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东

作品数:12 被引量:121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大型底栖动物
  • 4篇底栖动物
  • 4篇群落
  • 4篇群落特征
  • 3篇牙鲆
  • 3篇黄河
  • 3篇黄河口
  • 2篇遗传力
  • 2篇潮间带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大型底栖生物
  • 1篇蛋白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多维尺度分析
  • 1篇多样性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选择育种

机构

  • 11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市海洋与...
  • 2篇海阳市黄海水...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12篇刘旭东
  • 7篇冷宇
  • 7篇刘一霆
  • 5篇赵升
  • 4篇张全启
  • 4篇刘霜
  • 3篇王亚楠
  • 3篇刘志鹏
  • 3篇王志刚
  • 2篇刘金相
  • 2篇于海洋
  • 2篇张爱君
  • 1篇张琦
  • 1篇穆琳琳
  • 1篇张洪亮
  • 1篇李钦亮
  • 1篇杜明
  • 1篇李春梅
  • 1篇严福升
  • 1篇宋帅

传媒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月龄牙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被引量:54
2010年
随机选取3月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100尾,分别测量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厚(X4)和体高(X5)共5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Y)。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进行剖分。明确影响3月龄牙鲆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为牙鲆选育提供数据支持和理想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间及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P<0.01)。体长、体厚和体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所选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R2=0.945,表明所选形态性状是影响3月龄牙鲆体质量的主要性状。通过对各形态性状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剔除不显著的性状自变量后,建立最优的多元回归方程:Y=-4.988+0.763X2+2.997X+1.089X,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严福升王志刚刘旭东刘志鹏张全启
关键词:牙鲆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半滑舌鳎生长因子midkine的定点改造及原核表达
2013年
为进一步研究半滑舌鳎midkine(MK)成熟肽活性与功能,对半滑舌鳎生长因子MK成熟肽进行定点改造及原核表达。根据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特点,实验利用SOEing PCR法对半滑舌鳎MK成熟肽进行定点突变。将改造后的半滑舌鳎成熟肽MK克隆到载体质粒pET3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MK,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菌株中。SDS-PAGE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IPTG诱导表达后半滑舌鳎重组蛋白MK存在于大肠杆菌上清液中,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ku。研究表明,本实验对半滑舌鳎生长因子midkine成功进行了定点改造,原核表达质粒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且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
王亚楠刘旭东穆琳琳刘志鹏李春梅于海洋张全启
关键词:半滑舌鳎MIDKINE原核表达融合蛋白
养马岛后海区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2010年9月在烟台养马岛后海海域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进行了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内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毛类占绝对优势,群落间差异较小,可划分为4个群落,长叶索沙蚕(Lumbrinereis longiforlia)、钩毛虫(Sigambra sp.)、中蚓虫(Mediomastus sp.)等多毛类生物的丰度高低是构成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栖息环境的差异是造成群落间差异的主要原因,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17~2.92,平均值为2.13。人为扰动是影响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素,在航道通过、养殖区分布的影响下,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整体稳定性较弱。
冷宇刘一霆赵升张琦刘旭东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黄河口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2004-2010年7个航次(每年8月初至9月上旬)共200个站位的黄河口附近海域生态调查资料,研究其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类和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夏季黄河口海域共出现浮游植物137种,丰度变化范围为(71.51~2 296.31)×104个/m3,优势种类历年变化较大,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垂缘角毛藻(Chaetoceros laciniosus)、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多样性指数值远岸区域普遍高于近岸区域,低值区多数位于入海的河口附近。聚类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大致可分为3个浮游植物群落。
冷宇赵升刘霜刘一霆李钦亮刘旭东
关键词:浮游植物黄河口
黄岛电厂温排水对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黄岛电厂温排水邻近海域为研究对象,2010年9月调查了电厂温排水对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9个站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生物76种,平均生物量5.79 g/m2,平均密度830 m-2。利用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对各样本大型底栖生物分析得出,调查区域可划分为4个群落。各样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42~4.25之间,平均指数为3.67,其中靠近温排水区域站位的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的趋势。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靠近排水口处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对调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变化的解释量达到60.5%,影响范围为排水口附近温升在3℃以上的区域。
赵升刘旭东张爱君刘一霆冷宇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温排水群落特征
渤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2
2014年
对渤海4个重点监测排污口(北塘、大蒲河、弥河和虞河)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最丰富。各排污口的优势菌有所不同,北塘、弥河2个采样点的优势菌分别为Bacill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大蒲河采样点的优势菌为Vibrio sp.和Oceanospirillum sp.,虞河采样点的优势菌为Shewanella sp.和Bacillus sp.。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北塘和虞河采样点的细菌种群特征较相近,细菌种群分布特征可能与排污口的海洋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霜李永霞刘旭东王亚楠孙蓓蓓宋帅
关键词:排污口海洋异养细菌优势菌多维尺度分析
烟台市龙口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于2007年03月22日至2008年03月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港附近海域,进行了为期1年的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32种,优势种为内枝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软丝藻(Ulothrix flacca.)、肠浒苔(Entermorpha intestinalis)、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525.18 g/m^2,5-11月的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1 569.39 g/m^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其中秋季板生物量最高,龙口海域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受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藻类开始附着的温度低于动物。4个季度污损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指数(H′)春季最高,均匀度指数(J)和种群丰富度指数(M)则夏季最高。统计分析表明,龙口港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大致划分为4个组群,秋季附着的污损生物代表了试验海域的主要特征,同时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
冷宇李继业刘一霆赵升刘旭东
关键词:生态学龙口港污损生物
对牙鲆进行一代选择之后的育种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评估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人工选育的育种效果,以2007年经过家系选育的具有优良生长性状的第一代个体为亲本,依据巢式交配设计,构建了第二代10个半同胞家系和20个全同胞家系。在养殖4个月后进行生长性状的测定,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选育第二代群体的平均体质量比未经选育的对照提高2.91g,遗传增益为11.25%,显著高于未经选育的群体(p<0.05);选育群体平均全长较未选育的对照提高1.33cm,遗传增益为10.36%,极显著高于未经选育的群体(p<0.01),表明第一代对生长性状的选育达到良好的效果。选育第二代的体重、全长和体高的遗传力为分别为0.656~0.731,0.481~0.742,0.480~0.651,均属于高等遗传力,显示牙鲆选择育种仍旧可以取得较快的遗传进展,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
刘旭东刘志鹏王亚楠刘金相王志刚刘寿堂张全启
关键词:牙鲆选择育种遗传力生长性状
牙鲆家系耐热性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本研究从30个母系全同胞家系中各选取30尾牙鲆,28℃高温养殖40d,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各牙鲆家系在高温下生长40d后的体质量(Y)与初始的体质量(X)的回归方程,结果为:Y=2.433X+5.539,(R=0.899),其中斜率的95%置信区间为1.973~2.892,截距的95%置信区间为0.909~10.169,并最终得到高温情况下各个家系增重情况的遗传力的估算值在0.15~0.38之间,属于中等遗传力。以牙鲆家系为材料进行了急性温度致死和慢性温度致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温度的选取在耐高温选育过程中至关重要,急性温度致死实验中(32℃)各家系均在58h左右死亡;而在慢性温度致死实验(31℃)中,各家系表现出了良好的耐热选择效应,死亡时间呈现了一定的连续性,各家系间耐热性差异极显著(P<0.01)。在31℃下,根据其热致死时间对其耐热性选择,最终选择2、11、19和36号家系作为耐热家系,为下一步耐热家系选育提供了基础群体。
王志刚刘旭东刘寿堂银红梅刘金相于海洋张全启
关键词:牙鲆家系遗传力估计
黄河口海域2004—2009年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4
2013年
根据2004年-2009年春季6个航次共186个站次的黄河口附近海域生态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群落特征分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53种,生物量变化范围为6.31~13.20g/m2,丰度的变化范围为44~902ind./m2。优势种类历年变化较大,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种类为纵沟纽虫、细长涟虫、寡节甘吻沙蚕和绒毛细足蟹;调查区域内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历年来呈下降的趋势。聚类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大致可分为近岸和远岸2个底栖动物群落。分析表明,水深、底质的中值粒径和海水盐度是影响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冷宇刘一霆杜明刘霜刘旭东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黄河口群落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