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磊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考论
  • 2篇东晋
  • 2篇东晋南朝
  • 2篇南朝
  • 2篇乐曲
  • 1篇戴表元
  • 1篇地方秩序
  • 1篇续集
  • 1篇元代
  • 1篇元典
  • 1篇元史
  • 1篇郑氏
  • 1篇秩序
  • 1篇人际网络
  • 1篇人品
  • 1篇舍人
  • 1篇使臣
  • 1篇朱温
  • 1篇诸王
  • 1篇文书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3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7篇于磊
  • 1篇罗晓翔
  • 1篇梁晨
  • 1篇舩田善之
  • 1篇王涛

传媒

  • 3篇元史及民族与...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国史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元史·日本传》会注
2016年
日本国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以其国近日所出也。其土疆所至与国王世系及物产风俗,见《宋史》本传。日本为国,去中土殊远,又隔大海,自后汉历魏、晋、宋、隋皆来贡。唐永徽、显庆、长安、开元、天宝、上元、贞元、元和、开成中,并遣使入朝。宋雍熙元年,日本僧奝然,[1]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奉职贡,并献铜器十余事。奝然善隶书,不通华言。问其风土,但书以对,云其国中有五经书及佛经。
于磊
元代徽州家族与地方社会秩序的构建--以歙县双桥郑氏为中心被引量:2
2016年
徽州歙县双桥郑氏家族的郑安于"徽州屠城"危机之际,积极同元朝政权合作,为其后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家族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子郑千龄通过长期担任基层官吏所构筑起的人际网络。同时,宋元交替之际各方势力表现各异,由此形成的地方家族间的矛盾也对元政权与地方势力间的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元政权则通过对双桥郑氏一族的表彰以图稳定地方秩序,此一系列表彰强化了郑氏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郑氏后人郑玉则于元明更代之际自杀殉元,此举同样维护了其家族在明代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
于磊
关键词:人际网络表彰地方秩序
东晋南朝的传统创造考论——以乐曲的编成为中心
<正>西晋末年,由于胡族的入侵,华北地区陷入了极为混乱的状态,大量的汉族人来到当时尚未具有边界特征的江南避难,并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在此背景下,对于被赶到江南的汉族政权来说,其最大目标就是恢复被胡族夺走的中原,所...
户川贵行于磊
《癸辛杂识》之贺诗风波——论方回的人品及其他被引量:1
2008年
一周密《癸辛杂识》"方回"条载:(方回)时年登古希之岁,适牟献之与之同庚,其子成文与乃翁为庆,且征友朋之诗,仇仁近有句云:"姓名不入六臣传,容貌堪传九老碑。"且作方句云:"老尚留樊素,贫休比范丹。"方尝有句云:"今生穷似范丹。"于是方大怒,褒牟而贬己,遂摭六臣之语,以此比今上为朱温,必欲告官杀之。诸友皆为谢过,不从。仇遂谋之北客侯正卿,正卿访之,徐扣曰:"闻仇仁近得罪于虚谷,何邪?"方曰:"此子无礼,遂比今上为朱温。
于磊
关键词:朱温戴表元
东晋南朝的传统创造考论——以乐曲的编成为中心
西晋末年,由于胡族的入侵,华北地区陷入了极为混乱的状态,大量的汉族人来到当时尚未具有边界特征的江南避难,并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在此背景下,对于被赶到江南的汉族政权来说,其最大目标就是恢复被胡族夺走的中原,所以,对...
户川贵行于磊
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多所著名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的历史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或不足。我们认为对我国历史专业培养能力不足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要特别注意背后的深层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南京大学以"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尝试各种制度性的调整,这或将切实、长效地提升我们的本科教学层次。
罗晓翔王涛于磊梁晨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改革
元代命令文书的开读使臣考论——以开读使臣的人员构成及巡行路线为中心被引量:2
2013年
序论近年以来,有关13、14世纪蒙古大汗(Qayan)、诸王所发布的命令文书的研究正处于蓬勃进展之中、与此同时,蒙古在其统治下的欧亚各地所实施的文书行政等相关研究也正渐次展开。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的主要着眼点仍在于公文书的作成阶段,而对诸如文书作成后如何传达等情况的深入考察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在前稿中曾对命令文书开读的形式、程序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状况加以考察。本文则在此基础之上,以忽必烈(Qubilai)时期以后的开读使臣(为开读命令文书而派遣的使臣)为中心对以下两个问题加以讨论。第一,担负命令文书传达的开读使臣都是由哪些人员所构成?第二,命令文书的传达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进行的?换句话说。
舩田善之于磊
关键词:诸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