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玉龙

作品数:2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7篇网格结构
  • 7篇抗震
  • 7篇杆件
  • 6篇载力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6篇安全使用
  • 6篇承载力
  • 5篇屈曲
  • 5篇穹顶
  • 4篇摇摆
  • 4篇网格
  • 4篇弦支穹顶
  • 4篇空间结构
  • 4篇反馈控制
  • 3篇对心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机构

  • 25篇东南大学
  • 1篇香港华艺设计...

作者

  • 25篇冯玉龙
  • 21篇孟少平
  • 21篇吴京
  • 15篇周臻
  • 14篇王永泉
  • 2篇周志高
  • 2篇付康
  • 1篇文永逸
  • 1篇董一桥
  • 1篇马媛媛
  • 1篇朱松松
  • 1篇王强

传媒

  • 3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第24届全国...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损伤控制的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多指标评价及设计方法研究
屈曲约束支撑(BRB)屈服后刚度较低,且地震时所有楼层的BRB并不能同时屈服,某一层或某几层BRB的屈服会造成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不同楼层间刚度的突变,以BRB为主要抗侧体系的结构,其变形和损伤容易在层间集中,震后结构残...
冯玉龙
关键词:抗震设计评价指标
连续摇摆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高层摇摆墙的刚度和强度需求较大,且预制和吊装施工困难。为减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损伤集中效应,提出了连续摇摆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CRW-BRBF)结构体系,即连续摇摆墙控制层间位移分布模式,屈曲约束支撑承担地震作用...
冯玉龙吴京孟少平
关键词:抗震性能
文献传递
一种预应力网格结构张拉全过程的反馈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网格结构张拉全过程的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分析准备,2)确定预应力网格结构的放样态基准有限元模型,3)进行结构放样态施工误差的概率有限元分析,4)构建预测预张力控制值的逆向神经网络反馈...
周臻冯玉龙孟少平吴京王永泉
文献传递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刚度布置方法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易出现仅底层支撑屈服,而上部各层支撑不屈服的现象。合理地布置结构的刚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以各层层间位移角相等为目标,根据剪切杆模型推导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最优楼层刚度分布。根据对力-位移曲线为三折线模型的...
傅康吴京庞熙熙冯玉龙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
文献传递
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给屈曲约束支撑框架设计提供参考,对单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参数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侧移分析,推导出表征该结构体系受力和变形特性的3个关键参数: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以特定地震动下结构最大位移和残余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支撑-框架刚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较小时,增大刚度比可以明显减小结构位移;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主要对结构的屈服位移和机制影响较大;支撑-框架刚度比、支撑-框架屈服强度比和梁-柱线刚度比的合理值分别为2,0.7和0.45~5.00.据此设计了2个单层算例,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形成了支撑-梁-柱屈服机制;当支撑屈服后,框架承担的剪力比逐渐增大;支撑布置方式对结构顶点位移响应基本无影响,对相邻柱的轴力影响则较大.
冯玉龙吴京孟少平付康
关键词:布置方式
底部带有屈曲约束支撑的摇摆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为减小摇摆墙框架结构强震下位移响应及缓解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损伤集中效应,基于损伤集中模式,提出了底部带有屈曲约束支撑的摇摆墙框架结构体系。以9层钢框架为基准模型,通过推覆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BRB屈服前,该结构体系类似框剪结构,BRB提供抗侧刚度并通过墙体进行传递;BRB屈服后,结构发生摇摆,墙体控制变形模式,BRB通过滞回耗能,可以充分发挥结构各部分的抗震能力。
冯玉龙吴京孟少平王强付康
关键词:屈曲约束支撑推覆分析动力时程分析抗震性能
多向误差可调节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误差可调节点,包括支架、调节件和竖直限位螺栓等装置和配件。调节件通过竖直限位螺栓固定在支架上从而形成节点整体,误差调节通过调节件实现。本实用新型是可与相连的网壳杆件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杆件轴线方...
周臻冯玉龙王永泉孟少平吴京
文献传递
一种竹制空间双层穹顶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制空间双层穹顶结构,包括上层网状竹结构、位于上层网状竹结构下方的下层竹拉杆体系和连接上层网状竹结构与下层竹拉杆体系的竖向撑杆;上层网状竹结构包括中心节点、至少两圈由环向杆件首尾连接而成的环形构件,中心节...
周臻朱松松马媛媛冯玉龙董一桥文永逸
文献传递
一种空间网格结构的误差可调对心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网格结构的误差可调对心节点,包括支架和调节件等装置和配件。调节件通过竖直限位螺栓固定在支架上从而形成节点整体,误差调节通过调节件实现。本发明是可与相连的网壳杆件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杆件轴线方向进行空...
周臻王永泉冯玉龙孟少平吴京
文献传递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支撑布置原则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支撑布置原则对其减震效果和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建立检验减震效果的6层和16层钢框架基准模型,分别以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均匀系数为衡量结构地震损伤程度和损伤集中效应的指标,分析了支撑和框架间以及楼层间支撑较优且经济适用的布置原则。结果表明:减震效果随支撑面积的增加而减弱,建议主体框架加入支撑后结构的基本周期降低不宜超过1.5倍-2.0倍;支撑面积在楼层方向线性分布的比例系数为0.5-1.0时,结构的损伤集中效应较小。以"上层BRB屈服应发生在下层框架屈服之前"为性能目标,推导了楼层间支撑面积比上限值的理论公式,并用一个算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公式表明:当框架刚度较低或者屈服位移较小时,需严格限制支撑面积比,以防出现仅有某层或者较少层BRB屈服的集中损伤模式的不利现象。基于上述布置原则,给出了屈曲约束支撑框架设计流程。
冯玉龙吴京孟少平
关键词:抗震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