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辉

作品数:29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油田
  • 10篇油藏
  • 7篇盆地
  • 5篇油气
  • 5篇山岩
  • 5篇克拉玛依油田
  • 5篇火山
  • 5篇火山岩
  • 5篇佳木河组
  • 5篇储层
  • 4篇地质
  • 4篇油层
  • 4篇微相
  • 4篇砾岩油藏
  • 4篇八道湾组
  • 4篇沉积微相
  • 4篇成藏
  • 3篇低阻
  • 3篇地质特征
  • 3篇岩石

机构

  • 26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阿拉巴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吉林...

作者

  • 29篇何辉
  • 11篇李顺明
  • 7篇杜宜静
  • 5篇田昌炳
  • 5篇韩如冰
  • 5篇樊太亮
  • 4篇蒋庆平
  • 4篇孔垂显
  • 4篇彭仕宓
  • 4篇庞正炼
  • 4篇王进财
  • 3篇唐海发
  • 3篇李彦兰
  • 3篇孙景民
  • 3篇邓西里
  • 2篇许晓明
  • 2篇宋新民
  • 2篇徐守余
  • 2篇林琳
  • 2篇刘畅

传媒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地质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测井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尚堡深层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精细调控影响研究
2013年
高尚堡深层属于多层系复杂断块油藏,埋藏深、断块小、井段长、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有效储层识别和小层对比难度大。开采过程中多数油水井都是多层合注合采,未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致使油田产油量出现快速递减和含水快速升高等一系列问题。根据现场生产中表现出的问题,针对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性质,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油水井之间储层非均质性强弱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精细调控技术对策,进而有效指导油田生产,达到油田高效开发的目的。
李彦兰许晓明孙景民杨超何辉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开发
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为例被引量:26
2012年
冲积扇扇中砂砾岩油藏开发后期储层强非均质性引起的注采不平衡、层间干扰矛盾及层内差异等问题极为凸显。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冲积扇扇中砂砾岩油藏为例,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精细表征研究。运用野外露头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等,以单砂体刻画及其内部构型技术为支撑,细化了砂砾岩油藏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相。结合不同类型单砂体宏观与微观非均质特征,总结出扇中砂砾岩油藏剩余油富集的3种类型:Ⅰ型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属中孔-中细喉型;Ⅱ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为细孔-细喉型;Ⅲ型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为中细孔-中喉型。其中Ⅰ型与Ⅱ型储层剩余油基本分布在储层中上部物性较差、非均质性相对较强的部位,而Ⅲ型砂砾岩相储层由于受岩性与物性差异影响,局部易形成高渗部位,剩余油多呈条带状分布在层内非均质变强、物性变差的部位。针对该类型油藏,以"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并解决储层非均质性"为切入点来分析剩余油分布,为砂砾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预测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何辉宋新民蒋有伟彭仕宓李彦兰孙景民
关键词:冲积扇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克拉玛依油田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带火山岩储层岩相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综合岩石薄片、岩心观察、各类测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东斜坡带佳木河组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区的火山岩岩性岩相识别模板及分布规律。采用不同曲线交会图对火山岩大类进行识别,采用FMI成像测井"结构特征+构造特征"模板识别成分相近的火山岩亚类,共识别出3大类8种火山岩岩性,结合地震相特征,识别出4种火山岩岩相。研究区北部以爆发相火山角砾岩为主,在JIN215、JIN218井及其以北地区存在多个复杂叠置的火山机构;南部则以喷溢相的熔结角砾岩和中性熔岩为主,局部发育火山沉积相。在此基础上,结合试油资料及裂缝预测分析,认为该区火山岩储层受到岩性岩相、构造裂缝和风化淋滤作用的共同控制,靠近佳木河组顶部风化淋滤带裂缝发育区的爆发相火山角砾岩是最为有利的储集层类型。
邓西里宋新民李顺明孔垂显何辉蒋庆平
关键词: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主控因素
英买力地区地层压力剖面研究与建立
樊洪海何辉于玲玲
此项目系塔里木油田分公司2005年钻井专业科研招标课题,主要是针对英买力地区、羊塔克地区、玉东地区进行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与分布研究,拟解决上述构造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及地层孔隙压力分布特征。
关键词:
苏丹Muglad盆地下白垩统原油破坏作用及黏度变化规律——以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Bentiu油藏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下白垩统Bentiu油藏原油性质差异较大,且原油性质变化机理不清,为油藏开发带来较大困难。综合测井、试油、原油性质、原油全烃色谱、质量色谱等资料,对Bentiu油藏原油破坏作用及黏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entiu油藏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生物降解作用,水洗作用影响较弱,氧化作用影响最弱。在各种原油破坏作用影响下,由油藏油水界面处至油藏顶部,原油破坏作用逐渐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变小,API重度值逐渐升高,黏度逐渐降低。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Bentiu油藏50℃脱气原油黏度与其距油水界面的垂直距离、地层深电阻率、密度曲线的线性关系式,计算结果可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数据支持。
韩如冰田昌炳周家胜李顺明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下白垩统原油黏度
苏丹穆格拉德盆地福拉凹陷AG1层低阻油层形成机制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8年
首先综合各项资料研究低阻油层成因,并将低阻油层按成因分类,分别研究其测井响应特征,然后明确不同油田各成因类型分布,将其与储层地质特征对比分析,明确低阻油层形成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低阻油层形成机制包括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存在导电矿物、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油气充注不足等。低阻油层形成控制因素可分为沉积因素、成岩因素、沉积-成岩综合因素及成藏因素。沉积因素对低阻油层的控制主要通过对泥质含量的控制实现;成岩因素对低阻油层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导电胶结物的沉淀和孔隙结构复杂化上;沉积-成岩综合因素对低阻油层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黏土矿物和有效储层展布上;成藏因素的控制作用体现在条件较差时,油气充注不足,造成油层低阻。各油田储层地质特征不同,低阻油层控制因素不同,最终造成低阻油层成因类型分布出现差异。
韩如冰田昌炳马思李顺明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低阻油层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以金龙2井区佳木河组为例被引量:9
2015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金龙2井区二叠系佳木河组裂缝是该区火山岩储层油气主要的渗流通道。综合岩心、岩石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识别出该区主要发育的裂缝类型为半充填或未充填高角度缝,其次为半充填低角度斜交缝与网状缝。成像测井解释裂缝方位近东西向,与岩心古地磁解释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似平行,有效性开启较好。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主要受构造与岩性两种因素影响。距离断层越近,由于构造曲率增大,裂缝越发育,裂缝多沿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不同的火山岩类型,裂缝发育程度也不同。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熔岩裂缝较发育,并进一步定量计算出单井裂缝密度、裂缝倾角、裂缝孔隙度等,确定单井裂缝发育特征。结合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即叠前方位各向异性法(AVAZ),优选衰减起始频率属性,预测了佳木河组火山岩储层裂缝分布特征。
何辉孔垂显蒋庆平邓西里肖芳伟李顺明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成像测井准噶尔盆地
复杂断块油气藏低阻油气层成因及发育控制因素——以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 South油田的Ben1油藏和AG1油气藏均为复杂断块油气藏,分别属于复杂断块构造背景下的整装背斜油藏和层状油气藏,发育大量低阻油气层,对油、水层识别造成较大困难。为此,综合岩心、测试、测井等资料,对Jake South油田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藏的低阻油气层成因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储层的粒度、物性、空间类型、致密程度等对研究区Ben1和AG1段分别进行储层分类,并对其中发育的低阻油气层进行定义;然后,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物性、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明确研究区复杂断块油气藏各类型储层低阻油气层的成因;最后,对比低阻油气层与储层的分布特征,分析低阻油气层的发育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低阻油气层的成因主要为高束缚水饱和度、发育导电矿物以及油气充注不足,而粘土矿物附加导电及工程因素对低阻油气层发育的影响则较小。不同复杂断块油气藏发育的不同类型储层的低阻油气层的成因存在差异,一般仅有1或2种因素起主要作用。低阻油气层的发育受沉积微相类型、储层类型以及低阻油带等因素控制。研究区下步低阻油气层的勘探开发应主要针对Ben1油藏和AG1油气藏发育的优质储层。
韩如冰田昌炳李顺明洪英霖蒋义伟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低阻油气层
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沉积微相-岩石相划分方法被引量:12
2008年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唐海发彭仕宓蔡圣权邹鲁新何辉王运海
关键词:沉积微相岩石相克拉玛依油田八道湾组
低电阻率油层模式识别方法的变量选取及应用
2017年
Jake south油田AG组油藏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内部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识别难度大,准确率不高。现有模式识别算法常采用的部分模型变量不能反映储层流体性质,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油藏中应用效果往往不好。综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曲线等资料,对模式识别中通常所选变量进行优化,并用于低电阻率油层识别中。结果表明,储层类型、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幅度比、中子密度指数、原状地层电阻率、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地层密度等变量可反映储层流体性质,建议采用。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选用建议的模型变量对已证实油水层进行识别,取得良好效果,油水层识别准确率达94.4%,远高于采用以往常用变量的准确率。
韩如冰田昌炳李顺明干旭何辉杜宜静
关键词:测井解释低电阻率油层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