演化经历了较长时间,演化过程导致的温度梯度的出现加剧了岩浆热液中带来的多金属物质(如Pb、Zn、Cu、Fe)的分异,为矿区多种金属矿物的共存提供了重要条件;该矿床所属的冈底斯北成矿亚带相比较于其它两个成矿亚带具有更长的岩浆演化时间和区域矿化持续时间,与其丰富的矿种组合发育相一致。
周梦林周向科卢世银马旺
关键词:40AR/39AR年龄白云母
哀牢山金矿带冬瓜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研究可以揭示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是探讨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冬瓜林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的镇沅金矿田,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研究尚未系统开展。本文针对该矿床利用显微测温和硫同位素示踪,分别对两个金成矿阶段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进行了测定,进而探讨其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显示,流体体系为NaCl-H_2O体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00~400℃(有160~190℃和280~310℃两个峰值),盐度集中于6%~9%,密度集中于0.7~0.8 g/cm3和0.9~1.0 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度和低盐度的流体。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两个金成矿阶段的δ^(34)S值分别集中于0~1‰和-4.7‰~3‰,整体上与该矿床最主要的矿石——煌斑岩型矿石的δ^(34)S值最为接近,且矿床中煌斑岩和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与煌斑岩有关的幔源物质,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冬瓜林金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幔源含金流体有关,但有大气降水和围岩的加入,这一结论为揭示本矿床及哀牢山金矿带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周向科王建国刘荫椿李光景雷恒永毛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幔源流体
关于发展云南循环农业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概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特点,并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循环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云南发展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办法措施,以促进云南循环农业的发展,
唐郑宁骆华松周向科
关键词:循环农业
多米尼加共和国拉利玛的鉴别与评价
2017年
拉利玛是以蓝色为主的达到宝石级的针钠钙石集合体,仅产于多米尼加共和国东南部的巴拉奥纳省,产自火山岩地区,围岩强烈蚀变、热液作用形成。本文从其宝石学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光谱学特征与相似宝石进行区分;其品质的评价和收藏可从颜色、纹理、净度、光泽与透明度、切工和重量等进行考量,其中颜色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保养时应注意划伤、腐蚀和光热。
周向科章西焕毛冰高芯蕊邱枫孙桂鞠
微斜长石贵族——天河石
2017年
长石家族的宝石多姿多彩,如正长石中的月光石、透长石,斜长石中的日光石、拉长石和钠长石等,有无色、乳白色、烟棕色、肉红色、红棕色和金黄色等,宝石级的长石还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晕彩效应、砂金效应和猫眼效应等,因其颜色丰富、种类多样、价格适中,故而受到大众的喜爱。目前,又一种长石在市场上越来越流行起来,它就是长石家族的新贵、微斜长石贵族——天河石。
周向科
关键词:微斜长石天河石光学效应猫眼效应宝石级正长石
基于SPSS的回归分析在云南冬瓜林金矿床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冬瓜林大型金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北段,针对该矿床的研究并不多,数学地质方面更是有限。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借助SPSS分析Au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合矿床特征,认为成矿元素Au与Ni、Cu、Co、Mn、As元素关系密切,可以利用这些元素的异常,尤其是Ni、Cu和Co的异常作为找矿标志。
周向科杨国军谭锴
关键词:SPSS软件
共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地质博物馆世界地球日活动纪实
2022年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由美国的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情况确定活动主题,今年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周向科孙桂鞠李晓宇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世界地球日
浅议冀西北蔡家营锌金矿成矿类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2019年
蔡家营锌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以锌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目前查明锌金属储量近130万t,品位2.47%,伴生的金金属储量近20t,品位1g/t左右,银金属储量近1100t,品位18.5g/t。已有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与中生代花岗斑岩时空关系密切。本文结合前人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区域构造背景的认识,认为该矿床属于一个形成过程复杂的叠生矿床,最终的形成受燕山期岩石圈减薄事件的影响。
毛冰周向科谷文杰徐立国黄静宁郑福强吕林素
关键词:冀西北岩石圈减薄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鹤庆县境内,是三江地区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最大的金矿(323t),共生和伴生的铜等金属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斑岩侵入体在矿区广泛分布,是控制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总结前人对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的年龄研究,认为:该矿床富碱斑岩侵入时间为36.9~34.0 Ma,Cu-Mo-Au矿化时间为36.9~34.7 Ma,二者均集中在37~34 Ma,斑岩成岩作用与矿化作用几乎同时发生;矿床所在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斑岩侵入年龄、Cu-Mo-Au矿化年龄自北西至南东整体变小,其北段的成岩、成矿年龄分别为43.8~36.9 Ma和41.6~35.8 Ma,中南段则为37.1~34Ma和36.9~33.9Ma,主要处于青藏高原造山带的晚碰撞时期;其年龄差异可能是受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带自北西至南东依次减弱的影响及攀西裂谷期的继承性断裂制约。
周向科毛冰祁小军谭锴万海洋
关键词:成岩年龄成矿年龄
又是一年地球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世界地球日活动纪实
2023年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地质博物馆围绕主题,聚焦自然资源部重大科技成果,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邀请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连线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及各地学类博物馆,采取多家单位联动和“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跨地域、多场馆、多维度开展科普活动,公众参与量超过1515万人次,切实提高了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周向科孙桂鞠叶青培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科普基地跨地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