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江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驼背鲈
  • 5篇组织学
  • 3篇幼鱼
  • 3篇杂交子代
  • 3篇石斑
  • 3篇石斑鱼
  • 3篇子代
  • 3篇消化酶
  • 3篇消化酶活力
  • 3篇斜带石斑
  • 3篇斜带石斑鱼
  • 3篇鞍带石斑鱼
  • 3篇斑鱼
  • 2篇形态学
  • 2篇早期发育
  • 2篇稚鱼
  • 2篇头肾
  • 2篇脾脏
  • 2篇仔鱼
  • 2篇温度

机构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1篇刘江华
  • 10篇区又君
  • 7篇李加儿
  • 7篇吴水清
  • 3篇吕国敏
  • 2篇温久福
  • 2篇王鹏飞

传媒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2篇第五届“全国...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幼鱼消化道粘液细胞和胃泌素细胞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分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幼鱼消化道的粘液细胞和胃泌素(gastrin,Gas)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系统的研究。青龙斑幼鱼食道中有Ⅰ、Ⅱ、Ⅲ和Ⅳ型粘液细胞,含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贲门胃粘液细胞有Ⅰ、Ⅱ、Ⅲ种类型,胃体部有Ⅰ、Ⅲ、Ⅳ型粘液细胞,在胃腺的周围含有较多的Ⅰ和Ⅳ型粘液细胞,而幽门胃中只有Ⅰ型粘液细胞,只含有中性粘多糖。幽门盲囊和肠道都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幽门盲囊以Ⅱ型粘液细胞最多,少量的Ⅲ型粘液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均有4种类型的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数量为中肠>后肠>前肠。利用免疫学的方法研究青龙斑幼鱼消化道Gas细胞的分布,表明幼鱼的整个肠道和幽门盲囊均有Gas细胞的存在,食道和胃中未发现Gas免疫阳性细胞。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刘江华温久福王鹏飞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道粘液细胞胃泌素细胞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 ~ 45℃,其他部位均为40 ℃;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 ~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
刘江华区又君李加儿吴水清
关键词:驼背鲈消化酶活力温度PH
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观察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结构,为探讨其发育和生长特征,提高种苗生产成活率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未见味蕾,肌层发达,属横纹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黏膜褶数量依次为: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平均黏膜褶高度: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有胃小凹,胃腺发达,无杯状细胞;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黏膜褶个数和平均高度:前肠>中肠>后肠,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纹状缘明显,无肠腺;幽门盲囊与肠的观察结果相似;肝小叶不明显,中央静脉分布无规律,肝血窦丰富,肝细胞索明显,可见肝动脉和胆管;胰脏弥散在肝脏外周,胰岛呈椭圆形团状,胰腺泡丰富,胰腺细胞清晰可见。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属典型的肉食性种类消化道结构,并表现出形态结构功能与食性和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区又君刘江华李加儿吴水清
关键词:驼背鲈幼鱼组织学
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采用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未见味蕾,肌层发达,属横纹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
刘江华区又君李加儿吴水清
关键词:驼背鲈幼鱼组织学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
刘江华区又君李加儿吴水清刘汝建曹守花
关键词:驼背鲈消化酶活力温度PH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鱼的异速生长被引量:22
2014年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11个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11个可量性状中,肛前长为等速生长,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生长在20~22日龄时出现拐点,拐点后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运动器官在拐点前均为正异速生长,除臀鳍外,其他各鳍的生长均存在不同的拐点。通过对青龙斑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发现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有关摄食、感觉、运动等功能器官得到优先发育。在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中,可根据青龙斑重要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吴水清李加儿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鱼稚鱼异速生长
驼背鲈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采用光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头肾外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无明显小梁,无肾单位,分为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实质主要由淋巴组...
刘江华区又君李加儿吴水清
关键词:驼背鲈头肾脾脏形态学组织学
青龙斑鳍的早期胚后发育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鳍的发育特点,明确鳍发育与其生活习性转变的关系,为种苗生产提供判别胚后发育阶段的指示性标志。[方法]采用常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青龙斑早期发育过程中鳍条的形成与发育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在水温(30.0±1.0)℃、盐度(28.0±1.0)‰的人工培育条件下,青龙斑在早期胚后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顺序为:胸鳍→尾鳍→腹鳍→背鳍→臀鳍。2日龄仔鱼胸鳍出现芽基;7日龄出现腹鳍棘芽基;8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出现;24日龄时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各鳍基本形成;至28日龄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分别收缩为5.55±0.11和4.54±0.32 mm;33日龄时幼鱼各鳍的形态与成鱼相似,其鳍式为:背鳍Ⅹ~Ⅺ-15,臀鳍Ⅲ-8,胸鳍18~19,腹鳍Ⅰ-5,尾鳍16~17。青龙斑仔稚鱼胸鳍长与日龄的最佳函数关系式为:y=0.0003x^3-0.0117x^2+0.1616x-0.308。[结论]青龙斑早期发育阶段各鳍的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习性转变相互适应,可作为判别早期发育阶段的指示性标志。
吕国敏吴水清区又君李加儿刘江华
关键词:早期发育仔鱼稚鱼
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青龙斑)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幼鱼的消化系统发育,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充实青龙斑生物学研究文库,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苗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青龙斑苗种培育于2012年6~8月期间进行。水温为(30±1)℃,盐度为28±1。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0~40日龄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消化系统发育可划分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性营养3个阶段:0至3日龄为内源性营养阶段,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简单的直形管,卵黄囊大,椭圆形,口和肛门尚未与外界相通;口腔中出现鳃弓的雏形,3日龄仔鱼食道由2~3层的复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形成较低的褶皱;胃与小肠和食道的分界明显,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肠道分化,肛门开通体外,开始摄食;肝细胞团和胰腺细胞团形成。4~5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6日龄之后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卵黄囊已经完全被吸收,前、中、后肠和直肠区分明显,肠黏膜上皮中出现少量的杯状细胞,由肠腔面向深层依次可以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肌层不明显。至25日龄,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较为完善。38日龄时,胃、幽门盲囊、肠以及直肠各段分界明显,黏膜褶皱高度为前肠〉中肠〉后肠;肌层厚度为后肠〉前肠〉中肠;消化道和消化腺组织结构与成鱼基本相同。青龙斑的消化系统发育和分化是与其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同步的。
李加儿吴水清区又君吕国敏刘江华温久福王鹏飞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消化道发育
驼背鲈消化机理及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
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为高级海产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价格高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驼背鲈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高昂的价格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驼背鲈大规模养殖在我国南海海域得...
刘江华
关键词: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幼鱼免疫器官形态学组织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