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宝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30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心力衰竭与心肌病(1)
- 2009年
- 李奎宝陈瑾
- 关键词:心肌病变心力衰竭原发性心肌病全身系统性疾病收缩功能障碍心脏机械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近、远期预后。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14年5月,共完成5798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急诊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IRA)为ULMCA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存在CS将患者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分析ULMCA病变导致AMI患者合并CS的临床特点,以及合并CS对该类患者近、远期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最终有58例ULMCA病变所致AM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1例患者(53.4%)存在CS。与对照组比较,CS组患者术前侧支循环2—3级的比率、最终的TIMI血流3级比率和左室射血分数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仅有较低的术前侧支循环2-3级是住院期间发生CS的预测因素(OR=0.19,P=n02)。住院期间一共死亡23例(39.7%),其中休克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5%郴.11.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S是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因素(OR:6.94,P=0.01)。35例患者存活出院,完成中位数42.0个月(12.0,60.0)的随访。Kaplan—Meier分析估算无休克患者的总累计生存率为51.8%,而休克患者的总累计生存率仅为20.3%(Log—rank,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期间存在CS则是ULMCA病变所致AMI患者总病死率的唯一预测因素(HR=4.67,P=0.004)。结论ULMCA病变所致的AMI患者病情凶险,CS发生率高,CS与该类患者近、远期病死率相关。
-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李奎宝张大鹏王红石刘宇李惟铭孙昊倪祝华夏昆迟永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不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药物洗脱支架极晚期血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发生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的患者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情况,探讨不同DAPT持续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共完成3945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入选经急诊造影证实为VLST的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仍持续使用DAPT,将患者分为持续DAPT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随访期间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再发支架内血栓(ST),靶血管重建率(TVR)以及死亡。探讨不同DAPT持续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共计有62例VLST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5例,女性7例,年龄41~82(58.6±10.2)岁。VLST距第1次DES置入时间为12.5~84(38.7±18.1)个月。住院期间脑出血死亡1例,存活的61例患者随访5~88(32.1±19.1)个月。随访期间,又有17例患者出现MACE,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提示无事件生存率为45.1%。末次随访时,坚持持续DAPT的患者38例,其中5例(13.2%)发生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2%,P=0.001)。根据是否发生MACE事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Cox单因素分析提示再次置入第一代DES[危害率(hazard ratio,HR):2.69,P=0.04]和持续DAPT(HR:0.25,P=0.01)为远期随访中MACE相关的预测因素。而多因素Cox分析则提示仅有持续DAPT是随访期间不发生MACE的唯一预测因素(HR:0.30,95% CI:0.09~0.97,P=0.04)。结论 DES术后VLST患者远期预后情况欠佳,事件发生率较高。坚持DAPT可能有助于减少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 徐立王乐丰杨新春李奎宝孙昊张大鹏王红石刘宇李惟铭倪祝华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抗血小板治疗随访
- 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超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自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期间住院年龄≥80岁超高龄AMI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499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97例,病死率为19.4%,其中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297例,死亡69例,病死率23.2%,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2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单因素比较显示:死亡组感染、消化道出血、高血压病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破裂、心功能KillipⅢ、Ⅳ级、肾功能不全及STEAMI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P值均<0.05);而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Killip分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急诊支架植入及心肌梗死类型为高龄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心功能Killip分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肾功能不全、是否行急诊植入支架及MI类型为超高龄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对超高龄AMI患者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行PCI可提高其住院存活率.
- 赵文淑李奎宝张媛王红石王乐丰杨新春
-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人死亡率
-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生见习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生见习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入选某校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3人,按年级分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见习方法和PBL教学见习法;采用2x检验比较两组在听课、讨论认真程度,见习收获以及对本次见习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采取传统见习方法的47名学生,总的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参与讨论率为27.7%(13/47);课后问卷调查显示,感觉有收获、对本次见习课满意的比例为63.8%(30/47);而采用PBL见习方法的46名学生,总的不认真听课、参与讨论的比例为6.5%(3/4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问卷调查满意的比例为91.3%(42/46),与前组比较亦差异显著(P=0.002)。结论 PBL法组见习同学在见习认真程度、满意度等方面总体优于传统见习组同学。
- 李奎宝杨曦艳赵文淑
- 关键词:教学医学教育
- 血清钙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 2007年
- 李奎宝杨新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钙浓度发病关系独立预测因素血钙浓度钙离子浓度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7例发病24 h之内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术后入院即时血浆NT-proBNP水平,收集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根据相应程度或等级分组,对比各组间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NT-proBNP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39,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0.29,P=0.000);入院时killip分级Ⅲ~Ⅳ级组和Ⅱ级组NT-proBNP水平高于I级组(P均<0.01);随着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的延迟,NT-proBNP水平依次增高(P均<0.01)。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与年龄、LVEF、killip分级、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相关。
- 王华刘佳梅李奎宝高明明
- 关键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治疗方案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三种基本镇痛药物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0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选取的患者分成三组,最终纳入273例患者,每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口服镇痛药物:洛索洛芬钠组(89例),60 mg,1日3次;曲马朵组(89例),50 mg,每12 h 1次;洛芬待因组(95例),1片,1日3次。利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对用药后1、2、4、8 h及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6天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NRS评分在0 h(用药前),以及用药后1、2、4、8 h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洛索洛芬钠评分最低,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朵组与洛芬待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曲马朵组24.72%(22例)、洛芬待因组7.37%(7例)、洛索洛芬钠组5.62%(5例)。结论洛索洛芬钠对术后急性疼痛的镇痛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另外二组,且曲马朵不良反应较多。
- 邸宣邱爽李奎宝刘丽宏
- 关键词:镇痛曲马朵洛索洛芬钠
- 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8
- 2005年
- 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性和安全性, 选取64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一周每天0.6g,第二周每天0.4g,维持量每天0.1~0.2 g.结果:随访1.7±1.6年.有效52例(81.3%),复发7例(13.5%).22例出现不良反应(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作时间和诱因、以及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为影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胺碘酮对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OR 6.22, P=0.05),服用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OR 21.65, P=0.03).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14.1%),心率减慢8例(12.5%),恶心、厌食2例,光过敏1例,皮疹1例,复视1例,嗜睡1例,咳嗽及肺部阴影各1例.结论 :①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相对安全;②胺碘酮对于多于白天发作、且与劳累或生气等因素有关的阵发性房颤疗效较高;③ACEI或ARB可能有助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 李奎宝杨新春胡大一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胺碘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浆内皮素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确诊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120例STEMI患者,经计算机软件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标准治疗组,60例)、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强化治疗组,6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服药7d后取血,行血C反应蛋白(CRP)、血脂、血浆内皮素测定及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结果治疗7d后,强化治疗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0.49±0.21)pmol/L比(0.63±0.58)pmol/L,P〈0.05];强化治疗组MAADP值亦明显低于标准治疗组[(38.4±17.4)mm比(45.7±14.5)mm,P〈0.05]。治疗7d后强化治疗组血内皮素水平与MAADP存在正相关关系(r=0.378,P〈0.05)。治疗7d后两组血CRP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早期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更显著地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并同时降低患者的血小板活性。
- 徐晓蓉李奎宝王攀徐立刘宇杨中甦杨新春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