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茜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6篇病理性
  • 5篇蛋白
  • 4篇神经病
  • 4篇神经病理
  • 4篇神经病理性
  • 4篇疼痛
  • 4篇病理性疼痛
  • 3篇神经病理性疼...
  • 3篇雷帕霉素
  • 3篇雷帕霉素靶蛋...
  • 3篇靶蛋白
  • 3篇哺乳动物雷帕...
  • 3篇大鼠神经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制剂
  • 2篇神经痛
  • 2篇通路
  • 2篇经痛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杨文茜
  • 8篇王云姣
  • 8篇程智刚
  • 7篇潘冰冰
  • 6篇郭曲练
  • 4篇彭志勇
  • 4篇白念岳
  • 3篇刘松华
  • 1篇彭为平
  • 1篇曹理言
  • 1篇吴晓英
  • 1篇王喜梅
  • 1篇贺正华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应用国产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估国产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术中扩充血容量的安全性。方法75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25例)、万汶组(25例)及林格液组(25例),术中分别输注每种液体1000mL,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的变化,记录出入量,分别于输入研究药物前及完毕后采血测定PLT、FIB、PT、APTT、全血黏度高切变率(mPa.S150.S-1)、全血黏度低切变率(mPa.S10.S-1)、血浆黏度(mPa.120.S-1)。结果与输液前比,3组平均动脉压均、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没有明显差别(P>0.05)。与林格液组比较,胶体液输入后2组患者PLT、FIB、APTT、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变率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无差别(P>0.05)。PT输液后3组内及组间均无差别(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与万汶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6%羟乙基淀粉扩容在术中使用是安全。
刘松华曹理言杨文茜潘冰冰白念岳王云姣程智刚郭曲练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血浆容量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
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mTOR表达变化
目的:在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模型上观察脊髓mTOR表达变化及其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1D组、4D组、7D组、14D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造
杨文茜程智刚王云姣彭志勇潘冰冰白念岳郭曲练
文献传递
脊髓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目的: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参与调节非神经细胞的增殖、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的可塑性,参与学习与记忆的形成,但mTO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
杨文茜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神经病理性疼痛雷帕霉素脊髓背角
文献传递
水通道蛋白4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AQP家族是近几年来逐渐被发现并认识的一类水特异性膜内在蛋白,已有200多种水通道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已发现13种水通道蛋白(AQP0-AQP12)。迄今已在脑内已发现7种AQP,别是AQP1,3,4,5,8,9,11,其中水通道蛋白-4(AQP4)为主要在脑组织中表达的水通道蛋白。它参与了脑缺血、脑水肿等病理生理过程,调节水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为脑缺血、脑水肿等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杨文茜潘冰冰王云姣刘松华程智刚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脑水肿脑缺血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9年
潘冰冰程智刚杨文茜王云姣刘松华程智刚
关键词:透皮给药系统透皮吸收制剂皮肤表面注射用药生物利用度给药方式
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脊髓Ⅱ板层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变化
<正>目的:本研究结合图像分析和立体计量学方法,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角Ⅱ板层内突触结构多个参数变化,试图从形态上探讨坐骨神经性痛模型脊髓背角Ⅱ板层突触形态结构可塑性在神经病理疼痛产生中枢敏化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病理痛...
彭志勇程智刚王云姣杨文茜潘冰冰白念岳郭曲练
文献传递
鞘内注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①正常组(Norm组):未作任何处理;②雷帕霉素组(RAP组):CCI后4小时每天鞘内注射RAP20ul(100nmol)/次;③假手术组(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每天鞘内注射盐水20ul;④模型组(NP组)于CCI后4小时每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ul。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U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鞘内置管3天后行CCI手术,术后4小时开始鞘内给雷帕霉素,连给3天且分别观察7天;各组于CCI手术前1天和后第3、5、7天测机械痛阈。结果:各组大鼠基础机械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在CCI术后3d、5d和7d,手术侧痛闲明显低于手术前和Sham组(P〉0.05)。术后3d、5d和7d手术侧痛阈RAP组明显高于NP组(P〈0.05),与基础痛阈值比较,NP组和RAP组各时点痛阈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DR激活参与神经病理疼痛信号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鞘内注射雷帕霉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彭志勇彭为平王云姣杨文茜潘冰冰郭曲练程智刚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雷帕霉素神经痛
脊髓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评价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雷帕霉素组(R组).除C组外,各组大鼠均行鞘内置管术成功后观察3d.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NP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R组结扎坐骨神经后4h鞘内注射4%雷帕霉素10μl,连续3d.在结扎坐骨神经前1d和结扎后3、5和7d时测定机械痛阈,定量分析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的细胞器和突触结构变化.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NP组和R组结扎后5和7d时机械痛阈降低,总突触、棘突触、凹型突触、穿孔性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区厚度、突触界面曲率增加(P< 0.05或0.01);与NP组比较,R组结扎后5和7d时机械痛阈升高,总突触、棘突触、凹型突触、穿孔性突触密度及突触后致密区厚度、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结论 脊髓mTOR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脊髓背角突触结构可塑性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彭志勇程智刚王喜梅王云姣杨文茜潘冰冰邢纪宾郭曲练吴晓英
关键词:脊髓神经痛
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大鼠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痛觉过敏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 TOR)信号通路是否通过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大鼠痛觉过敏。方法: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1 d组(D1组)、4 d组(D4组)、7 d组(D7组)、14 d组(D1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其中D1,D4,D7,D14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Normal组不做处理,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于CCI术后第1,4,7,14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肢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D1,D4,D7,D14组分别于CCI术后第1,4,7,14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于相应第14天采集腰段脊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 TOR在大鼠脊髓的分布,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I大鼠腰段脊髓m T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取雄性SD大鼠30只,完成鞘内置管后,随机分为6组(n=5):空白组、CCI组、早给药组(CCI+early RAPA组)、早溶剂组[CCI+early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组]、晚给药组(CCI+later RAPA组)、晚溶剂组(CCI+later DMSO组)。空白组不建立CCI模型也不给药;CCI组建立左后肢CCI模型;CCI+early RAPA组于CCI术后4 h开始鞘内注射1%RAPA 10μL,连续给药3 d;CCI+early DMSO组于CCI术后4 h开始鞘内注射同浓度等体积溶剂4%DMSO 10μL作为对照;CCI+later RAPA组于CCI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注射1%RAPA 10μL,连续给药3 d;CCI+later DMSO组于CCI术后第7天开始鞘内注射同浓度等体积溶剂DMSO10μL作为对照。各组于鞘内置管前后以及CCI术后隔天测定痛阈。于CCI术后第14天取腰段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m TOR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颗粒广泛分布于正常脊髓神经元胞浆中;D14组大鼠术后第1,4,7,14天的PWMT与其基础值比较明显降低,术后�
杨文茜郭曲练郭曲练程智刚王云姣白念岳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压迫性损伤雷帕霉素脊髓背角
脊髓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构建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观察免疫球蛋白配对样受体B(PirB)在SNI模型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空间定位;探寻其配体及下游相互作用分子;探究其对脊髓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明确脊...
杨文茜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酪氨酸激酶受体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