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芹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水文气象一致性地区分析的雨量频率估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文气象一致性地区分析的雨量频率估计方法,属于水文气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首先根据气侯相似性和水文相似性的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一致区,属于同一一致区的各雨量站点的气候统计特性相似、水文数据的统计特...
- 林炳章邵月红杨秀芹尹义星张小娜
- 文献传递
- 江淮流域梅雨过程识别及梅雨期分级降水时空特征被引量:3
- 2023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特征量及梅雨期分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还不明晰。论文采用江淮流域1961—2020年23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识别梅雨过程,研究梅雨入出梅日期等特征量及梅雨期不同量级的雨日数等指标的时空特征,计算城市化对梅雨期强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Ⅰ区(江南区)平均入出梅最早,Ⅱ区(长江中下游区)次之,Ⅲ区(江淮区)入出梅最晚,梅雨期长度依次为30、30和24 d,入出梅日和梅雨期长度趋势性均不明显。Ⅰ区平均梅雨雨强最大(367.6 mm),Ⅱ区次之(298.4 mm),Ⅲ区最小(253.5 mm);Ⅱ区梅雨雨强显著增加、平均梅雨强度指数最大,最易发生暴力梅,Ⅲ区梅雨强度指数变化最剧烈。江淮流域梅雨量Ⅰ、Ⅱ区中部较大,Ⅰ区雨日数最多,Ⅱ区次之,Ⅲ区最少。梅雨期小雨日数最多、降水发生率最高,中雨、大雨和暴雨依次减少。绝大多数站点小雨、中雨日数趋势性不明显,Ⅱ区中东部大雨、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绝大多数站点大雨、暴雨降水发生率趋势性不明显,Ⅱ区较多站点小雨、中雨发生率显著下降是其东部梅雨期降水发生率显著减少的原因。暴雨量占梅雨量比例最大、降水贡献率也最大,大雨、中雨和小雨依次减小。Ⅰ、Ⅱ区东部站点大雨、暴雨量显著增加是该区梅雨量显著增加的原因。绝大部分站点的不同量级降水贡献率趋势性不明显,只有Ⅱ区中东部17个站点小雨、中雨贡献率显著降低。城市化加剧了强降水指标上升,城市化对R95P和R99P的贡献率分别为10.59%和17.39%。研究结果可为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事件预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 姚飛杨秀芹刘慕嘉张余庆李华
- 关键词:强降水江淮流域
- 基于水文气象一致性地区分析的雨量频率估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文气象一致性地区分析的雨量频率估计方法,属于水文气象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首先根据气侯相似性和水文相似性的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一致区,属于同一一致区的各雨量站点的气候统计特性相似、水文数据的统计特...
- 林炳章邵月红杨秀芹尹义星张小娜
- 基于水位历时曲线的城镇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影响分析——以太湖流域河网水位变化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水位历时曲线(LDC)的方法,探讨以城镇化为代表的下垫面变化条件下区域河网水位的变化规律。从各年代LDC曲线分析结果来看,20世纪80,90年代是其坡度较高的年代。进一步将研究时间段分为50—70年代和1980—2006年,并选择其中平水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站点1980—2006年的LDC曲线坡度均大于50—70年代,且后者的LDC曲线均位于前者上部。同时,2个时段的水位变化量在高水位端更显著,而在低水位端变化量最小。研究区降水量与代表站点水位的趋势分析表明,平均水位的显著上升与降水变化趋势不一致。分析认为,上述结果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即下垫面条件变化造成水位历时曲线坡度增加,水位变化对降水的响应速度加快,且高水位的上升更显著。
- 尹义星许有鹏陈昌春杨秀芹焦士兴
- 关键词:城镇化水位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