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出血
  • 8篇脑出血
  • 7篇水肿
  • 5篇内压
  • 5篇外伤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压
  • 5篇颅内压监测
  • 4篇心排血量
  • 4篇血量
  • 4篇排血量
  • 4篇外伤性
  • 4篇连续心排血量
  • 4篇弥散
  • 4篇弥散加权
  • 4篇弥散加权成像
  • 4篇脑水肿
  • 4篇脑损伤
  • 4篇加权成像
  • 4篇波谱

机构

  • 18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8篇汪一棋
  • 18篇钟兴明
  • 18篇顾华
  • 17篇阳建国
  • 17篇蔡勇
  • 17篇赵朝辉
  • 17篇张磊
  • 17篇杨涛
  • 3篇郑银元
  • 3篇陈志冬
  • 3篇唐坎凯
  • 2篇沈丽英
  • 2篇董利英
  • 2篇金赞辉
  • 2篇刘卫兰
  • 1篇吴利平
  • 1篇董朝晖
  • 1篇徐贞珍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危重症医...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86例PADBS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脑室型有创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病情对部分患者予去骨瓣减压术及血肿清除术,术后依据患者家属意愿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n=43)术后在颅内压监测基础上采取PICCO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n=43)术后则在颅内压监测基础上依据传统的中心静脉压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目标性地控制脑灌注压在50~70 mmHg时的颅内压为(14.36±2.82) mmHg,与对照组[(18.58±2.25) 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87±1.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8±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外伤性脑梗死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率(11.6%、18.6%)较对照组(25.6%、34.9%)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76.7%)较对照组(60.5%)明显提高,死亡率(9.3%)较对照组(18.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室型有创颅内压监测基础上联合PICCO监测能有效地控制好PADBS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减少外伤性脑梗死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阳建国钟兴明汪一棋赵朝辉蔡勇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
关键词:颅内压监测弥漫性脑肿胀脑灌注压外伤神经源性肺水肿
利用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预测自发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预测自发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并探讨该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头颅CT提示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入院后第3天常规行MRS及DWI检查,动态CT证实14 d内脑内血肿周围水肿较7 d水肿周边直径增大1 cm以上诊断为迟发性脑水肿,设为观察组(27例),未并发迟发性脑水肿的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27例),对两组患者水肿区域NAA/Cr值以及r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血迟发性水肿患者水肿区域NAA/Cr值(1.67±0.38)较对照组NAA/Cr值(1.92±0.42)明显降低,rADC值(2.59±0.42)较对照组rADC值(2.93±0.51)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MRS的脑水肿区域NAA/Cr比值以及DWI检查的rADC值的统计差异变化,可以指导预判自发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更具客观性及科学性。
蔡勇钟兴明汪一棋阳建国赵朝辉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迟发性脑水肿磁共振波谱分析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预测脑挫裂伤迟发性脑水肿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即创伤性颅脑损伤,是外科临床常见病,据世界各国的统计显示,TBI的发病率居创伤的首位,是现代社会致残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汪一棋钟兴明蔡勇阳建国赵朝辉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沈丽英郑银元金赞辉董利英徐帆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迟发性脑水肿弥散加权成像脑挫裂伤创伤性颅脑损伤BRAIN
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在PADBS手术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7例PADBS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中2017年6月前收治的采用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6月后收治的采用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回顾性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术中开颅时间、脑组织暴露时间、关颅时间、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开颅时间[(19.2±1.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5.4±1.4)min],脑组织暴露时间[(18.5±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6.3±2.2)min],关颅时间[(11.2±1.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8.3±2.1)min],急性脑膨出发生率(22.5%)明显低于对照组(38.2%),预后良好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50.0%),死亡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缝式关颅联合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能够缩短关颅时间及脑组织暴露时间,降低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更有效地改善PADBS患者的预后。
阳建国钟兴明汪一棋赵朝辉蔡勇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吴利平
关键词: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急性脑膨出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自发性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检测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定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变化与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二次脑损伤(SBI)发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头颅CT提示为S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后第2天常规行MRS及DWI检查,连续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血糖、血钠、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根据是否存在二次脑损伤因素(SBIF)将患者分为SBI组(46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脑水肿区域NAA/Cr和rADC以及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B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SBI组脑血肿周围水肿区域NAA/Cr、rADC和6个月后GO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AA/Cr:1.64±0.35比1.87±0.41,rADC:2.57±0.39比2.75±0.45,6个月后GOS(分):3.47±0.59比3.7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A/Cr、rADC是SBI发生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0.172、0.343,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048~0.609、0.118~0.996,均P<0.05〕。结论MRS联合DWI对预测SICH后SBI有一定价值,SBI可加重脑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应积极预防SBI并进行干预治疗。
蔡勇钟兴明汪一棋阳建国赵朝辉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磁共振波谱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二次脑损伤
MRS联合DWI预测脑挫裂伤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的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第3天常规行MRS及DWI检查,动态CT证实14 d内挫伤周围水肿较7d水肿周边直径增大1cm以上诊断为迟...
钟兴明汪一棋蔡勇阳建国赵朝辉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沈丽英郑银元金赞辉董利英徐帆
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控制性减压手术治疗的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家属意愿,术后应用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进行液体管理72例(治疗组),应用中心静脉压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进行液体管理66例(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时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术后2周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伤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退出研究者7例(其中对照组3例、治疗组4例),2组患者中途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131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63例、治疗组68例。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新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术后头皮渗液、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治疗组患者的GCS评分[(11.88±1.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6±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76.5%)较对照组(54.0%)明显提高,死亡率(5.9%)较对照组(17.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与颅内压联合监测能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优化脑灌注,减少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能降低患者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从而减轻�
阳建国钟兴明汪一棋赵朝辉蔡勇费振海张磊顾华杨涛徐贞珍唐坎凯陈志冬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外伤性脑梗死神经源性肺水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被引量:31
2021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方法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组(开颅组)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内镜组),每组48例;同时又根据血肿是否位于基底节区深部,将各组患者分为深部组和表浅组亚组。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对比不同血肿部位患者的血肿清除率、ADL评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结果内镜组患者的皮肤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开颅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组,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颅组,术后1、3、6个月ADL评分及术后7 d、1、3个月NIHSS评分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内镜-深部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ADL评分高于开颅-深部组,且再出血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深部组(P<0.05~0.001);内镜-表浅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表浅组(P<0.05),而血肿清除率、术后ADL评分及再出血率与开颅-表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能减少高血压患者手术创伤,有效清除血肿,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朝辉阳建国钟兴明汪一棋蔡勇费振海张磊杨涛顾华
关键词: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疗效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术后腰穿压力动态监测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术后腰穿压力动态监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2例成人a SAH介入术后患者,预后良好51例,预后不良31例。通过腰椎穿刺术间断持续的记录颅内压(ICP),比较两组介入术后的ICP值及不同预后的临床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良好患者介入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1周、2周ICP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t=5.541、6.632、1.433、5.052、1.271、3.281,均P<0.05),不同预后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χ^(2)=1.292、0.935、0.438,均P>0.05),不同预后患者合并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Hunt-Hess分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41.175、26.951、22.782、27.32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介入术后患者第3天、第5天腰穿ICP值、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Hunt-Hess分级是aSA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503(1.012~2.879)、1.497(1.011~2.965)、1.934(1.569~2.725)、1.863(1.423~2.935)、1.784(1.297~2.686)、1.492(1.014~2.968),均P<0.05]。结论a SAH患者介入术后ICP异常升高,介入术后第3天、第5天腰穿压力波动、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Hunt-Hess分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磊钟兴明汪一棋阳建国赵朝辉蔡勇费振海顾华杨涛郑银元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腰椎穿刺
桃红四物汤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组成:酒当归10 g,熟地黄10 g,炒白芍10 g,川芎6 g,燀桃仁6 g,红花4 g),每日1次,连续服用2周.结果 观察组2周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g/L:1.47±0.91比1.88±0.79,t=1.991,P=0.03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2/40)比20.0%(8/40),χ2=4.114,P=0.043〕.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DVT的发生率.
汪一棋顾华钟兴明赵朝辉阳建国蔡勇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