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慎华

作品数:60 被引量:348H指数:12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医药卫生
  • 7篇化学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抗氧化
  • 24篇活性
  • 23篇抗氧化活性
  • 22篇丁香
  • 14篇低密度脂蛋白
  • 14篇脂蛋白
  • 10篇氧化修饰
  • 9篇香椿
  • 9篇活性物质
  • 8篇扫描电镜
  • 7篇抗氧化活性物...
  • 6篇诃子
  • 6篇LDL
  • 5篇协同技术
  • 5篇黄酮
  • 5篇光谱
  • 5篇荷叶
  • 4篇多酚
  • 4篇荧光
  • 4篇水解

机构

  • 42篇九江学院
  • 23篇天津科技大学
  • 21篇江苏大学
  • 11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天津市食品加...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 1篇天津市尖峰天...
  • 1篇韩国朝鲜大学

作者

  • 60篇江慎华
  • 17篇马海乐
  • 16篇廖亮
  • 16篇王昌禄
  • 15篇刘常金
  • 12篇沈勇根
  • 11篇张良慧
  • 10篇陈勉华
  • 9篇曲文娟
  • 7篇王玉荣
  • 6篇王振斌
  • 6篇陈志强
  • 6篇杨琼玉
  • 5篇夏廉法
  • 5篇蔡志鹏
  • 4篇金洪光
  • 4篇周庆礼
  • 4篇徐玲玲
  • 4篇郝澍
  • 3篇吴士云

传媒

  • 13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氨基酸和生物...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精细化工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从紫薯中提取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物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微波协同技术从紫薯中提取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有效成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鲜紫薯原料直接打碎匀浆,或将鲜紫薯切成特定大小,烘干、粉碎、过筛后制备得到紫薯干粉备用;(2)在鲜紫薯匀浆过程...
江慎华刘常金刘亮喻叶郝澍陈思张平平张爱琳
香椿老叶总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对香椿老叶总多酚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时,分别采用总还原力测定法、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测试法(FRAP)、1.1-二苯基苦基苯阱(DPPH)测定法和β-胡萝卜素褪色法对香椿老叶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总还原力法、FRAP法抗氧化实验结果分别在波长λ700和593 nm下,香椿老叶的吸光值较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高,表明香椿老叶抗氧化能力高于BHT;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维持在90%以上,与Vc相当;β-胡萝卜素褪色法表明香椿老叶总多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关系。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总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王昌禄任璐陈志强江慎华刘常金夏廉法
关键词:香椿多酚抗氧化
丁香非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被引量:22
2012年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为有效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薄层色谱表明丁香有效部位主要含有8种成分。有效部位酸水解后可显著提高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沈勇根蔡志鹏江慎华上官新晨徐明生廖亮
关键词:丁香抗氧化酸水解
荷叶活性物质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比较及人工胃液处理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为了提高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及探索体内胃环境消化对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测定总还原力、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对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人工胃液在体外模拟体内胃环境对荷叶粗提物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强于超声辅助提取液,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也高于超声辅助提取液;荷叶粗提物经人工胃液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增强。
周勇杜先锋江慎华张良慧程建波贺元元李斌
关键词:荷叶超声辅助提取抗氧化人工胃液
荷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及酸水解对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确定荷叶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以及进一步提高该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系统溶剂法对荷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进而采用盐酸对该有效部位进行了水解处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极性部位中,弱极性部位-乙酸乙酯相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力最强,为荷叶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采用盐酸水解能显著性提高该有效部位抗氧化能力(P<0.05或P<0.001)。与水解前相比,该有效部位水解后总还原力、DPPH清除率、FRAP抗氧化能力(OD593)、总抗氧化力(OD695)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增幅分别为48.52%、58.22%、64.3%、22.15%和100.48%,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从(42.43±1.23)%提高到(44.97±0.22)%。结果证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是存在于有效部位-乙酸乙酯相的弱极性化合物;酸水解是进一步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为后续对荷叶抗氧化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江慎华周勇肖通奋廖亮曲文娟汪名春杜先锋马海乐
关键词:荷叶抗氧化酸水解
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及人工胃肠液对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采用水浴振荡、超声、微波和超声-微波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用人工胃、肠液对有效部位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4种提取方法中,协同提取和微波提取总多酚、总黄酮得率以及抗氧化能力要优于另外2种方法,协同提取时间仅为微波提取的1/2,协同提取效率最高。人工胃液处理后,丁香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P<0.001),而人工肠液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却显著性降低(P<0.001)。
江慎华蔡志鹏廖亮上官新晨徐明生沈勇根
关键词:丁香抗氧化活性人工胃液人工肠液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
本文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该技术高效提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50%乙醇、料液比1∶30 (g∶mL)、超声波功率5...
刘常金江慎华赵锦曾钧杰付洋廖亮马海乐
关键词: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扫描电镜
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及人工胃肠液处理对其活性的影响
本文采用水浴振荡、超声、微波及超声和微波同时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采用人工胃、肠液对有效部位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四种提取方法中,协同提取液和微波提取液总多酚、总黄酮得率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但是协同提...
江慎华廖亮徐玲玲李同建韩兴杰邓辉胜
关键词:丁香抗氧化
文献传递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香椿叶中槲皮素含量被引量:1
2006年
用乙醇对香椿叶粉末进行提取,树脂柱浓缩,真空冷冻干燥,甲醇溶解,制备香椿黄酮。用7.6 mol.L-1盐酸85℃水浴回流2 h进行水解,以反相ODS柱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磷酸调pH至2.53)为流动相,在波长368 nm处对香椿叶中的槲皮素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香椿叶中含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1.2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75%,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椿叶中槲皮素含量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
李颖王昌禄刘常金夏廉法陈志强陈勉华江慎华
关键词:槲皮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氢化裂解三叶木通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本试验尝试采用氢化裂解植物油的途径制备生物柴油.通过浸渍负载法制备了双功能催化剂Ni-HPMo/Al2O3,并通过氮气吸附、X射线晶体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三叶木通油为原料,在温度350℃,氢气压力3.8 MPa,空速1.2h^-1,氢油比700 Nm^3/m^3的反应条件下,利用制备的催化剂,对三叶木通油进行氢化裂解,得到了以C15~C18烷烃组分为主的生物柴油;催化过程中,转化率为98.2%,选择性为83.9%,制备的生物柴油十六烷值达91.该制备的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具有相似的结构,为开发新型高十六烷值生物柴油提供了参考.
刘灿江慎华徐玲玲李同建韩兴杰汪金小廖亮荣龙
关键词:生物柴油烷烃洁净能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