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琳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青年文化
  • 2篇士人
  • 2篇文化转型
  • 2篇话文
  • 2篇北宋
  • 2篇大话
  • 2篇大话文化
  • 1篇颠覆
  • 1篇颠覆性
  • 1篇电影
  • 1篇学界
  • 1篇学者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化
  • 1篇印刷媒介
  • 1篇知青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分子小说
  • 1篇知识分子形象

机构

  • 13篇中国青年政治...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桂琳
  • 1篇李春青

传媒

  • 4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青年探索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滁州职业技术...
  • 1篇文化与诗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话”文化:“电子场景”下青年文化的“中区倾向”被引量:2
2006年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桂琳
关键词:青年文化
知青成长书写中两种书写模式的考察——以路遥与张承志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知青成长书写是新时期以来文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张承志和路遥是其中的两位代表作家。通过对他们成长书写的研究,我们发现新时期以来的知青成长书写是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集体型成长书写向个体型成长书写的过渡产物,他们成长书写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混杂现象也是新时期以来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活生生的标本。
桂琳
网络时代的青春题材电影及其文化表达
2017年
"青春"一直是电影钟爱的主题。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可以作为青春电影再次勃兴的一个标志。从这部电影作品的成功开始,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这几年不断涌现。《致青春》和以往青春题材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是由一部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的,同时它也开创了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为青春电影的一股热潮。本文聚焦由网络青春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一批青春电影,这些新型的青春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考察一种新的青年文化的诞生及其主要内涵。这种青年文化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有重要的关联。
桂琳
关键词:青春电影网络文学青年文化
直面历史的挑战——论欧阳修的新型人格结构的构成
2007年
本文有意突破以往欧阳修研究的框架,从士人主体与文化转型的关系来观照欧阳修的文化意义。欧阳修所处的北宋真宗到神宗时期可以说是宋代文化转型很关键的时期,作为一个处在转折期的重要人物,欧阳修自觉地进行了调整,以促使自身一种新型人格结构的生成。它们在他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不断发生着作用,并且由于他的社会地位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桂琳
关键词:士人北宋文化转型
从《江河湖》到《人境》——论刘继明的“知识分子小说”
2017年
本文聚焦刘继明2010年和2016年接连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江河湖》与《人境》。通过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刘继明为我们时代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小说类型。这种类型的小说首先基于作者对知识分子身份的清晰确认,并将小说创作看作是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途径,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文学创作日益走向社会边缘的时候,这一类型的小说对当代文坛具有重要的意义。
桂琳
关键词:知识分子小说知识分子形象
媒介场景:文化研究中的新思路——读梅罗维茨的《消失的地域》被引量:4
2008年
本书的作者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的名字似乎让人有些陌生,而他的前辈伊尼斯和麦克卢汉则在中国学术界名气已经很大了。实际他们都属于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作"媒介生态学派"的研究思路。在他们之前,媒介研究中关注的焦点是媒介信息。
桂琳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媒介研究印刷媒介媒介信息戈夫曼JOSHUA
1976年前的王朔被引量:4
2014年
王朔出生在军人家庭。王朔的母亲在家里的地位可能比较高,而他父亲则属于"妻管严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等级制度应该相当敏感。再加上王朔的父亲在这个军队等级序列中又处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所以王朔的心态绝对不是那种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很多时候他实际上是将自己摆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去抗争,去争取自己的权利。这也是他为了保护自己所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王朔与父母的关系非常疏离。他对亲情是极度怀疑的,失去了家庭这样一个心灵的栖息地,王朔在心理层面上成了无父无母的人。这种淤积的心理情结,在王朔的一些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桂琳
关键词:家庭出身太行根据地父亲
双重生存空间中的欧阳修——兼论欧阳修新型人格结构的生成被引量:6
2006年
欧阳修是处在宋代文化转型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面对新的历史语境对士人阶层提出的要求,他在主体意识上进行了自觉的调整,将处世方式和生存空间进行了重新的规划。这种转变不仅促成了一种新型的人格结构的生成,而且在他所参与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李春青桂琳
关键词:双重身份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两个基本特征
2009年
成长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其创作数量巨大。国内研究界对成长小说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将成长小说的研究纳入中国现代性进程的研究框架之下,作为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形象表征,中国现代成长小说有两个基本特征:从时空构造上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多采取回环反复的成长时间;从成长主人公的形象上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塑造了大量无力成长的成长主人公形象。
桂琳
“电子场景”下青年文化的“中区倾向”——对“大话”文化的一种阐释角度被引量:4
2006年
国内现有的文化研究路径主要是“权力场景”的研究思路,在对“大话”文化的研究中情况依然如此,其中以陶东风先生的研究为代表;实际上,“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所以“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来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桂琳
关键词:青年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