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伟

作品数: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型钢
  • 6篇型钢混凝土
  • 5篇型钢混凝土柱
  • 5篇抗震
  • 5篇混凝
  • 5篇混凝土柱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3篇轴压
  • 2篇延性
  • 2篇延性系数
  • 2篇轴压力
  • 2篇轴压力系数
  • 2篇位移延性
  • 2篇位移延性系数
  • 2篇恢复力
  • 2篇恢复力模型
  • 2篇混凝土
  • 2篇SRC柱
  • 1篇滞回

机构

  • 7篇华侨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张志伟
  • 6篇郭子雄
  • 3篇刘阳
  • 2篇杨勇
  • 1篇聂建国
  • 1篇黄群贤

传媒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核心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基于界限破坏时的内力平衡条件,推导了核心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配钢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柱截面尺寸等因素对核心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的影响。进行了5个1/2比例模型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验证了配置核心型钢对提高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和轴压比限值的有效性。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柱中配置一定数量的核心型钢,可以有效提高轴压比限值。本文建议的方法可以较为合理地确定核心型钢混凝土柱的轴压比限值,供工程实践参考。
刘阳郭子雄张志伟
关键词:核心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抗震性能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设计方法被引量:13
2006年
结合两个设计实例,按照我国现有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对型钢混凝土-钢结构竖向混合结构和型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的设计方法分别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现有设计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的新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
杨勇张志伟聂建国郭子雄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
SRC柱变形性能及恢复力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以实现型钢混凝土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为目标,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1/)进行了6个1//2比例的型钢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2/)探讨了型钢混凝土柱不同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参数和标准,对型钢混凝土柱各性能水...
张志伟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轴压力系数恢复力模型
文献传递
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5
2009年
开展了6个1/2比例的型钢混凝土(SRC)框架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重点考虑轴压力系数和配箍特征值对型钢混凝土柱变形性能和滞回特征的影响。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滞回曲线特征,并确定了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确定了卸载刚度和反复加载下的强度退化率,主要考虑参数包括位移延性比和轴压力系数。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由弹性段、强化段和强度退化段组成三线形骨架曲线。骨架曲线采用基于截面条带法和按实验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其强化段和强度退化段均考虑了轴压力系数的影响。从而建立了能够考虑轴压力系数对滞回特性影响的型钢混凝土柱剪力-侧移恢复力模型。
郭子雄张志伟黄群贤刘阳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框架柱轴压力系数恢复力模型
SRC柱抗震性能和抗震性态水平指标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进行6个1/2比例的型钢混凝土框架柱(SRC)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力系数和体积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滞回特性的影响和SRC柱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SRC柱试件的破坏形态、变形能力、滞回特性等抗震性能指标.基于不同性能水平下的变形和相关参数试验结果,提出了以裂缝宽度和纵向钢筋应力水平、残余变形、极限转角分别作为正常使用、可修和避免倒塌等性能水平的评定参数,并建议了相应性能水平的限值.该研究成果可供型钢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和工程实践参考.
郭子雄张志伟刘阳
关键词:SRC柱滞回特性
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综合现有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成果,讨论了影响型钢高强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研究了轴压力系数、体积配箍率、剪跨比和配钢率等参数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对国内50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回归分析,得到考虑多因素的位移延性系数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参考.
张志伟郭子雄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抗震评估
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BP网络预测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61根型钢混凝土柱试验数据的整理,利用神经网络原理建立5-6-1型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对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影响.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学习样本和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比的均值分别为1.000 6,0.998 0;标准差分别为0.020 3,0.059 6,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当轴压力系数增加到0.42以后,位移延性的变化较小;体积配箍率增加到1.9%后,位移延性的增长减缓;当剪跨比小于1.5时,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系数随剪跨比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剪跨比大于1.5时,随着剪跨比的增加,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有所降低.
杨勇张志伟郭子雄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位移延性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