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光

作品数:58 被引量:668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8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1篇油气
  • 20篇凹陷
  • 13篇西部凹陷
  • 12篇勘探
  • 10篇成藏
  • 7篇盆地
  • 7篇气藏
  • 7篇古近系
  • 6篇页岩
  • 6篇页岩气
  • 6篇大民屯凹陷
  • 5篇地质
  • 5篇断陷
  • 5篇岩性
  • 5篇油藏
  • 5篇油气藏
  • 5篇石油
  • 5篇辽河西部凹陷
  • 4篇油气成藏
  • 4篇勘探实践

机构

  • 5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大港油田
  • 1篇辽河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58篇李晓光
  • 8篇张金川
  • 8篇单俊峰
  • 8篇陈振岩
  • 6篇单衍胜
  • 6篇鲁港
  • 5篇孟卫工
  • 4篇杨金华
  • 4篇刘宝鸿
  • 3篇庞雄奇
  • 3篇葛明娜
  • 3篇王龙
  • 3篇任珠琳
  • 3篇高先志
  • 3篇张焕芝
  • 3篇唐玄
  • 3篇谢文彦
  • 2篇王刚
  • 2篇田善思
  • 2篇荆铁亚

传媒

  • 9篇特种油气藏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石油科技论坛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石油学报
  • 2篇国际石油经济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钻采工艺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民屯凹陷低潜山勘探实践及下步勘探方向被引量:12
2005年
2000年以来,通过深化地质认识,转变勘探思路,发展潜山勘探技术,在大民屯凹陷低潜山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大民屯凹陷低潜山勘探的主要勘探思路,建立了低潜山成藏模式,对形成的低潜山特色勘探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近年来取得的勘探成果及勘探实践进行分析总结,阐明了下部勘探方向。
李晓光陈振岩陈永诚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低潜山勘探实践勘探方向
辽河东部地区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被引量:8
2012年
页岩气主要是以吸附相和游离相同时赋存于泥岩及其夹层中的天然气。辽河东部地区包括东部凹陷和东部凸起,历经基底和陆块形成阶段、地台发育阶段、裂谷发育阶段和坳陷发育阶段,是一个典型的改造型的叠合盆地。辽东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它们各自具有独立性。这些烃源岩不仅为常规油气藏提供物质基础,也是页岩气成藏及勘探的主要对象。综合分析可知,东部地区有3套页岩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生烃条件优越,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泥岩储集性能良好,微孔、微裂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利于后期压裂改造。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测试可知,古近系中的页岩气以游离态为主,东部凸起则以吸附态为主;因此东部凸起古生界页岩气对构造保存条件要求相对低。东部凹陷古近系热演化程度低,页岩气以游离态为主,且页岩油气共生,保存条件较好。对东部地区进行优选可知:中生界3井区,东部凹陷青龙台地区、桃园、黄于热地区是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东部凸起佟3井区、王参1井南部井区是近期页岩气勘探的首选地区。
毛俊莉李晓光单衍胜汪百齐荆铁亚黄双泉朱亮亮葛明娜
关键词:页岩气成藏条件勘探前景
兴隆台古潜山带勘探实践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3
2007年
兴隆台古潜山油藏是辽河油田最早发现的古潜山油藏。长期以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古潜山带的勘探进程。近年来以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4000m以下深层古潜山、巨厚隔层下古潜山以及古潜山深部的勘探,并取得了认识上的突破。突破了以往变质岩古潜山风化壳含油的观念,取得了古潜山内幕深部可以成藏的认识;古潜山储层受埋深成岩作用影响较小,深层古潜山仍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供油窗口的存在是古潜山成藏的关键因素,巨厚隔层下古潜山可以成藏,建立了古潜山内幕裂缝性油藏成藏模式。此次研究对于拓展勘探领域和空间,丰富石油地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光刘宝鸿余成
关键词:潜山油藏勘探实践兴隆台油田
坡洼过渡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齐家—鸳鸯沟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坡洼过渡地区是已往勘探常被忽略的构造带,但却是岩性油藏形成的有利场所。由于勘探形势的发展以及辽河油田公司各级领导对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高度重视,使得坡洼过渡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工作逐步得以深入,并不断取得新的勘探突破,对储量的贡献也逐步增大。本文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为例,总结了坡洼过渡带岩性油藏的勘探成果,明确了下步勘探潜力,为勘探其他具有相似成藏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借鉴经验。
李晓光陈振岩余成回雪峰
关键词:岩性油藏勘探实践辽河西部凹陷
国际石油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调整及启示被引量:8
2016年
推进能源结构向低碳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型已成全球广泛共识,持续低油价也未能阻挡能源多元化发展趋势。预计《巴黎协定》签署仪式开始以后,各国更将不遗余力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和能源转型加速的双重压力下,国际石油公司为了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纷纷重新审视新能源业务发展定位及规划布局,加速推进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我国石油公司在稳定发展油气业务的同时,应加强对新能源发展态势的跟踪研判,尽早研究推动多元化战略布局,以应对未来挑战。
余本善何艳青杨金华李晓光
关键词:能源转型新能源氢能生物燃料燃料电池汽车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分布与储层预测方法被引量:8
2007年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白云岩、石英岩为古潜山最佳储集岩性,因而元古界分布研究在古潜山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元古界为海相沉积,现今分布主要受印支运动褶曲、抬升、剥蚀作用和燕山运动压扭性左旋断裂活动的影响,是多期构造活动及后期多次改造后残留的地层,主要分布于大民屯凹陷西北部。通过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综合对比,结合岩心资料开展大民屯元古界内幕结构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主要发育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的18个小层,宏观上为近东西向的紧密向斜结构。元古界岩性识别主要通过放射性测井系列交会的方法,进而通过深浅侧向电阻率和三孔隙度交会及成像测井系列判别有效储层和裂缝发育段;以储层特征重构为基础,通过地质统计、多属性变换和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开展伽马和深、浅侧向电阻率多属性测井模拟反演,能够有效地预测元古界的岩性和裂缝发育段的宏观分布。
郭彦民李晓光顾国忠张瑞斌
关键词:大民屯凹陷元古界古潜山岩性裂缝
辽河西部凹陷南部古近系沉积物源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拓展辽河西部凹陷勘探领域,河道砂体储层被列为勘探工作重点。利用辽河西部凹陷南部地区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基础上,应用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及属性分析等技术,对西部凹陷南部古近系河道砂体分布进行研究,总结沉积物源迁移规律,为沉积相研究及目标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田文元李晓光宁松华英紫娟孙立志
关键词:沉积物源岩性油气藏河道砂体西部凹陷
辽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探讨被引量:23
2006年
辽河坳陷古近系的主要沉积特征是物源多、沉积体系多、砂岩成熟度低及砂体规模小。通过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研究,储层成岩相可划分为4种,即碳酸盐胶结相、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相、石英胶结相和粘土矿物转化相。这4个相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相自生粘土膜胶结亚相、晶粒状碳酸盐胶结亚相、自生高岭石胶结亚相、石英胶结亚相、嵌晶状碳酸盐胶结亚相、伊/蒙混层亚相和伊利石亚相。不同成岩相分布明显受深度控制,具有在垂向上相连的展布特征,垂向上可组成6个成岩相带。通过大量的砂岩和泥岩孔渗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6个对应的高孔渗带(ABCDEF)与6个低孔渗带(abcdef),它们与6个成岩相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即A-a、B-b、C-c、D-d、E-e和F-f分别与晶粒状碳酸盐相带、自生高岭石相带、石英胶结相带、嵌晶状碳酸盐相带、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相带和伊利石相带相对应。可见,不同成岩相带对应不同孔隙度发育带的孔隙演化,并从有机质演化的角度解释了上述对应关系。应用这一规律在鸳鸯沟地区有利储层孔隙预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验证了该区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李晓光陈振岩
关键词:古近系
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形成条件分析被引量:5
1997年
方法从盆地构造发育史和沉积演化特征入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油气藏动态分析的方法,对条3井稠油的烃源岩、油气运移通道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分析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的形成条件,为盆地今后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结果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来自盆地东部的二叠系烃源岩;区域不整合面和逆冲断裂系统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早期及同期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晚期较弱的构造活动为油气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结论三塘湖盆地目前勘探的方向,一是衣盆地东部二叠系烃源岩沉积中心与条3井间的运移通道附近;二是在盆地南部与条3井北断层相当的逆冲(掩)断层下盘。
孙红军张厚福李晓光
关键词:原油稠油盆地演化三塘湖盆地
陆相页岩孔隙类型、特征及油气共聚过程探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借助岩心描述、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对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为代表的陆相页岩中不同尺度储集空间类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页岩油气的聚集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发育溶蚀孔缝、构造缝等有利于页岩油聚集和运移的大孔径孔洞和裂缝。扫描电镜下,研究层段发育无机矿物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3种微观孔隙类型,其中低成熟度条件下大孔径有机质孔的形成主要与有机酸的溶蚀改造有关。对微裂缝的研究表明,有机质边缘和内部可以发育多种形态裂缝,而有机质内部生排烃裂缝的大量发育则是陆相低成熟度页岩与南方高成熟度页岩的重要区别。研究区陆相页岩有机质正处于生油气高峰阶段,油气共存,聚集机理较为复杂。吸附态页岩气主要赋存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内外表面,溶解态页岩气则主要在原油的携带下逐渐在整个页岩段的宏观、微观孔隙中富集,并将油气在页岩层段的聚集过程分为以生物气聚集、油气微观聚集、油气宏观聚集和页岩层段富集为特征的4个阶段。
黄潇张金川李晓光孙睿彭建龙隆帅
关键词:微观孔隙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