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肖岩

作品数:16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湿热
  • 9篇湿热证
  • 9篇脾胃
  • 9篇脾胃湿热
  • 9篇脾胃湿热证
  • 9篇热证
  • 7篇易激综合征
  • 7篇综合征
  • 7篇肠易激
  • 7篇肠易激综合征
  • 6篇腹泻型
  • 6篇腹泻型肠易激...
  • 4篇化湿
  • 4篇肠道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清热
  • 3篇清热化湿
  • 3篇胃炎
  • 3篇螺杆菌

机构

  • 14篇福建省第二人...
  • 11篇福建中医学院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福建省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作者

  • 16篇傅肖岩
  • 9篇江月斐
  • 8篇劳绍贤
  • 7篇卞兆祥
  • 7篇邝枣园
  • 4篇柯晓
  • 4篇杨春波
  • 3篇周凡
  • 3篇唐福康
  • 2篇李奕祺
  • 2篇吕冠华
  • 2篇胡光宏
  • 2篇黄恒青
  • 2篇王文荣
  • 2篇陈少芳
  • 1篇余青
  • 1篇陈婉竺
  • 1篇陈锦团
  • 1篇宗湘裕
  • 1篇李毅宁

传媒

  • 9篇福建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用清热化湿复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21例,并对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①肠道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革兰阳性杆菌明显上升(P<0.01);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P<0.01)。②肠道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密集度无明显上升(P>0.05)。③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改变(P>0.05)。④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明显下降(P<0.05,P<0.01)。⑤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胃湿热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结论清热化湿复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关键词:清热化湿法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微生态
清热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观察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IBS)患者经清热化湿法治疗后舌苔微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舌苔细菌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明显上升;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下降;②舌苔菌群密集度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菌群密集度明显下降;③舌苔菌群多样性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舌苔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说明腹泻型IBS脾胃湿热证经清热化湿治疗后,失调的舌苔微生态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清热化湿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舌苔微生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舌苔微生态变化,为中医辨证论治提出重要依据。方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2 1例,脾虚证2 2例,及健康人2 5例舌苔微生态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病人与正常组比较:( 1 )在舌苔细菌比例中,湿热证组革兰阴性杆菌和阴性球菌明显高于正常组,而革兰阳性杆菌、阳性球菌明显低于正常组;( 2在舌苔菌群密集度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 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与脾虚证组比较:( 1 )在舌苔细菌比例中,湿热证组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阴性球菌明显上升;( 2 )在舌苔菌群密集度方面,湿热证组明显高于脾虚证组;( 3)在舌苔菌群多样性方面,湿热证明显高于脾虚证组。结论说明脾胃湿热证舌苔存在菌群失调。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
半夏泻心汤加味对模型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味对模型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水煎液治疗乙酸胃溃疡模型大鼠,观察治疗后大鼠溃疡指数、再生黏膜厚度、囊状扩张腺体数的变化,并与生理盐水组、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组溃疡指数、囊状扩张腺体数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再生黏膜厚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西药对照组(P<0.01,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对乙酸胃溃疡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提高溃疡再生黏膜组织结构的成熟度。
江月斐李奕祺陈少芳傅肖岩吕冠华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溃疡指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肠道微生态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2 1例,脾气虚证2 2例,及健康人2 5例肠道微生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与正常组比较:①在肠道细菌比例中,湿热证革兰阳性杆菌比例明显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比例明显上升;②肠道菌群密集度,湿热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③肠道菌群多样性,湿热型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与脾气虚证比较:①在肠道细菌比例方面,湿热证革兰阳性杆菌比例明显升高;②肠道菌群密集度,湿热证明显高于脾气虚证;③菌群多样性,湿热证与脾气虚证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趋势,且脾胃湿热证与脾气虚证不同。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关键词: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肠道微生态
重视中药所致肝损害被引量:23
2003年
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关中药导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介绍了有关单味和复方中药所致的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研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中药肝损害方法,以引起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对中药肝损害的重视。
傅肖岩劳绍贤
关键词:中药肝损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CAG脾胃湿热证与CyclinD1 CyclinE及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湿热证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及细胞核DNA含量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p感染CAG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湿热证44例,脾虚证36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组织化学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D1、CyclinE和DNA含量,并分析比较它们间的相关性。结果:(1)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的肠化程度明显高于脾虚组。(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CyclinD1、CyclinE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黏膜CyclinD1、CyclinE表达增强,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Hp感染CAG脾胃湿热组与脾虚组胃黏膜细胞核DNA含量(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萎缩伴肠化组、萎缩伴不典型增生组各组间DI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在一定的病情发展过程,脾胃湿热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重,原因可能是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2)CyclinD1、CyclinE的表达增强可能与Hp感染及所继发炎症有关。脾胃湿热证和脾虚证之间细胞增殖可能呈递增的趋势,而这种递增可能提示了疾病发展的方向,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3)Hp感染CAG尚未发展为胃癌的过程中黏膜细胞可能尚处于病变早期或DNA合成速度相同。
宗湘裕柯晓余青傅肖岩黄恒青周凡唐福康杨春波
关键词:CYCLINE
清化湿热为主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用清化肠饮方口服配合灌肠Ⅰ号方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探索湿热型UC有效的临床疗法及方药。[方法]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巴柳氮钠口服加灌肠,治疗组33例用清化肠饮方口服配合灌肠Ⅰ号方灌肠。[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完全缓解率为33.33%、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分别为20.00%及83.33%。[结论]口服清化肠饮方配合灌肠Ⅰ号方灌肠治疗湿热型UC与巴柳氮钠口服加灌肠相比,疗效更好,且临床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陈锦团柯晓傅肖岩王文荣胡光宏杨春波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湿热型巴柳氮钠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被引量:77
2006年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简称脾胃湿热证,21例)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并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简称脾虚证,22例)及健康人(25名)作对照。结果与健康人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增多(P<0.01),双岐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减少(P<0.01);酵母菌、拟杆菌无明显改变。与脾虚证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肠杆菌、肠球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增多(P<0.05或P<0.01),而酵母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
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肠道菌群的影响。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22例,并对治疗前后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①需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虚证治疗后酵母菌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厌氧菌与治疗前比较,脾虚证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上升(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拟杆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起一定的调整作用。
江月斐劳绍贤邝枣园傅肖岩卞兆祥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肠道菌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