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凋亡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抽吸
  • 2篇血肿抽吸术
  • 2篇鼠脑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立体定向血肿...
  • 2篇脑出血
  • 2篇抽吸
  • 2篇抽吸术
  • 2篇出血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出血
  • 1篇中毒
  • 1篇中毒患者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凋亡
  • 1篇细胞色素
  • 1篇细胞色素C

机构

  • 3篇郴州市第一人...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李秀娟
  • 2篇何德剑
  • 2篇徐自强
  • 2篇孙树杰
  • 1篇乐冬友
  • 1篇欧阳艳
  • 1篇郑家地

传媒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蛇志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对大鼠脑出血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双侧纹状体区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规律和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自然恢复组,6 h血肿抽吸组,12 h血肿抽吸组以及24 h血肿抽吸组.采用立体定向注入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出血周边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①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12 h出现凋亡细胞,3d凋亡细胞达峰值,11 d仍有凋亡细胞表达.②血肿抽吸术干预后出血周边组织凋亡细胞数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5).③6 h血肿抽吸组与24 h血肿抽吸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24 h血肿抽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大鼠脑出血可明显影响细胞凋亡的表达,脑出血各种临床治疗的“时间窗”应为出血后12 h之内.早期(6 h)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脑出血后细胞凋亡.
孙树杰郑家地李秀娟
关键词:颅内出血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细胞凋亡
急性中毒患者1421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调查我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急性中毒流行规律等,为今后有效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化的急性中毒登记表,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急性中毒的急诊病人进行登记,利用Excel2003进行统计。结果急性中毒患者1421例中,男738例(51.94%),女683例(48.06%),男女之比为1.08:1。中毒发生高峰年龄段为20~50岁(69.81%)。最常见是以酒精中毒593例(41.7%);农药中毒208例(14.7%),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153例(10.8%);蛇虫中毒201例(14.1%);有毒气体中毒160例(11.3%)。结论强化安全生产,广泛普及防治中毒的卫生常识,提高对急性中毒患者的诊治水平,争取成立中毒控制中心或中毒咨询中心。
何德剑欧阳艳徐自强李秀娟
关键词:急性中毒流行病学
大鼠脑出血后细胞色素c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Ⅳ型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I)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和Cyt c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ICH后6 h Cyt c表达开始增加,3 d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少,11 d仍可见少量表达。ICH后6 h血肿周边组织可见TUNEL阳性细胞,24 h~3 d达高峰,然后逐渐较少,7 d、11d时仍见较多凋亡细胞。ICH后11 d内Cyt c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08,P<0.01)。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治疗组Cyt c和TUNEL阳性细胞数较ICH自然恢复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ICH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Cyt c释放是神经细胞凋亡的一个关键事件,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是抑制凋亡通路Cyt c的释放。
李秀娟孙树杰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色素C细胞凋亡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
降钙素原和白细胞对成人发热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水平对急诊发热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PCT与急诊发热性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5例急诊成人发热病例,分为细菌感染组91组(其中又分为脓毒症组30例,局部细菌感染组61例)和64例非细菌感染组。分别采用定量免疫荧光酶标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PCT和WBC水平。结果非细菌感染组的WBC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中的脓毒症组及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菌感染组中的脓毒症组WBC水平稍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的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和半定量分布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中的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和半定量分布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联合监测白细胞和降钙素原对发热病人的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更有价值。
李秀娟乐冬友徐自强何德剑
关键词:发热降钙素原白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