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稻田
  • 3篇中国稻田
  • 3篇甲烷排放
  • 2篇植被
  • 2篇植被净初级生...
  • 2篇中国农业
  • 2篇农业
  • 2篇净初级生产力
  • 2篇甲烷
  • 2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碳循环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作物
  • 1篇GIS技术
  • 1篇I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作者

  • 5篇王平
  • 4篇黄耀
  • 4篇张稳
  • 2篇于永强
  • 1篇杜筱玲
  • 1篇魏丽
  • 1篇孙文娟
  • 1篇王彧
  • 1篇刘文英

传媒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2005年大气中CH4浓度为1774 ppb,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1059 ppb,但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其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
王平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
文献传递
1990-200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变化模拟被引量:6
2008年
甲烷(CH4)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研究我国稻田的甲烷排放年际变化,客观评估我国稻田CH4排放量,对于区域乃至全球大气CH4浓度的贡献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一个比较成熟的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模拟估计了中国大陆1990~2000年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排放的年际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际波动,其中1993~1995年由于播种面积较少,甲烷排放为一个低谷,排放量约为5.37Tg;其他年份的排放量在5.93—6.22Tg之间。虽然1997年之后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比1993年之前少约1.84×10^6hm^2,但两个时期的甲烷排放量却基本相等,这主要是由于1997年之后单位面积稻田甲烷的排放也较1993年之前高的缘故。从空间格局方面讲,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江苏和安徽,东北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在20世纪90年代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王平魏丽杜筱玲张稳黄耀孙文娟刘文英
关键词:稻田甲烷
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算被引量:26
2009年
将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GIS空间化数据库结合,模拟估计了中国大陆1955—2005年水稻生长季稻田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体呈增加趋势,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年均排放量分别为(3.18±0.53)、(4.71±0.27)、(5.22±0.24)和(5.79±0.34)Tg,2000—2005年平均排放量为(6.25±0.36)Tg。1960—1975年增加最快,速率为0.167Tg/a;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增加速率减缓,为0.054Tg/a。中国稻田甲烷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江苏和安徽省,约占全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73.2%。自1980年代初以来,东北三省稻田甲烷排放增加显著,这主要归因于该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
王平黄耀张稳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
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Ⅱ)——模型的验证与净初级生产力估算被引量:26
2006年
利用我国若干代表性区域6种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生产力的田间试验及统计数据,对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鄄C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利用常规的气象和土壤资料、化肥氮施用量等较好地模拟我国6种作物主产区的净初级生产力,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80(n=786)。将Crop鄄C模型与GIS空间数据库耦合,估计了1980—2000年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从1980年的472.9TgC增加到2000年的607.2TgC,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增加最为明显。
王彧黄耀张稳于永强王平
关键词:作物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I)——模型的建立与灵敏度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以业已建成的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C-)。CropC-的模拟对象为占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氮素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灵敏度分析表明,在输入参数变化±10%时,CropC-对6个主要输入参数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土壤全氮含量>施氮量>降水。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降低作物净初级生产力。
黄耀张稳于永强王平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碳循环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