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本权

作品数:57 被引量:318H指数:9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政治法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文化
  • 13篇红色文化
  • 8篇农村
  • 8篇乡村
  • 7篇民国
  • 6篇红色资源
  • 5篇农村合作运动
  • 5篇农业
  • 4篇社会
  • 4篇民国时期
  • 4篇教育
  • 4篇根据地
  • 3篇沂蒙精神
  • 3篇视域
  • 3篇乡村建设
  • 3篇金融
  • 3篇抗日
  • 3篇抗日根据地
  • 3篇合作社
  • 2篇地史

机构

  • 34篇临沂大学
  • 14篇临沂师范学院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井冈山大学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井冈山干...

作者

  • 57篇魏本权
  • 2篇张泰城
  • 2篇马金霞
  • 1篇曾耀荣
  • 1篇杜平
  • 1篇李丽娜
  • 1篇黄加文
  • 1篇王先明
  • 1篇陈璞
  • 1篇刘纪荣
  • 1篇陈磊
  • 1篇韩延明
  • 1篇陈敬
  • 1篇陈敬

传媒

  • 6篇井冈山大学学...
  • 6篇临沂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农史
  • 3篇东方论坛(青...
  • 3篇红色文化学刊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求实
  • 2篇赣南师范学院...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被引量:76
2009年
公民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公民意识、公民行为与公民能力的培育,是当代中国公民教育顺应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内在要求。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融汇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借鉴与汲取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三维公民教育资源体系里,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资源在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等领域,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公民教育的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将公民教育延伸为寓教于旅、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
张泰城魏本权
关键词:红色资源公民教育教育资源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租佃制度与农业互助合作
2015年
仅从剥削与被剥削、土地租让与经营的角度并不能全面认识租佃制度的内涵,租佃制度还包含着业佃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关系。以往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研究往往只注意到佃农之间的互助合作行为,而在租佃制度中以伙种、分种、换工、帮工、分租、力租、永佃、减租等形式存在的业佃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则被遮蔽于剥削关系之下。在租佃制度中,非对称性的合作与互助是业佃关系的常态,租佃关系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性、剥削与互助并存是租佃制度的基本特征。对构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来说,限制租佃关系的剥削性,倡导基于自愿、公正、互惠的农业互助合作,形成租佃与互助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改进租佃制度的路径。
魏本权
关键词:租佃制度
红色文化的文化发生学考察: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中心被引量:8
2010年
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在长时段的宏观历史叙事中被描述成同一模式。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意志楔入不同革命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结果,因此红色文化是整体性特征与区域独特性的统一。在此意义上,才诞生了中国红色文化的不同形态——井冈山文化、苏区文化、延安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等等。以沂蒙红色文化为个案,认真考察沂蒙红色文化的发生学机制,可以对沂蒙红色文化的发生根源、发生基础、发展过程进行探讨,以深化目前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陈敬魏本权
关键词:红色文化
1980年代以来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综述
2016年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根据地的建设、历史地位与贡献、群众运动与党群关系、革命与乡村社会、"敌人"及其活动等的专题研究,构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方面。学术研究与抗战纪念和意识形态理念的互动、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述描的并重、从普遍意义到山东特点的发掘、重中共抗战研究与轻"敌人"及国民党研究并存,是目前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推进山东根据地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引入社会史、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等研究理念和研究视角,注重山东与各抗日根据地的比较研究,都是今后可行的学术探索。
魏本权
关键词:山东抗日根据地新文化史
独立自主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围绕什么是独立自主、为什么要独立自主、如何独立自主等基本问题,马春玲博士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研究》从时代背景、历史进程、科学内涵、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作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虽然该著在理论阐释与提升、史论结合方面论述上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但其视野宏阔的选题、严谨合理的结构以及富有新意的观点,这些都说明该著是一部值得学界更多关注的学术著作。
魏本权
关键词:独立自主思想
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9年
公民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公民意识、公民行为与公民能力的培育,是当代中国公民教育顺应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内在要求。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融汇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借鉴与汲取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三维公民教育资源体系里,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资源在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等领域,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公民教育的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将公民教育延伸为寓教于旅、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
张泰城魏本权
关键词:红色资源公民教育教育资源
1980年代以来民国农村合作运动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10年
目前学界关于民国农村合作运动的研究,主要是在合作主义与合作思想研究、国家—社会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与乡村现代化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的脉络中进行的。农村合作运动的经济功能与区域特征,农村合作运动中的民众参与、社会动员、政府行为与小农角色变迁,仍是今后研究亟待突破的研究领域。
魏本权
关键词:农村合作运动
社会构造与乡村建设: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希圣的乡村建设思想
2014年
陶希圣把"解剖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史的决算"作为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构造的机理分析来探寻中国乡村农民、农业与农村空前危机的根源。基于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诉求,陶希圣主张回归国民党一大精神,坚持孙中山民生主义导向的建设思路,在现代中国革命的视野下谋划土地问题、农民问题的解决,唤起民众创造新社会、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与同时代的社会思想家和乡村建设实践者不同,陶希圣致力于揭示中国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背后的社会关系,从生产关系角度缕析农民和农业问题折射的都市与乡村、土地资本与生产资本、土地所有与使用、农民与商人资本之间的关系。
魏本权
关键词:社会关系乡村建设陶希圣
民国前期的农民生活改造思潮(1917-1937)被引量:2
2018年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生活问题是民国思想界普遍和持续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并为此展开了富有新见也极具歧见的思想讨论与探索。农民生活改造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乡村关怀,也是农村复兴的现实诉求,农民生活改造的多元化方案体现了民国时期思想界的分化与流派切割。由于对都市——乡村关系的不同理解、对农民精神生活的忽视,以及农民阶级的失语,使得当时难以形成应对农民生活问题的共识性路径,空论有余而务实不足。生活的问题远在生活之外,重新激发中国乡村的生机与活力,立足城乡一体发展,方可实现农民生活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魏本权
论百年黄河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
2023年
黄河不仅孕育、承载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也承转、赓续着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黄河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黄河流域落地生根后孕育生成的近代文化形态及其当代发展,原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衍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文化的赓续传承,是原生性与衍生性文化的连续体,本质上是革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革命斗争精神求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合是黄河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黄河文化红色基因即蕴含其中。提炼具有代表性与标识性的黄河红色文化符号对黄河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小米加步枪”即是黄河红色文化的经典性和代表性符号之一。
魏本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