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病理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学
  • 3篇临床病理学分...
  • 3篇肺癌
  • 3篇P14
  • 3篇ARF
  • 3篇病理学
  • 3篇病理学分析
  • 2篇血管
  • 2篇鳞癌
  • 2篇鳞癌组织
  • 2篇肺鳞癌
  • 2篇肺鳞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2篇倍体
  • 2篇倍体分析
  • 2篇P14ARF

机构

  • 7篇赤峰市医院
  • 6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12篇张华
  • 4篇李秀霞
  • 4篇季洪波
  • 2篇李志祥
  • 2篇李世君
  • 2篇沈晓玲
  • 2篇博晓真
  • 2篇王音
  • 1篇高玉杰
  • 1篇杜华
  • 1篇鲁海文
  • 1篇王芳
  • 1篇周轶群
  • 1篇张亚男
  • 1篇王萌

传媒

  • 6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4^(ARF)与肿瘤
2005年
INK4 a/ARF基因编码有两个独立的蛋白,即p16INK4 a和p14ARF。其中p14ARF对MDM2-p53通路具有关键性调控作用。在人类的很多肿瘤中发现p14ARF基因位点存在改变。随着国内外研究的增多,p14ARF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p14ARF的结构、抑癌机理及其功能失活机制作一综述。
张华李秀霞
关键词:P14ARF肿瘤
4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诊断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的形态学特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4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46例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4岁。镜下肿瘤细胞较小,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胞质少,深染,易见核分裂。瘤细胞呈巢团状及梁索状排列。46例活检组织中均有程度不同的挤压变形,部分病例挤压严重者组织结构不清,易与肺的低分化鳞癌、腺癌、淋巴瘤及其它神经内分泌肿瘤混淆。免疫组化结果 CK、CD56、Syn100%阳性,TTF-197%阳性,Ki-67呈高增殖指数。结论 特征性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有助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皮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表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
王音王芳张华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
DNA倍体分析在肺癌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DNA倍体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检测在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分析72例组织(包括57例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对照组织)的DNA倍体和PI。结果:流式细胞结果显示DNA倍体、PI在癌旁对照组织和肺癌组织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7例肺癌组织的PI在TNM分期、组织分化、组织类型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淋巴结转移无关,DNA倍体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肿瘤异质性的发生和发展,DNA异倍体率的增加,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表明DNA异倍体率在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发生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但PI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季洪波张华沈晓玲博晓真
关键词:肺癌DNA倍体增殖指数
肺硬化性血管瘤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少见的肺肿瘤,通过探讨P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这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PS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PSH由实性、乳头状、血管瘤样、硬化4种结构不同比例混合存在;瘤细胞主要有圆形和表面立方形细胞,两者均表达EMA和TTF-1,圆形细胞表达PR,表面立方形细胞表达CK7,而syn和CgA均呈阴性表达。结论:EMA、CK7、TTF-1等免疫组化对诊断有帮助。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良恶性判断要结合临床、影像资料、病理及免疫组化综合考虑。
张华季洪波李世君
关键词:肺肿瘤硬化性血管瘤病理
β-Tubulin-Ⅲ在肺腺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β-Tubulin-Ⅲ在肺腺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于术前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光学显微镜法检测血清β-Tubulin-Ⅲ表达水平,结合影像、随访结果,分析其在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肺腺癌组织中均基本无β-Tubulin-Ⅲ表达,浸润性腺癌(IA)肺腺癌组织中β-Tubulin-Ⅲ表达情况均优于AAH、AIS及MI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4期肺腺癌患者β-Tubulin-Ⅲ表达量高于T1~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0~1期肺腺癌患者无β-Tubulin-Ⅲ阳性表达,N3期肺腺癌患者β-Tubulin-Ⅲ表达量高于N2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沿区、非前沿区分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Tubulin-Ⅲ强阳性表达可提示肺腺癌早期浸润,能够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张华王萌刘琦张亚男
关键词:肺腺癌术前分期诊断
DNA倍体分析和E-CD、Integrinα5β1、MMP-2的表达在肺癌中的意义
2007年
目的:研究E-CD(E-cadherin,E钙黏着蛋白)、integrinα5β1(整联蛋白α5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 atrix m etalloprote inase-2,MMP-2)的表达联合DNA倍体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检测在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57例肺癌组织三指标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这57例组织的DNA倍体和PI。结果:E-CD在肺癌不同组织分化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CD、integrinα5β1、MMP-2在淋巴结转移情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I在TNM分期、组织分化、组织类型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淋巴结转移无关。DNA异倍体与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肿瘤异质性的发生和发展,E-CD、integrinα5β1、MMP-2的异常表达以及DNA异倍体率的增加,表明他们在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本文研究显示PI的增加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季洪波博晓真张华沈晓玲
关键词:肺癌INTEGRINMMP-2DNA倍体
喉低度恶性软骨瘤一例报告
2023年
患者女,69岁,因“声音嘶哑,渐进性呼吸困难2年”于2022年3月17日以“双侧声带麻痹”收入赤峰市医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伴咽痛,当地医院诊断为“咽喉炎”,给予抗炎治疗后咽痛症状缓解,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憋气、喘鸣,近1周出现呼吸困难。入院查体:吸气性吸困难伴喉鸣音,颈部无包块气管居中。
周轶群高玉杰张华许美静
关键词:声音嘶哑软骨瘤喘鸣抗炎治疗
p14^(ARF) mRNA及其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中p14AR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此因子在肺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56例肺鳞癌和13例癌旁鳞化及炎症肺组织(对照组)中p14ARF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应标本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肺鳞癌和对照组中p14ARF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6%和8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6,P=0.009)。p14ARF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1%和76.9%,肺鳞癌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20)。p14ARF mRNA和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rs=0.930,P<0.05),并且都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高分化鳞癌与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4ARF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4ARF蛋白的检测可能为临床判断组织恶性程度提供参考。
李秀霞张华李志祥
关键词:P14ARF原位杂交
缺氧诱导因子-l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2005年
缺氧是实质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1].缺氧诱导因子-la(HIF-la)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1个特异性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核转录因子,由HIF-la和HIF-β组成,其中HIF-la水平主要依赖于细胞间的氧供,决定了HIF-la的活性[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最关键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其在低氧环境中的表达受HIF-la的调控[3].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特点有合并肝硬化,肿瘤血管丰富,易发生肝内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形成等[4].最近的研究已表明,HIF-la在肝硬化,肝癌中普遍表达,且表达较其它肿瘤有明显的特异性,现就其研究进展及与VEGF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杜华鲁海文李秀霞张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硬化肝癌缺氧
肾嗜酸细胞腺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9~64岁,平均52.7岁.大体切面灰红到棕褐色,1例瘤中心有纤维性瘢痕.镜下,肿瘤由形态均匀一致的多角形到圆形细胞组成,呈实性巢状,管状及腺泡状排列,胞浆可见嗜酸性颗粒,核小,圆形.免疫组化3例CD117和AE1/AE3均(+),而CK7,CD10,RCC各有1例弱阳性,Vimentin(-).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上皮性肿瘤,巢团状排列的瘤细胞分布于细胞稀少、疏松水肿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是肾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特征.CD117(膜+)和AE1/AE3(胞质+),CK7,CD10、RCC及vimentin(-).形态结合免疫组化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张华季洪波李世君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细胞腺瘤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