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燕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凋亡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细胞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4篇氧化酶
  • 4篇细胞色素
  • 4篇细胞色素P4...
  • 4篇老年
  • 3篇心病
  • 3篇细胞凋亡
  • 3篇内皮细胞凋亡
  • 3篇老年人
  • 3篇冠心病
  • 3篇病患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抗内皮细胞
  • 2篇老年糖尿

机构

  • 15篇海南省人民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海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5篇黄晓燕
  • 11篇陈积雄
  • 5篇曾敏
  • 3篇符秀虹
  • 3篇吴智勇
  • 3篇汪道文
  • 3篇王萍
  • 3篇林文婷
  • 2篇陈泽福
  • 2篇冯小伟
  • 2篇马志超
  • 2篇向伟
  • 2篇郑茵
  • 2篇陈玉雯
  • 1篇林道炯
  • 1篇姚辉
  • 1篇吉训琦
  • 1篇何扬利
  • 1篇孙嵩
  • 1篇徐文星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猫抓病合并紫色色杆菌败血症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相对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由于畜养猫、狗等宠物的人群增多,近年来关于猫抓病的报导也有所增多。紫色色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与土壤中。人类感染紫色色杆菌病例十分罕见,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且病死率极高。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于2012年10月收治1例猫抓病合并紫色色杆菌败血症罕见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陈泽福冯小伟陈玉雯黄晓燕林道炯
关键词:猫抓病儿童
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及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蛋白表达以及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8只)和高脂饲料组(20只),高脂饲料组喂养满6周后给予STZ注射,2周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标准,高脂饲料组18只符合糖尿病,再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各9只。用WesternBlot方法研究肾脏组织中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SPSS11.5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产物和内参(β-actin)的光密度比值作为表达强度并记录结果。糖尿病组大鼠nephri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罗格列酮治疗组则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nephrin在糖尿病肾脏损害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监测中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诱导nephrin表达增加减轻蛋白尿,从而治疗糖尿病肾损害。
黄晓燕陈积雄姚辉
关键词:NEPHRIN罗格列酮糖尿病肾病
儿童服食蟾蜍导致心脏毒性临床救治体会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蟾蜍毒素导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服食蟾蜍中毒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入院时和住院后24 h、48 h、72 h患儿的心电图(ECG)、心肌损伤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和主要救治手段。结果 4例患儿均出现过缓型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经过血液灌流(HP)结合药物治疗,3例患儿ECG和心肌损伤指标在48 h内恢复正常,最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由于服食蟾蜍量多、年龄幼小和病情危重,最终死亡。结论儿童蟾蜍中毒主要以心脏毒性为主,血液灌流结合药物治疗是救治蟾蜍中毒的有效措施。
吉训琦冯小伟陈玉雯黄晓燕孙嵩陈泽福
关键词:儿童心脏
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EH)合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老年EH患者248例,按血压水平,患者被分为高血压1级组(78例)、2级组(89例)和3级组(81例)。其中按有无LVH,患者被分成无LVH组(122例)、合并LVH组(126例)。LVH患者按血压水平被分为:高血压1级组(28例)、2级组(41例)、3级组(57例)。选择130名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正常老年组。测定比较各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同时测定24h动态心电图。结果:与正常老年组相比,合并LVH组和无LVH组NE[(238.33±18.04)ng/L比(312.90±23.20)ng/L,(279.28±20.85)ng/L]、E[(262.86±24.56)ng/L比(366.57±25.53)ng/L,(301.20±23.80)ng/L]浓度明显升高(P均=0.001),且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血浆NE和E浓度逐渐显著升高,P均=0.001;合并LVH组和无LVH组的平均心率[(64.80±5.40)次/分比(69.02±4.56)次/分,(66.72±4.98)次/分]均显著升高(P=0.001,0.017);非LVH组,合并LVH组的SDNN[(122.07±7.73)ms比(109.51±8.13)ms,(99.25±7.89)ms]、SDANN[(111.72±13.33)ms比(103.52±10.41)ms,(94.78±8.75)ms]、rMSSD[(43.98±6.31)ms比(37.25±6.42)ms,(32.05±5.19)ms]、PNN50[(7.67±0.71)%比(5.41±0.67)%,(3.39±0.63)%]则显著下降,P均=0.001,且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升高明显,控制交感神经活性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陈积雄黄晓燕王萍林文婷符秀虹何阳利曾敏
关键词:高血压交感神经系统
踝臂指数联合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老年糖尿病中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198例,其中合并CHD患者101例为合并CHD组、无CHD患者97例为单纯糖尿病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合并CHD组又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29例)、双支病变组(41例)和多支病变组(3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人104例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各组ABI异常率(ABI<0.9的比例)和IMT,并以冠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ABI、IM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和合并CHD组ABI异常率(30.7%比53.6%比69.3%)和IMT[(0.78±0.46)mm比(1.14±0.53)mm比(1.46±0.38)mm]明显增加,且合并CHD组的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P<0.05或<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ABI异常率(51.7%比87.1%)显著升高,P=0.003;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1.21±0.42)mm比(1.42±0.34)mm比(1.68±0.36)mm]显著增厚,且多支病变组的显著大于双支病变组,P<0.05或<0.01。单独检测ABI<0.9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6%、82.2%;单独检测IMT增厚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1%、71.4%;两者联合检查时诊断CHD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4.51%(ABI<0.9或IMT增厚),特异性可提高到88.91%(ABI<0.9联合IMT增厚)。结论:踝臂指数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筛查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陈积雄黄晓燕王萍何阳利曾敏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101例、非冠心病患者97例。检测两组患者HbA1c水平,根据HbA1c水平,将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成A组,HbA1c<6.5%。B组7.5%≥HbA1c≥6.5%:C组HbA1c>7.5%。统计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结果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HbA1c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者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HbA1c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两组Gensin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陈积雄黄晓燕徐文星林文婷何阳利曾敏
关键词:冠心病老年人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通过PI3K/AKT及ERK/MAPK途径抗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
2012年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内皮细胞抗凋亡的机制。方法:在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中,分别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rAAV-F87V2周,证实其在内皮细胞中高效表达。用TNF-α(10ng/ml)和放线菌素D(ActD)(5ng/ml)诱导凋亡,流式细胞计数观察其凋亡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的磷酸化水平,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空白组及转染F87V组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芹菜素及PD98059后的细胞凋亡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后BAECs能高效表达P450表氧化酶基因F87V(P<0.05);流式计数凋亡细胞数,转染表氧化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转染CYP P450表氧化酶后,AKT及ERK的磷酸化增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MKK的抑制剂后转染F87V组较对照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rAAV-F87V能通过MAPK(ERK1/2)与PI3K/AKT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
陈积雄黄晓燕郑茵吴智勇汪道文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内皮细胞凋亡
川崎病患儿血降钙素原水平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川崎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5年1月-2007年10月住院的88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冠脉扩张组(32例)及无冠脉扩张组(56例),采用胶体金免疫结合法测定血清PET水平,并与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采用积分法发现川崎病患儿PE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P〈0.01),川崎病患儿PCT阳性率73.9%,对照组PCT阳性率14.2%,差异有显著性(x^2=36.25,P〈0.01)。采用积分法发现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扩张组PCT水平与无冠脉扩张组无明显差异(t=0.31,P〉0.05),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扩张组PCT阳性率68.7%,无冠脉扩张组PET阳性率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血PCT水平明显增高,有无冠状动脉扩张患儿血PET水平变化不大,提示PET在川崎病诊断中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但对于冠状动脉扩张预测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黄晓燕马志超向伟
关键词:降钙素原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转染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rAAV-GFP、rAAV-2J2、rAAV-2C11、rAAV-F87V病毒液,2周后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ng/mL)和放线菌素D(ActD)(5ng/mL)诱导凋亡,GFP组不加TNF?α和ActD作为对照,另设空白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并用酶标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CYP P450表氧化酶的各组后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下降,Caspase-3的活性下降,较空白对照组及GFP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细胞色素P450抗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及抑制Caspase-3活性有关。
陈积雄黄晓燕汪道文
关键词:内皮细胞凋亡BAXCASPASE-3
花生四烯酸对TNF-α/放线菌素D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对TNF-α/放线菌素D(Act D)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环氧二十碳四烯酸(EET)组及EET+3-甲基腺嘌呤(3MA)组。空白组常规培养;后三组均加入TNF-α(10 ng/m L)和放线菌素D(Act D,5 ng/m L)诱导凋亡,EET组同时加入14,15-EET(100 nmol/L),EET+3MA组同时加入14,15-EET(100 nmol/L)、3MA(2 mmol/L)。各组培养24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计算LC3-Ⅱ/LC3-Ⅰ;采用ELISA法检测Caspase-8、Caspase-9活性。结果空白组、EET组及EET+3MA组细胞凋亡率均较模型组减少(P均<0.01),EET+3MA组细胞凋亡率较EET组增加(P<0.05)。EET组及EET+3MA组LC3-Ⅱ/LC3-Ⅰ较模型组、空白组增加(P<0.05或<0.01);EET+3MA组LC3-Ⅱ/LC3-Ⅰ较EET组降低(P<0.01)。模型组、EET组、EET+3MA组Caspase-8、Caspase-9活性均较空白组升高,模型组均较EET+3MA组、EET组升高,EET+3MA组较EET组升高,组间比较P<0.05或<0.01。结论花生四烯酸可抑制TNF-α/Act D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通过抑制Caspase-8、Caspase-9活性诱导自噬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陈积雄黄晓燕林文婷何扬利符秀虹曾敏汪道文
关键词:细胞凋亡花生四烯酸放线菌素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