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世敏

作品数:66 被引量:80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2篇盆地
  • 9篇地壳
  • 9篇地壳结构
  • 9篇新生代
  • 9篇南海北部
  • 7篇东南
  • 7篇琼东南盆地
  • 7篇海底
  • 6篇油气
  • 5篇动力学
  • 5篇基底
  • 4篇地震仪
  • 4篇古生代
  • 4篇海底地震
  • 4篇海底地震仪
  • 4篇沉积盆地
  • 3篇地震
  • 3篇断层
  • 3篇新生代沉积
  • 3篇岩石

机构

  • 4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山大学
  • 12篇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海南省地质调...
  • 2篇海南省海洋地...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塔里木石油勘...
  • 1篇德国基尔大学
  • 1篇基尔大学

作者

  • 66篇吴世敏
  • 19篇丘学林
  • 19篇周蒂
  • 13篇刘海龄
  • 11篇卢华复
  • 9篇阎贫
  • 9篇施小斌
  • 8篇马瑞士
  • 7篇蔡东升
  • 7篇夏戡原
  • 7篇陈汉宗
  • 7篇贾东
  • 6篇龙根元
  • 5篇孙珍
  • 5篇刘安
  • 4篇张毅祥
  • 4篇刘兵
  • 3篇苏达权
  • 3篇许鹤华
  • 3篇颜文

传媒

  • 9篇大地构造与成...
  • 7篇热带海洋学报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海洋科学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地质地球化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海洋通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分析
本文通过对南海扩30张的动力学,分析指出了南海的扩张主要与两个不同时期的俯冲带关系密切.两个与俯冲有关的不同扩张机制控制了南海的构造演化.
吴世敏丘学林周蒂
关键词:南海扩张动力学分析
文献传递
南海北缘中段近岸陆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反演——以广东樟木头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樟木头及其邻区断层擦痕数据,采用"多重逆解法"反演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为华南陆缘地区晚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5个野外断层擦痕测点观察与数据测量,采集了125组有效断层滑动数据,反演得到八种应力状态,进一步区分了晚中生代以来该区4个期次的构造应力场,即1NNW—SSE方向(254.9°~355.7°)的拉张应力体制;2ENE—WSW方向(64.9°)的拉张应力体制:3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SW向(约46.8°~59.9°)的走滑应力体制;4最大主应力优势方位NW—SE向(约329.5°~339.7°)的走滑应力体制。应力场的变化反映出控制该区不同时期的大地构造背景差异,即由早期的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带后撤、古太平洋俯冲方向的改变,之后的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印支块体顺时针旋转,最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方向以及强度的变化。
谢丁吴世敏孙萍
关键词:擦痕
南天山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被引量:77
1995年
据南天山古生物地层、古地磁、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在奥陶纪—二叠纪曾为古大洋。最初裂开为大洋是以震旦纪贝义西组(Z_1b)大陆裂谷火山喷发为标志,从震旦纪—奥陶纪完成了从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海盆的演化;志留纪—泥盆纪南天山洋壳向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俯冲,泥盆纪末至石炭纪早期,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发生陆-陆碰撞。石炭纪—早二叠纪在南天山仍存在一个向西开口的前陆残余海盆。它最终关闭于二叠纪。
蔡东升卢华复贾东吴世敏
关键词:南天山古生代
南沙海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动力学的若干问题被引量:48
2005年
通过南沙海区地球物理资料及围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对比分析,指出南沙海域及邻区中新生代经历晚三叠世碰撞缝合事件及巽他陆块的形成,晚白垩世板块运动重大变格及东亚陆缘的大规模裂谷作用,始新世板块运动重大变革及古南海的消亡,中新世变革事件及南海今日面貌的奠基等四个重要演化阶段。并提出“东亚陆缘超级剪切”动力学模式来概括南沙海区及邻区这新生代构造演化:在特提斯构造域西段(印度部分)、东段(澳大利亚部分)及西太平洋构造域这三大体系的竞争和联合的影响下,东亚陆缘岩石圈交替承受“左行压扭”和“右行张扭”超级剪切应力场的作用,导致南海等边缘海的张开或关闭,以及周边地块的裂离、拼合。
周蒂吴世敏陈汉宗
关键词:南沙海区动力学
南海西缘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动力学探讨被引量:17
2005年
通过对南海西缘新生代沉积盆地伸展作用、沉降、构造变形等特征分析,检查印支地块多条近北西向走滑断裂时间、幅度等特征以及与盆地之间联系,结果表明印度—欧亚碰撞引起的逃逸作用与南海西缘新生代盆地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两个与俯冲有关的不同扩张机制与南海西缘新生代盆地有成因联系,即(1)太平洋板块在古新世到始新世的滚动后退,太平洋—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降低驱使这些盆地产生初始伸展作用;(2)渐新世到中中新世古南海南倾俯冲板块的拖曳力,进一步驱使这些盆地的伸展及接着的南海扩张。
吴世敏丘学林周蒂
关键词:沉积盆地动力学
西沙海槽的地壳结构及其热—流变学特征
<正>西沙海槽位于18°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前人研究表明,西沙海槽是一支与西北次海盆具成因联系的古裂谷,其形成时间很可能早于30Ma.B.P.,而后随西北次海盆扩张的停止而夭折,进入热沉降阶段.为探测海槽及其两侧地壳结...
施小斌丘学林吴世敏周蒂张毅祥夏戡原
文献传递
论河口海底淡水资源的形成被引量:7
1998年
在分析沿海河口区域地质构造和层序地层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潜在的新的淡水资源———海底淡水资源,并研究了沿海河口区域海底淡水的形成、赋存、运移等特性。
刘海龄吴世敏魏常兴杨树康詹文欢张毅祥
关键词:淡水资源海底淡水
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被引量:74
2001年
以 1号断裂为界 ,南海北部陆缘可分为东、西两段 :东段包括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和台西盆地等 ;西段包括莺歌海盆地。两者构造形变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东段盆地边界断层主要为NE -EW向 ,为分支断层通过不同类型转换坡连接而成的多支正断层系 ,因断层位移沿走向有规律变化 ,在其上盘发育相关褶皱 ,如横向褶皱 ;西段盆地边界断层也是由多条分支断层连接的多支断层系 ,但方向为NW向 ,以走滑作用为主 ,上盘没有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结合新生代岩浆作用、沉降和充填作用及地壳结构等特征分析 ,南海北部陆缘东段在构造活动上可以分成三个相对活跃时期 ,即 5 0~ 4 0、30~ 2 8和 10~ 5Ma左右。每一期拥有各自的特点 ,并具有不同的动力学来源。前两期与南海的扩张关系密切 ,第三期则与南海扩张无成因联系。南海北部陆缘虽然有一定的岩浆活动 ,但不是张裂的同期产物 ,因而它在形成机制上属于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 ,其活动性因素是受周边板块相互作用的叠加所致。西段从成因机制上来讲并不属于南海北部陆缘 ,可能与印
吴世敏周蒂丘学林
关键词:被动陆缘地壳结构
中国边缘海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特征及其构造格局
周蒂王家林刘建华阎贫吴世敏吴健生刘海龄孙珍张毅祥陈冰耿建华方银霞许鹤华颜佳新许惠平赵俊峰敖文波杨恬吴湘杰唐诚刘春王瑞萍张丽莉张新兵江兴歌丁海涛赵勇胡龙胜赵理芳
课题系统地搜集整理了有关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地球物理反演及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等手段,揭示了中国边缘海前新生代基底的深度、组成及构造特征,尤其是海相中生界的时代分布和展布特征;探讨了中国边缘海特提斯构造域的可能空间展布...
关键词:
关键词:中国边缘海前新生代基底特征
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特征
刘海龄钟志洪牛贺才吴世敏郭峰包志伟杨恬秦社彩刘迎春
研究收集了南海海区与周边的多道反射地震、部分广角反射地震和海底地震资料,以及钻井拖网资料,完成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系统的划分,编制了“南海及南沙断裂构造系统图(1:400万)”,完成了南海地区新生代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编制...
关键词:
关键词:大地构造单元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