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锦钢

作品数:42 被引量:2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4篇动脉
  • 23篇冠状
  • 23篇冠状动脉
  • 13篇病变
  • 11篇心肌
  • 10篇动脉介入治疗
  • 10篇预后
  • 10篇介入
  • 10篇介入治疗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8篇慢性
  • 8篇经皮冠状动脉...
  • 8篇经皮冠状动脉...
  • 7篇心肌病
  • 7篇心脏
  • 7篇完全闭塞病变
  • 7篇慢性完全闭塞
  • 7篇慢性完全闭塞...
  • 6篇心病

机构

  • 29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崔锦钢
  • 30篇乔树宾
  • 22篇袁建松
  • 19篇胡奉环
  • 12篇杨跃进
  • 12篇杨伟宪
  • 7篇郭超
  • 6篇王娟
  • 6篇高润霖
  • 6篇陈纪林
  • 6篇刘蓉
  • 6篇徐波
  • 6篇管浩
  • 5篇宋雷
  • 4篇吴元
  • 4篇吴永健
  • 4篇窦克非
  • 4篇罗晓亮
  • 4篇张海鹏
  • 3篇陈珏

传媒

  • 19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被引量:16
2019年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难以攻克的最后堡垒。过去10余年,经过全球顶尖介入专家团队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专用器械的研发、更新和不断完善,国际广泛学术和技术交流,已经形成了前向技术为主,逆向技术为辅的CTO处理策略与流程(图1)。
杨跃进宋雷李向东钱杰窦克非慕朝伟崔锦钢赵杰高立建尹栋李昂孙中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PCI患者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经皮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50例搭桥术后行PC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2.3±9.3)岁,左室射血分数(59.1±6.6)%。150例患者均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共处理罪犯病变197处,其中自身血管153处,动脉桥血管2处,静脉桥血管42处。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无再流发生率为12.7%,其中16例为桥血管病变,3例自身冠状动脉病变,桥血管介入治疗较自身血管介入治疗后其心肌标志物升高明显,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PCI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心功能和血管病变造影特点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崔锦钢乔树宾杨跃进徐波吴永健高润霖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回旋支狭窄所致胸前导联ST段压低酷似前降支病变二例
2011年
本文3例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回旋支为缺血相关血管,而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压低,酷似冠脉前降支病变,现报道如下:
崔锦钢杨跃进吴元乔树宾袁建松李佳陈在嘉
关键词:胸前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相关血管心电图示
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5年随访)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行CTO-PCI且术前LVEF≤50%患者临床资料,按CTO靶病变支配心肌节段术前超声室壁运动情况分为室壁运动正常患者(运动正常组)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患者(运动减低组)。随访记录临床疗效,以复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支架内血栓)为研究终点,以单项MACE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共纳入228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其中运动正常组60例,运动减低组167例。CTO血管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运动减低组左前降支比例最高(58.7%),运动正常组左回旋支比例最高(41.7%)。与运动正常组比较,运动减低组5年MACE有增加趋势(36.6%vs.28.1%,P=0.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变量后,运动减低组和运动正常组MAC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7.1%和22.9%,HR=1.41,95%CI:0.81~2.44,P_(log-rank)=0.23。结论:对于LVEF≤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的CTO病变介入治疗风险有增加趋势。
管浩管常东崔锦钢胡奉环袁建松乔树宾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被引量:39
2015年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238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9例,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并对IABP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出血、发热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IABP的2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仅23例(9.7%)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18例(49.6%)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21例(8.8%)、血小板减少55例(23.1%)、出血49例(20.5%)、下肢缺血4例(1.7%)。有18例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50×109/L),其中11例拔除IABP后血小板逐渐恢复,5例给予补充了血小板治疗。有12例患者发热,均发生于长时间使用IABP治疗患者,平均置入时间(10.3±7.8)天,有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结论:IAB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重要过渡辅助装置。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
崔锦钢吴元赵冬云张艳娟杨艳敏袁建松李佳乔树宾杨跃进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5年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将符合纳排标准的IS-CTO患者212例纳入IS-CTO组,以1∶1的比例匹配原发性CTO患者212例纳入原发CTO组。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PCI成功率。PCI成功定义为成功行CTO靶病变支架置入术。随访患者术后5年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心原性死亡联合心肌梗死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即刻手术成功、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结果共纳入424例患者,年龄(57.8±10.5)岁,其中男性364例。与原发CTO组比较,IS-CTO组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58.7±9.2)%比(61.0±7.7)%,P=0.01],术前SYNTAX评分较高(19.4±8.3比15.3±10.0,P<0.01),靶病变为左前降支者占比更高[42.9%(50/212)比23.6%(91/212),P<0.01]。IS-CTO组的PCI成功率[71.7%(152/212)比69.8%(148/212),P=0.70]和并发症发生率[40.6%(86/212)比36.3%(77/212),P=0.37]与原发CT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随访结果显示,IS-CTO组的心原性死亡联合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原发CTO组[10.8%(23/212)比4.7%(10/212),P=0.02],差异主要由心肌梗死事件驱动[9.0%(19/212)比4.2%(9/212),P=0.05]。IS-CTO组的其他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有高于原发CTO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IS-CTO患者接受PCI的即刻手术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但其远期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风险较原发CTO病变患者更高。
管浩杨卓璇管常东赵广玉崔锦钢胡奉环袁建松乔树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长期预后
反复支架内再狭窄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反复支架内再狭窄(R-ISR)及非R-ISR病变发生机制的异同,为进一步指导并优化ISR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OCT检查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ISR患者52例,根据ISR发生次数是否≥2次将患者分为R-ISR组(n=16)和非R-ISR组(n=36),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辅助检查、既往介入治疗情况及其他病史资料,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OCT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R-ISR与非R-ISR患者间的差异。结果:R-ISR组与非R-ISR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及病变位置、ISR分型、参考血管直径、靶病变长度等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ISR病变中均质性新生内膜的比例明显高于非R-ISR病变(43.8%vs.19.4%),且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明显低于非R-ISR病变(43.8%vs.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差异的情况下,R-ISR患者均质性新生内膜比例更高,支架内纤维增生为R-ISR重要发生机制。
马越宋雷黄云飞袁建松崔锦钢胡奉环杨伟宪乔树宾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药物洗脱支架
慢性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处理被引量:6
2006年
痛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炎症、疼痛,甚至造成患者活动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伴随高尿酸血症,在这些患者中,痛风的处理是一个特殊的问题。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对容量状态敏感和经常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因而其痛风的治疗限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同时,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现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处理作一综述。
崔锦钢杨跃进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心力衰竭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前及治疗后中远期左心室各节段舒张功能,探讨PTSMA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HOCM患者于PTSMA术前及术后中远期(平均18.8个月),分别进行两次全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比值(E/A比值),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a峰)比值(E/Ea比值)。并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图像采集,获得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计算左心室各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 EDV)、收缩末期容积(r ESV),容积变化(r SV)及充盈率(r PFR)。结果:46例患者术后随访E/Ea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12.04±3.29 vs 15.70±5.68,P<0.001),左心室前壁中间段及前间隔中间段的r SV较术前减低[前壁中间段:(1.13±1.60)ml vs(4.38±0.66)ml;前间隔中间段:(3.14±1.04)ml vs(5.61±2.15)ml,P
段福建李慧高一鸣王剑鹏乔树宾袁建松崔锦钢王浩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肌声学造影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例HOCM患者在PTSMA术中向拟订靶血管远端注入声学造影剂后即刻观察造影剂显影范围,选择靶血管,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109例HOCM患者于PTSMA术中全部施行MCE检查,101例MCE技术判断适于PTSMA术,术后无并发症,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come tract pressure gradients,LVOTPG)由术前78.0±30.7mmHg降至术后即刻37.4±30.0 mmHg(p<0.001)、术后6月随访进一步下降至33.3±23.4mmHg(p<0.00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症状无改善,于术后或直接行外科Morrow手术。结论 MCE技术可在PTSMA术中判断远期疗效,判定正确的靶血管,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段福建高一鸣袁建松王浩李慧王剑鹏崔锦钢邵春丽乔树宾吕秀章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