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牙龈
  • 1篇牙龈炎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特点
  • 1篇乙亚胺
  • 1篇中间普氏菌
  • 1篇生物活性
  • 1篇鼠模型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皮素
  • 1篇槲皮素
  • 1篇龈炎
  • 1篇微波
  • 1篇卵黄
  • 1篇卵黄抗体
  • 1篇活性
  • 1篇大鼠模型

机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3篇甄宇红
  • 3篇廖瀚
  • 2篇龙亚一
  • 1篇张宝璟
  • 1篇徐乃进
  • 1篇黄珊珊
  • 1篇刘赟
  • 1篇丁超
  • 1篇丰雪
  • 1篇金月
  • 1篇侯媛媛
  • 1篇孙姗
  • 1篇丁超

传媒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槲皮素的生物活性机制及药动学特点被引量:10
2012年
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槲皮素发挥生物活性的机制,发现槲皮素并不只是通过抗氧化机制发挥活性。细胞因子及细胞信号转导在槲皮素发挥生物活性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首关效应强是阻碍食物中槲皮素充分发挥生物活性的重要原因。然而,槲皮素的体内分布和代谢特征又给予它发挥在体活性的潜力。因此,槲皮素很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介绍槲皮素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其药动学特点,为人们对槲皮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廖瀚甄宇红丁超龙亚一丰雪
关键词:槲皮素药动学生物活性
微波辐射加热法合成乙亚胺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加热法合成乙亚胺的优越性。[方法]通过调整原料比例、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然后,以传统方法合成乙亚胺,并将其结果与微波合成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微波辐射加热合成产物、传统方法合成产物、及标准品进行红外鉴定,确定它们为同一物质。在420 W的功率下,以甲酰胺∶乙二胺四乙酸(EDTA)=10.5∶1的比例反应12.5 min有最高产率,为75.6%。传统方法合成乙亚胺的产率为69.3%。相对于传统方法将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3.8%,并节约了46%的甲酰胺。[结论]微波合成乙亚胺相对于传统合成方法产率有所提高,并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原料甲酰胺的利用率。
廖瀚孙姗徐乃进张宝璟黄珊珊甄宇红
关键词:乙亚胺微波
中间普氏菌特异性卵黄抗体治疗大鼠牙龈炎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考察中间普氏菌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对牙龈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组)、阴性对照组(P1组):造模、阳性对照组(P2组):造模+替硝唑溶液、IgY溶液治疗组(P3组):造模+中间普氏菌特异性IgY溶液、蛋黄粉治疗组(P4组):造模+含中间普氏菌特异性IgY的蛋黄粉。对造模大鼠采用丝线结扎下前牙牙颈部,植入中间普氏菌,辅以高糖潮湿饮食,30d后造成大鼠牙龈炎模型,开始用药,每日给药1次,用含药溶液冲洗或含药蛋黄粉涂抹大鼠下前牙牙周,分别于给药0d、5d、10d、15d测定大鼠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血液白细胞计数(WBC)及体重(Weight)的变化,用药后15d对各组大鼠进行下前牙牙龈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检查局部组织炎症变化。结果:临床与血液观察指标显示治疗组(P2、P3、P4)与P1组比较,GI、PLI、BOP及WBC均有显著降低(P<0.05),体重呈增长趋势,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局部组织炎症表现较P1组为轻;P3、P4组与P2组比较,GI、PLI、BOP及WBC均有显著降低(P<0.05),体重增加显著(P<0.05),病理切片显示局部组织炎症表现较P2组为轻;P3组与P4组比较,GI、PLI、BOP及WBC均有显著降低(P<0.05),体重增加明显高于P4组(P<0.05)。结论:中间普氏菌特异性IgY两种制剂对牙龈炎均有治疗作用,溶液的治疗作用优于蛋黄粉。
刘赟王丹甄宇红龙亚一侯媛媛丁超廖瀚金月
关键词:卵黄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