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东

作品数:18 被引量:15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代文
  • 4篇寓言
  • 4篇政治
  • 3篇当代文学
  • 3篇语言
  • 3篇启蒙
  • 3篇文化
  • 3篇文化政治
  • 3篇文学批评
  • 3篇现代主义
  • 3篇写作
  • 2篇杂文
  • 2篇中国现代主义
  • 2篇启蒙时代
  • 2篇访谈
  • 2篇访谈录
  • 2篇《启蒙时代》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机构

  • 18篇纽约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早稻田大学

作者

  • 18篇张旭东
  • 2篇罗岗
  • 1篇季红真
  • 1篇王鸿生
  • 1篇倪文尖
  • 1篇朱羽
  • 1篇蔡翔
  • 1篇刘复生
  • 1篇张旭东
  • 1篇王钦译
  • 1篇陈晓明
  • 1篇徐勇

传媒

  • 4篇文艺理论与批...
  • 3篇现代中文学刊
  • 2篇开放时代
  • 2篇文艺争鸣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经济导刊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学术前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鲁迅的问答
2009年
张旭东
关键词:《伤逝》
“重返八十年代”的限度及其可能——张旭东教授访谈录被引量:5
2012年
张旭东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非常活跃,亲历并参与了当时文化热的讨论,其后虽留学就教于海外,从事英语写作、研究和教学,但他关注和研究的仍是中国的问题和文化走向,“重返八十年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张旭东徐勇
关键词:访谈录文化走向英语写作
政治的内在强度是文化被引量:1
2016年
问:这些年您一直在提“文化政治”这个概念,习近平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您能不能解释一下“文化政治”概念?
张旭东
关键词:文化政治文化自信
“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被引量:12
2008年
《启蒙时代》里的启蒙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资产阶级启蒙"或"小资产阶级启蒙",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文化革命意义上的启蒙,所以南昌的成长,也必须是他克服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王安忆的作品在精神气质上是属于革命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范式的。这也是她说"我就是我","张爱玲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并不大"、"我不是海派文学的传人"的底气所在。
张旭东
关键词:启蒙时代精神现象学虚无文学范式
启蒙主义“伦理自觉”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反思《新青年》早期论述中的文化与国家概念被引量:3
2015年
《新青年》早期所标榜的文化革命,随启蒙主义逻辑的展开必然到达伦理领域,陈独秀关于"伦理自觉"乃为"吾人最后之自觉"的一系列论述对此作出了有力的表述。本文力图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伦理概念因在现实中缺乏国家的依托,在政治上缺乏中国国家认同的维度,因此导致内涵上的偏颇,在将文化革命逻辑引入伦理领域的过程中,未能够发掘和阐述事实存在着的伦理世界同新文化所追求的现代国家之间的积极关系。不仅如此,本文进一步指出,由于简单地将伦理世界定义为启蒙的对立面和被改造者,新文化运动也为日后长期困扰中国思想生活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准备了一个原型:越是追求启蒙的自觉,就越是同这种自觉的客观指向——现代主权国家及其文化政治统一体——相对立。这种文化革命与革命国家之间的人为概念上的冲突,虽然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现实中予以克服,但并未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失去其幻影般的影响。
张旭东
关键词:启蒙主义文化政治现代文学
作为历史遗忘之载体的生命和土地——解读莫言的《生死疲劳》被引量:15
2012年
近年来我每年回国讲学,在批评理论和美学、文学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讨论之外,都会挑一本当代中国小说和大家一起读。今年选了莫言的《生死疲劳》。我的读法和国内当代文学研究或作家作品研究的路数不太一样,是从一些比较大的思想问题出发去挑选文学文本,但一旦确定文本后,基本指向却并不是用文学文本来映证甚至图解思想问题。
张旭东
关键词:《生死疲劳》当代文学研究生命遗忘
消逝的诗学:贾樟柯的电影被引量:20
2011年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消失"、"拆除"和"移动性"等母题,探讨其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反应。
张旭东王钦译
关键词:贾樟柯寓言
从“现代主义”到“文化政治”——张旭东教授访谈录被引量:8
2010年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朱羽(以下简称"朱"):张老师,《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应该说是您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您对中国现代主义的阐释强调把它重新放回历史,同时对于"形式"、"审美"作一种寓言式的阅读,
张旭东朱羽
关键词:文化政治访谈录中国现代主义学术专著寓言式
当代性·先锋性·世界性--关于当代文学六十年的对话被引量:23
2009年
对当代文学的谈论应建立在对"当代"的理解之上。"当代"是一种仍在展开的、尚未被充分历史化的经验,其最核心的界定是存在的政治性和未来的指向性。可以说,现代文学是被当代文学生产出来的,文学批评是第一性的,文学史是第二性的,是批评定义了文学、界定了文学史的研究而不是相反。先锋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一笔重要财富,对它的理解,对它的当代性的阐释,对它的存在价值的判定,都与这个文学的当代性息息相连。同时,对中国文学的考察不应采取单一的内部的视角,而应或与对当代社会的理解相联系,或与存在的伦理性审美性(诗性)相联系,或采取更具普遍性的思路,比如以东亚的或世界的眼光来对待。
张旭东蔡翔罗岗陈晓明刘复生季红真王鸿生千野拓政林春城
关键词:文学批评政治性先锋文学
作为现代寓言和政治哲学的《骆驼祥子》被引量:8
2019年
本文致力于重新解读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骆驼祥子》。通过文本细读,作者力图表明,《骆驼祥子》中的核心形象不是人,而是动物和幽灵("个人主义末路鬼");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不是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物性格与所处环境之间的矛盾,而是"经济人"在雇佣劳动、等价交换、量化积累和线性增长等抽象概念指引下所做的"理性选择"带来的可预见性,与小生产条件下的"命运"的不可预见性("意外")之间的周期性、毁灭性碰撞。作者认为,《骆驼祥子》决定性的风格特征不是写实主义-人道主义叙事,而是现代主义-反人道主义的结构性摹仿和再现,其对象是20世纪初中国人的整体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基于对小说隐喻-寓言结构的分析,作者引申出《骆驼祥子》隐含的政治哲学洞察:祥子和他的世界作为一个历史现实,仍处在社会和道德意义上的准自然状态,针对这种状态,一个民族自觉的精神努力和集体性实践必须首先致力于创制一个能够保障劳动、价值创造和财富积累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一般性制度条件,即利维坦式的近代主权国家。
张旭东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现代寓言政治哲学现代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