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欣

作品数:1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平屋
  • 4篇荷载
  • 4篇风洞
  • 4篇风荷载
  • 4篇风压
  • 4篇表面风荷载
  • 3篇旋涡
  • 3篇水平度
  • 3篇缩尺
  • 3篇缩尺模型
  • 3篇流场
  • 3篇攻角
  • 3篇非高斯
  • 3篇非高斯特性
  • 3篇测压
  • 3篇测压管
  • 2篇多污染物
  • 2篇室内风机
  • 2篇体型系数
  • 2篇培养池

机构

  • 16篇东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6篇董欣
  • 13篇叶继红
  • 2篇张瑞平
  • 2篇王爽

传媒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2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第十三届空间...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空气多污染物净化的微藻养殖幕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气多污染物净化的微藻养殖幕墙,包括室内风机、微藻核心净化装置和拓展装置;室内风机通过导流管依次连接拓展装置和微藻核心净化装置,实现室内与微藻核心净化装置之间形成气体的循环流通;微藻核心净化装置用于提...
王爽杨文益程雨龙陈卓文张瑞平李培君董欣彭宇欣徐凯航
文献传递
平屋盖锥形涡简化流动模型
本文通过大跨平屋盖表面锥形涡的流动显示试验和测压试验,基于已有兰金涡模型,对其进行改进,建立了简化锥形涡流动模型,以此分析了大跨屋盖表面强风吸力的产生机理,并对屋盖表面锥形涡诱导的平均、峰值吸力进行了预测。(1)给出不同...
董欣叶继红
关键词:PIV风吸力
马鞍屋盖表面锥形涡流动模型研究
2015年
该文基于大跨平屋盖和马鞍屋盖表面锥形涡流动显示试验,对现有的兰金涡模型进行改进,在其涡核区与势流区之间添加过渡区,从而建立了简化的二维锥形涡流动模型,给出了旋涡上部流速、旋涡内部流线曲率以及屋面涡核吸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据此流动模型,分析了旋涡强度的影响因素即为旋涡内部流线曲率和旋涡流速:旋涡内部流线曲率越大,旋涡转速越快,旋涡强度越大。基于流动显示试验和测压试验所得平屋盖以及马鞍屋盖表面各旋涡参数之比,以平屋盖表面锥形涡为基准,量化了各风向下马鞍屋盖表面的锥形涡强度。通过加入考虑旋涡效应对传统准定常理论进行修正,给出了锥形涡涡核吸力(均值、峰值)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值与马鞍屋盖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锥形涡流动模型对于预测马鞍表面锥形涡涡核吸力的有效性。
叶继红董欣
大跨平屋盖表面锥形涡流动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大跨平屋盖表面旋涡流动显示试验,对兰金涡模型进行改进,在其涡核区与势流区之间添加过渡区,建立简化的二维锥形涡流动模型,给出旋涡上部流速、旋涡内部流线曲率以及屋面涡核吸力之间的定量关系。据此流动模型分析表明,旋涡内部流线曲率越大,旋涡转速越快,旋涡强度越高,且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据流动显示试验结果,量化各风向下大跨平屋盖表面锥形涡强度。通过考虑旋涡效应对准定常理论进行修正,给出旋涡涡核吸力的计算式,并将计算值与大跨平屋盖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锥形涡流动模型对于预测旋涡涡核吸力的有效性。
董欣叶继红
不同风场下大跨平屋盖表面锥形涡诱导的风压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平屋盖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对均匀流场和湍流场作用下平屋盖表面锥形涡诱导的风压特性进行研究。①对比不同流场下平屋盖表面锥形涡诱导的平均、脉动风压分布和脉动风压谱,发现均匀流场中的平均风吸力强劲,而湍流场中的风压低频脉动能量突出;②分析不同流场下的风压概率密度曲线,指出湍流场作用下,再附区风压概率密度曲线表现出双峰分布;且旋涡再附效应显著,这将对屋面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矩;③分别利用点涡、兰金涡和基于兰金涡简化的Cook公式对锥形涡作用下的风压剖面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兰金涡模型和Cook公式均适用于预测旋涡作用下的风压剖面,点涡模型则低估了实际风吸力;④在湍流场中对比了不同风向引起的风压分布,发现当来流沿屋盖对角线时,两侧旋涡强度相当,旋涡再附运动强劲,当来流偏离屋盖对角线时,在屋面靠近来流的一侧,横风向脉动加速了旋涡的旋转,增加了旋涡诱导的平均吸力;在远离来流的一侧,屋面平均、脉动吸力均减小。
董欣叶继红
关键词:风压特性
风洞流场显示试验模型旋转支架
一种风洞流场显示试验模型旋转支架,是针对风洞流场显示试验中,传统模型支架存在的水平度和旋转角度调整均不方便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而提出,在支架底板设置高度调节螺栓和水平仪以满足试验模型水平度的要求;在支架顶板边缘设置角度刻度线...
董欣叶继红
文献传递
风洞流场显示试验模型旋转支架
一种风洞流场显示试验模型旋转支架,是针对风洞流场显示试验中,传统模型支架存在的水平度和旋转角度调整均不方便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而提出,在支架底板设置高度调节螺栓和水平仪以满足试验模型水平度的要求;在支架顶板边缘设置角度刻度线...
董欣叶继红
文献传递
破坏性旋涡诱导下马鞍与平屋盖表面风荷载机理研究
风灾是自然界中影响较大的灾害之一。大跨屋盖结构由于其本身的形态特点,多数处在大气边界层的底部,此区域内风速变化大且湍流度较高,结构周围的来流分离、绕流运动复杂,屋盖表面将形成各种尺度的旋涡,其中最著名的两种有组织且破坏性...
董欣
关键词:风压特性
菱形马鞍屋盖表面风压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英文)
2010年
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研究了风向沿马鞍低点连线时菱形马鞍屋盖表面的风压特性.首先给出了屋盖表面的平均及脉动风压分布,通过脉动风压谱,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迎风前缘附近旋涡从生成、发展直到最后破裂的过程,进而解释了迎风前缘易损区域的平均及脉动风压分布机理.分析马鞍高点附近的风压谱形状,发现结构对于来流的干扰作用在风压脉动上体现为高频脉动.此后用测点风压时程的三、四阶矩对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进行描述并给出了划分高斯、非高斯区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对马鞍屋盖表面进行了分区.通过研究脉动风压谱,发现风压非高斯特性是由于来流的分离运动及结构对来流的干扰作用引起的,且前者引起的非高斯特性较后者更为显著.
董欣叶继红
关键词:非高斯特性
锥形涡及其诱导下的马鞍屋盖表面风荷载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对锥形涡及其诱导下的菱形马鞍屋盖表面风荷载进行了系统研究:⒈分析了锥形涡诱导下的屋盖表面平均、脉动风压分布特点;通过脉动风压谱,着重分析了马鞍迎风前缘(易损区域)的平均、脉动风压分布机理。⒉通过风压信息确定了锥形涡的特征参数(涡核位置、作用范围),给出了定量结果;分析了锥形涡涡轴的左右摇摆运动,分别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建立了锥形涡涡轴的运动与屋面吸力脉动之间的关系。⒊用测点风压时程的三、四阶矩对风压的非高斯特性进行描述,给出划分高斯、非高斯区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马鞍屋盖表面进行了分区;分析了锥形涡作用下屋盖表面风压非高斯特性的产生机理。
董欣叶继红
关键词:非高斯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