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刚

作品数:47 被引量:330H指数:1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沉积物
  • 8篇植物
  • 8篇红树
  • 8篇红树林
  • 7篇生态风险
  • 7篇生态学
  • 6篇生态风险评价
  • 6篇湿地
  • 6篇教学
  • 5篇群落
  • 4篇大型海藻
  • 4篇生物量
  • 4篇人工湿地
  • 4篇柱状沉积物
  • 4篇污水
  • 4篇物量
  • 4篇海藻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淡水
  • 3篇湿地沉积物

机构

  • 43篇暨南大学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教育部
  • 5篇生态环境部华...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广东内伶仃福...
  • 2篇广东省佛山市...
  • 2篇佛山市铁人环...
  • 2篇广州博嵩生物...
  • 1篇济宁师范专科...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佛山市南海区...
  • 1篇广东省教育厅
  • 1篇淄博第四中学
  • 1篇岭南园林股份...

作者

  • 47篇赵建刚
  • 8篇乔永民
  • 7篇叶长鹏
  • 5篇陈章和
  • 4篇张修峰
  • 3篇王朝晖
  • 3篇刘谞承
  • 3篇郭佳
  • 3篇林秋奇
  • 3篇陈园
  • 2篇张波
  • 2篇郭佳
  • 2篇刘丽娜
  • 2篇许忠能
  • 2篇李爱芬
  • 2篇彭亮
  • 2篇韩博平
  • 2篇黄长江
  • 2篇肖林
  • 2篇杜欢

传媒

  • 9篇生态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光谱实验室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生物学教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2篇实验科学与技...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分析仪器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科教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学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暨南大学生态学专业是2004年开始招生的新办专业,生态学综合实验是生态学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课程设置充分发挥学科点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的优势,以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开设了若干具有水生态特色的综合实验。经过一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论文就该实验课的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等进行了总结。
赵建刚乔永民林秋奇张修峰叶长鹏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实践
一种模拟和预测秋茄红树林沉积物总磷浓度变化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红树林生态系统领域,涉及一种模拟和预测秋茄红树林沉积物总磷浓度变化的方法,构建秋茄生态过程模型和秋茄红树林沉积物磷循环模型,更精确地考虑了秋茄的生长过程对秋茄红树林沉积物总磷浓度的影响,在采集和分析红树林秋茄湿...
赵建刚闫志强叶长鹏张起源朱家玺
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的生活污水实验,研究了温度变化对空心菜增长、分枝、生根及生物量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旺盛,培养15 d后,35℃培养条件下的空心菜增长10 cm,极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培养条件下的植株增长(P<0.01);新生根21条,显著高于25℃培养条件时的空心菜新生根数量(P<0.05),极显著高于15℃和5℃条件下的空心菜新生根数量(P<0.01)。培养15 d后,5℃培养条件下空心菜的生物量最低,显著低于其在15℃和25℃培养条件下的生物量(P<0.05),极显著低于其在35℃培养条件下的生物量(P<0.01)。实验结果为空心菜在浮床系统中的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赵建刚刘谞承叶长鹏
关键词:温度空心菜污水
广东沿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8年
通过收集大量监测资料,研究广东省沿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基于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分析广东省沿海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粤东、粤西区域,其中Cu(106.98±70.69μg/g)、Pb含量(65.74±65.03μg/g)分别以广州、深圳最高,Zn(250.25±55.01μg/g)、Cd(1.48±0.30μg/g)、Cr(96.48±9.79μg/g)、As(17.30±14.00μg/g)含量均为中山最高.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沿海各单项指数(0.528±0.377~2.107±3.665)及综合指数(7.135±7.880)均处于"低等"水平.单因素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Cd>Cu>Pb>Zn>As>Cr,而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则表现为:珠江口(12.131)>粤东(5.488)>粤西(4.1560).沿海沉积物中Cu、Pb、Zn、Cd、Cr之间均具显著正相关性(P<0.05),说明各重金属污染来源相近,具有同源性;部分重金属(Cu、Pb、Zn)含量与TOC显著正相关(P<0.05),而部分重金属(Cu、Cr、Cd)含量与pH值显著负相关(P<0.05).
张起源刘谞承赵建刚刘香华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
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及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明确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文章于2018年5月采集了湛江地区12个红树林位点的表层沉积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样品中16种PAHs进行质量分析,结果显示: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16种PAHs均有检出,除苯并[G,H,I]苝、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苯并[A]芘外的12种PAHs检出率均在80%以上。∑PAHs含量范围为248.99~1079.84 ng/g,均值为(494.30±259.33)ng/g。与国内外其他红树林相比,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整体上属于中污染。其来源以石化燃料燃烧为主,生物质燃烧为辅。各采样点PAHs与降雨量、TOC之间显著正相关。总体生态风险较低,但需加强对于萘、二氢苊、芴3种污染物的监管。
何森华郭洁张起源郭佳郭佳赵建刚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多环芳烃生态风险
广州市园林木本植物物候调查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研究了广州市天河公园、二沙岛住宅区、广州大道和珠江北岸等 4个代表区域共 110种园林木本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长叶等物候情况 .调查每半月 1次 ,持续观察 13个月 .调查的植物中 ,花较显著的植物有 35种 ,占全部种的 32 %,以观花为主的植物 (花色鲜艳 ,花形较大 ,有较强视觉效果 ,花期较长 ) 19种 ,花颜色主要是红、白、黄 3种 ,百分比分别是 5 2 %、14%和 19%.果较显著的植物 17种 ,占总种数的 15 %.主要观叶的植物 6种 ,全为灌木 .开花和结果终年不断 ,从 4月开始至 12月 ,开花种数较多 ,最多是 10月份 .结果较多的是 5月至次年 1月 ,最多是 8月 .大部分植物的花期较长 ,花期长达半年以上的植物占全部种类的 2 1%.果实的类型较多样 ,以核果、蒴果、浆果和荚果较多 ,以含水量较高的肉质果实 (或种子 )较多 .成熟果实的颜色有黑、黄、红、棕等 ,以黑色和黄色果实较多 .
陈章和赵建刚李海霞郑宇华
关键词:开花落叶长叶花期果实颜色
5种沉水植物对斜生栅藻的化感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解不同湿地植物和不同处理方式下化感作用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5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与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共培养以及用这5种植物的种植水、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藻细胞数量及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植物与斜生栅藻共培养时抑藻效果最明显(1.6×108 cells L-1),其斜生栅藻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种植水(6.2×108 cells L-1)和浸提液组(4.5×108 cells L-1)(P<0.05),但5种植物间的差异不显著;除黑藻外,其他4种植物的浸提液培养斜生栅藻时均表现出对斜生栅藻明显的抑制效果,斜生栅藻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黑藻组(P<0.05);5种植物的种植水培养斜生栅藻时则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抑藻效果,且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因不同植物和不同处理而有着显著不同.
闫志强宋本如刘黾刘燕吴小业李洁珊林燕珍冯翊果陈章和赵建刚
关键词:沉水植物斜生栅藻化感作用
广州地区淡水鱼体内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调查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鱼肉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情况。方法于2006年9—10月,在广州市S1~S5地区的5个大型农贸市场采集鳗鱼(Anguilla japonica)、加洲鲈鱼(Micropterus salmoides)、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4种淡水养殖鱼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4种鱼类体内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FX)的残留量。结果诺氟沙星在采自广州市5个区的4种淡水鱼鱼肉组织中均被检出,检出的含量范围为2.19~192.8 ng/g,平均含量为21.26 ng/g;环丙沙星在鱼肉组织中的检出率为40%,含量范围为0~25.36 ng/g,其平均含量为4.34 ng/g;恩诺沙星在鱼肉组织中的检出率为45%,平均含量为6.83 ng/g。其中,加州鲈鱼和鳗鱼体内3种药物检出率最高,加州鲈鱼肌肉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检出率分别为100%,40%和100%;鳗鱼肌肉组织中3种药物检出率分别为100%,40%和80%;黄鳝和草鱼肌肉中恩诺沙星检出率都较低,分别为20%和0%。3种药物在肝脏中的平均残留含量要高于其在肌肉中的平均残留含量。结论广州地区鱼肉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量基本符合NY 5070—2002《水产品中鱼药残留限量》中的规定。
杨永涛何秀婷聂湘平赵建刚陈锟慈
关键词:色谱法液相喹诺酮类鱼类
湛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近年来,红树林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逐渐加重,其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加大。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湛江红树林湿地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对了解湛江红树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红树林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湛江红树林湿地12个采样位点沉积物中的PBDEs质量分数,分析了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湛江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共检测到14种PBDEs,BDE-209质量分数占比最高,为53.58%—77.66%。12个采样点的∑PBDEs质量分数均值为23.30 ng·g^(−1)。按地理位置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各研究区域的∑PBDEs质量分数均值变化为:湛江市区(33.06 ng·g^(−1))>廉江西(29.68 ng·g^(−1))>徐闻(19.29 ng·g^(−1))>雷州东(16.47 ng·g^(−1))>遂溪(15.72 ng·g^(−1))>雷州西(11.92 ng·g^(−1));BDE-209、∑13PBDEs(除BDE-209外)质量分数的分布规律与∑PBDEs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国内外其他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相比,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PBDEs质量分数处于中等水平。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的PBDEs污染主要源自商业五溴、八溴及十溴联苯醚产品的使用,高溴联苯醚的降解也是其来源之一。环境中的降雨量、TOC、pH值等对沉积物中PBDEs的影响不大。风险熵数法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PBDEs的综合生态风险水平较高,尤其是penta-BDEs和deca-BDEs处于高风险水平,应引起关注。
何森华张起源郭洁刘香华丘泓欣周雯赵建刚刘谞承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沉积物红树林生态风险评价
广州市海珠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初探被引量:15
2020年
为了了解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下文简称海珠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分布特征,在海珠湿地内,布设了8个采样点,采集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和计数,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12月11~15日和2018年6月19~23日,在海珠湿地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1种,隶属于7纲15科32属,包括寡毛纲17种、昆虫纲10种、腹足纲9种、多毛纲2种、双壳纲1种、蛭纲1种和软甲纲1种,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2017年12月采集到38种大型底栖动物,2018年6月采集到27种大型底栖动物,各采样点的物种数量介于12~23种之间,平均物种数量为17种;2017年12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密度为(2043±1100) ind./m^2,总生物量为(2.1±1.6) g/m^2;2018年6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密度为(1845±1862) ind./m^2,总生物量为(3.3±3.2) g/m^2;各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密度为1 019~4 251 ind./m^2,平均密度为(1945±1100) ind./m^2;海珠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空间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黄业辉范存祥吴中奎邱小常朱明明荣玉琴林志斌赵建刚张修峰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